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二 (10)
卷二 (10)
1. 脈色上第四
)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,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,名曰重強。(脾土太過病在外,故令人四肢不舉,以脾主四肢而濕勝之也。不及病在中,故令人九竅不通,以脾氣弱則四臟皆弱而氣不行也。重強,不柔和貌,沉重拘強也。其來如水之流,滔滔洪盛者,其太過也。濺濺不返者,其將竭也。
均謂之流,一盛一危,迥然有異。如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,以在外之標言之,若脾虛不能勝濕者,則不可言太過矣。濺,音箋,淺而疾也。)平人之常氣稟於胃,胃者,平人之常氣也。人無胃氣曰逆,逆者死。(土得天地中和之氣,長養萬物,分王四時。而人胃應之;凡平人之常受氣於谷,谷入於胃,五臟六腑,皆以受氣,故胃為臟腑之本。
此胃氣者,實平人之常氣,有不可以一刻無者,無則為逆,逆則死矣。胃氣之見於脈者徐而和,無太過不及,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者也。)春胃微弦曰平,(春令木王,其脈當弦,但宜微弦而不至太過,是得春胃之充和也,故曰平。春弦、夏鉤、秋毛、冬石,分四季所屬者,明時令之脈,不得不然也。
然脈之迭見,有隨時者,有不隨時者。故或春而見鉤,便是夏脈;春而見毛,便是秋脈;春而見石,便是冬脈。因變知病,圓活在人,故有二十五變之妙。若謂春必弦,夏必鉤,則殊失胃氣之精義矣。)弦多胃少曰肝病,(弦多者,過於弦也;胃少者,少和緩也。是肝邪之勝,胃氣之衰,故為肝病。
)但弦無胃曰死,(但有弦急,而無充和之氣者,是春時胃氣已絕,而肝之真臟見也,故曰死。)胃而有毛曰秋病,(毛為秋脈屬金,春時得之,是為賊邪,以胃氣尚存,故至秋而後病。)毛甚曰今病,(春脈毛甚,則木被金傷,故不必至秋,今即病矣。)臟真散於肝,肝藏筋膜之氣也。
(春木用事,其氣升散,故臟真之氣散於肝,而肝之所藏,則筋膜之氣也。藏,上、去聲,下平聲。)夏胃微鉤曰平,(夏令火王,其脈當鉤,但宜微鉤,而不至太過,是得夏胃之和也,故曰平。)鉤多胃少曰心病,(鉤多者,過於鉤也;胃少者,少充和也。是心火偏勝,胃氣偏衰,故為心病。
)但鉤無胃曰死,(但有鉤盛,而無平和之氣者,是夏時胃氣已絕,而心之真臟見也,故死。)胃而有石曰冬病,(石為冬脈屬水,夏時得之,是為賊邪,以胃氣尚存故至冬而後病。)石甚曰今病,(夏脈石盛,則無胃氣,火被水傷已深,故不必至冬,今即病矣。)臟真通於心,心藏血脈之氣也。
(夏火用事,其氣炎上,故臟真之氣通於心,而心之所藏,則血脈之氣也。)長夏胃微耎弱曰平,(長夏屬土,雖主建未之六月,然實兼辰、戌、醜、未四季之月為言也。四季土王之時,脈當耎弱,但宜微有耎弱,而不至太過,是得長夏胃氣之和緩也,故曰平。)弱多胃少曰脾病,(弱多胃少,則過於弱而胃氣不足,以土王之時而得之,故為脾病。
白話文:
脈色上第四
