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脈色上第四
(夏脈太過,則陽有餘而病在外,故令人身熱膚痛而浸淫流布於形體;不及則君火衰而病在內,故上為心氣不足而煩心,虛陽侵肺而咳唾,下為不固而氣泄,以本經脈起心中,出屬心系,下膈,絡小腸,又從心系卻上肺故也。)秋脈如浮。秋脈者肺也,西方金也,萬物之所以收成也。
故其氣來輕虛以浮,來急去散,故曰浮。反此者病。(浮者,輕虛之謂。來急去散者,以秋時陽氣尚在皮毛也。肺臟主之。)何如而反?其氣來毛而中央堅,兩旁虛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毛而微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(中央堅,浮而中堅也。凡浮而太過,浮而不及,皆浮之反,而病之在外在內,義與前同。
)太過則令人逆氣,而背痛慍慍然;其不及則令人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。(肺脈起中焦,下絡大腸,還循胃口,上膈屬肺,其臟附背,故太過則逆氣為壅而背痛見於外。慍慍,悲鬱貌。其不及則喘咳短氣;氣不歸原,所以上氣;陰虛內損,所以見血。下聞病音,謂喘息則喉下有聲也。
)冬脈如營。冬脈者腎也,北方水也,萬物之所以合藏也。故其氣來沉以搏,故曰營。反此者病。(營者,營壘之謂,如士卒之團聚不散,亦沉石之義也,腎臟主之。)何如而反?其氣來如彈石者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其去如數者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(來如彈石者,其志至強,營之太過也;其去如數者,動止疾促,營之不及也。
蓋數本屬熱,而此真陰虧損之脈,亦必緊數,然愈虛則愈數,原非陽強實熱之數,故云「如數」,則辨析之意深矣。此而一差,禍如反掌也。太過,病在外;不及,病在中。)太過則令人解㑊,脊脈痛而少氣,不欲言,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,䏚中清,脊中痛,少腹滿、小便變。(冬脈太過,陰邪勝也。
陰邪勝則腎氣傷,真陽虛,故令人四體懈怠,舉動不精,是謂解㑊。脊痛者,腎脈之所至也。腎藏精,精傷則無氣,故少氣不欲言,皆病之在外也。其不及則真陰虛,虛則心腎不交,故令人心懸而怯,如病飢也。季脅下空軟之處曰䏚中,腎之旁也。腎脈貫脊屬腎,絡膀胱,故為脊痛、腹滿、小便變等病。
變者,謂或黃,或赤,或為遺淋,或為癃閉之類,由腎水不足而然,是皆病之在中也。㑊,音跡。)脾脈者土也,孤臟以灌四旁者也。(脾屬土,土為萬物之本,故運行水穀,化津液,以灌溉於肝、心、肺、腎之四臟者也。土無定位,分王四季,故稱為孤臟。)善者不可得見,惡者可見。
(脾無病則灌溉周而四臟安,不知脾力之何有,故善者不可得見;脾病則四臟亦隨而病,故惡候見矣。)其來如水之流者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如鳥之喙者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(如水之流者,滑而動也。如鳥之喙者,銳而短也。太過病在外,不及病在中。喙,音誨,咮也。
白話文:
脈色上第四