氣血過盛會導致四肢癱瘓,氣血不足則會造成九竅不通,這稱為「重強」。脾土過盛,病症表現在外,所以導致四肢癱瘓,這是因為脾主四肢,而濕邪過盛所致。脾土不足,病症在內,所以導致九竅不通,這是因為脾氣虛弱,則其他四臟也虛弱,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「重強」是指身體僵硬沉重、不柔和的樣子。脈象如同洪水奔流,滔滔不絕的是氣血過盛;脈象細弱不回,則是氣血將盡。
這些都稱為「流」,一個盛一個衰,差別很大。如果說氣血過盛導致四肢癱瘓,這是從外在表現來說的;如果脾虛不能勝濕,則不能說是氣血過盛。濺,讀音同「箋」,是指脈象淺而急促。
普通人正常的氣息都來自於胃,胃是人體正常的氣息之源。人如果沒有胃氣就稱為逆,逆則死亡。土氣得到天地間平和之氣,才能滋養萬物,主宰四季。而人體的胃也與之相應;凡是普通人正常的氣息都來自於飲食,食物進入胃中,五臟六腑都能得到氣息的滋養,所以胃是臟腑之根本。
這胃氣,是人體正常的氣息,一刻都不能沒有,沒有就會逆,逆則死亡。胃氣在脈象上表現為緩和,不過盛也不不足,自然而然有一種舒緩平和的狀態。
春天脈象微弦為正常,春天木氣旺盛,脈象應當弦,但宜微弦而不至於過度,這樣才能得到春天胃氣的充盈和順暢,所以稱為正常。春弦、夏鉤、秋毛、冬石,這是四季脈象的規律,不可違背。
但是脈象的出現,有的符合季節,有的則不符合季節。所以有時春天出現鉤脈,那就是夏季的脈象;春天出現毛脈,那就是秋季的脈象;春天出現石脈,那就是冬季的脈象。根據脈象的變化可以知道病情,臨證診斷需要靈活運用,所以才有二十五種脈象變化的妙用。如果說春天就一定是弦脈,夏天就一定是鉤脈,那就完全失去了對胃氣精髓的理解了。
弦脈多而胃氣少則為肝病,弦脈過多,超過了弦脈的正常範圍;胃氣不足,少了平和緩和的狀態。這是肝邪過盛,胃氣衰弱,所以是肝病。
只有弦脈而沒有胃氣則為死症,只有弦急的脈象,而沒有充盈平和之氣,這是春天胃氣已經絕,而肝臟的真氣外露,所以是死症。
胃氣正常而出現毛脈則為秋季的疾病,毛脈是秋季的脈象,屬金,春天出現毛脈,就是邪氣入侵,由於胃氣尚存,所以到秋季才發病。
毛脈很盛則為現病,春天脈象毛脈很盛,則木氣被金氣所傷,所以不必等到秋季,現在就已經發病了。
臟腑的真氣散布於肝臟,肝臟貯藏筋膜之氣。春天木氣旺盛,氣機上升散布,所以臟腑的真氣散布於肝臟,而肝臟貯藏筋膜之氣。「藏」字,有去聲、上聲、平聲三種讀音。
夏天脈象微鉤為正常,夏天火氣旺盛,脈象應當鉤,但宜微鉤而不至於過度,這樣才能得到夏天胃氣的平和,所以稱為正常。
鉤脈多而胃氣少則為心病,鉤脈過多,超過了鉤脈的正常範圍;胃氣不足,少了充盈平和的狀態。這是心火偏盛,胃氣偏衰,所以是心病。
只有鉤脈而沒有胃氣則為死症,只有鉤脈盛而沒有平和之氣,這是夏天胃氣已經絕,而心臟的真氣外露,所以是死症。
胃氣正常而出現石脈則為冬季的疾病,石脈是冬季的脈象,屬水,夏天出現石脈,就是邪氣入侵,由於胃氣尚存,所以到冬季才發病。
石脈很盛則為現病,夏天脈象石脈很盛,則沒有胃氣,火氣被水氣所傷很深,所以不必等到冬季,現在就已經發病了。
臟腑的真氣通於心臟,心臟貯藏血液之氣。夏天火氣旺盛,氣機炎上,所以臟腑的真氣通於心臟,而心臟貯藏血液之氣。
長夏脈象微弱為正常,長夏屬土,雖然是指五月六月,但實際上也包括辰、戌、醜、未四季的月份。四季土氣旺盛的時候,脈象應當軟弱,但宜微軟弱而不至於過度,這樣才能得到長夏胃氣的平和緩和,所以稱為正常。
脈象過弱而胃氣少則為脾病,脈象過於軟弱而胃氣不足,在土氣旺盛的季節出現,所以是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