夏季脈象過盛,則陽氣過剩,病邪在外,因此會導致身體發熱、皮膚疼痛,並蔓延全身;脈象不足,則心臟的陽氣衰弱,病邪在內,因此會出現心氣不足而煩躁不安,虛陽侵犯肺部而咳嗽咳痰,下焦功能失調而氣虛泄瀉,這是因為心經脈絡從心臟起始,經過心系,向下通過膈肌,聯繫小腸,又從心系向上通連肺臟的緣故。
秋季脈象浮。秋季脈象代表肺臟,屬西方金性,萬物收斂之時。
所以脈氣輕浮虛弱,來得急去得快,故稱之為浮脈。與此相反則為病態。(浮脈,指的是脈象輕浮虛弱。來得急去得快,是因為秋季陽氣尚在皮膚毛髮之間,肺臟主導此現象。)什麼情況是相反的呢?脈氣浮於皮表,而中間部位堅實,兩旁虛弱,這是脈象過盛,病邪在外;脈氣浮於皮表卻微弱,這是脈象不足,病邪在內。(中間堅實,指浮脈之中間部位堅實。凡是浮脈過盛或不足,都是浮脈的相反狀態,而病邪或在外或在內,道理與前面相同。)脈象過盛則會導致逆氣上衝,背部疼痛,表現出鬱鬱寡歡的樣子;脈象不足則會導致呼吸急促、氣短咳嗽,咳血,呼吸時喉嚨有聲音。(肺脈起於中焦,向下聯繫大腸,沿胃部上行,通過膈肌屬肺,肺臟附著於背部,所以脈象過盛則逆氣阻滯而導致背痛,表現於外。慍慍,形容悲鬱的樣子。脈象不足則會出現喘咳氣短;氣機失常,所以會咳血;陰虛內損,所以會咳血。喉下聞病音,指的是喘息時喉嚨下部有聲音。)
冬季脈象如營衛之脈。冬季脈象代表腎臟,屬北方水性,萬物收藏之時。
所以脈氣沉而有力,故稱之為營脈。與此相反則為病態。(營脈,如同軍隊的營壘,士兵聚集不散,也像沉石一樣,腎臟主導此現象。)什麼情況是相反的呢?脈氣跳動有力如同彈石,這是脈象過盛,病邪在外;脈氣跳動次數規律,這是脈象不足,病邪在內。(脈氣如彈石,其力量很強,這是營脈過盛;脈氣跳動次數規律,動靜急促,這是營脈不足。
通常脈象頻數屬於熱症,但是這種真陰虧損的脈象,也必然是脈象頻數,但愈虛弱則愈頻數,本質上並不是陽氣旺盛實熱的頻數,所以說「如數」,其中包含著精妙的辨證意義。這一點稍有差錯,後果不堪設想。脈象過盛,病邪在外;脈象不足,病邪在內。)脈象過盛則會導致身體無力,脊背疼痛,氣短,不想說話;脈象不足則會導致心慌意亂,如同飢餓生病一樣,脅肋下空虛柔軟的地方疼痛,脊背疼痛,少腹部脹滿,小便異常。(冬季脈象過盛,陰邪旺盛。
陰邪旺盛則腎氣受損,真陽虛弱,所以會導致四肢無力,行動遲緩,這就是身體無力。脊背疼痛,是腎經脈絡所經過的地方。腎臟藏精,精氣受損則氣虛,所以氣短不想說話,這些都是病邪在外表現。脈象不足則真陰虧損,陰虛則心腎不交,所以會導致心慌,如同飢餓生病一樣。脅肋下空虛柔軟的地方稱為脅中,是腎臟旁邊。腎經脈絡貫穿脊柱屬腎,絡於膀胱,所以會導致脊背疼痛、腹部脹滿、小便異常等症狀。
異常,指的是小便顏色或黃或赤,或尿頻、遺尿,或尿閉不通等,都是由於腎水不足引起的,這些都是病邪在內表現。㑊,音跡。)脾脈屬土,是孤獨的臟腑,滋養四旁臟腑。(脾臟屬土,土是萬物的根本,所以運行水穀,化生津液,以滋養肝、心、肺、腎四臟。土無定位,分佈四季,所以稱為孤臟。)脾臟健康則看不出來,脾臟有病則看得出來。
(脾臟沒有疾病,則滋養周身四臟安好,不知脾臟的功用,所以健康時看不出來;脾臟有病,則四臟也會跟著生病,所以病候就顯現出來了。)脈象如同流水一樣,這是脈象過盛,病邪在外;脈象如同鳥喙一樣,這是脈象不足,病邪在內。(如同流水一樣,滑利而動。如同鳥喙一樣,銳利而短促。脈象過盛病邪在外,脈象不足病邪在內。喙,音誨,鳥嘴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