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脈色上第四
)左外以候心,內以候膻中。(心肺皆居膈上,故左寸之前以候心,左寸之後以候膻中。膻中者,兩乳之間,謂之氣海,當心包所居之分也。前以候前,後以候後。此重申上下內外之義而詳明之也。統而言之,寸為前,尺為後;分而言之,上半部為前,下半部為後。蓋言上以候上,下以候下也。
)上竟上者,胸喉中事也;下竟下者,少腹、腰股、膝脛、足中事也。(竟,盡也。言上而盡於上,在脈則盡於魚際,在體則應於胸喉。下而盡於下,在脈則盡於尺部,在體則應於少腹足中。此脈候上下之事也。首言尺內,次言中附上而為關,又言上附上而為寸,皆自內以及外者;蓋以太陰之脈,從胸走手,以尺為根本,寸為枝葉也。故凡人之脈,寧可有根而無葉,不可有葉而無根。
審其尺之緩急、浮大、滑澀,肉之堅脆,而病形定矣。是蓋所重在本耳。又上竟上者,言胸喉中事,下竟下者,言少腹足膝中事。分明上以候上,下以候下,此不易之理,後世脈經,紛紛鑿說,其謬甚矣。)人一呼脈再動,一吸脈亦再動,呼吸定息脈五動,閏以太息,命曰平人。
平人者,不病也。(出氣曰呼,入氣曰吸,一呼一吸,總名曰息。動,至也。再動,兩至也。常人之脈,一呼兩至,一吸亦兩至;呼吸定息,謂一息既盡而換息未起之際也;脈又一至,故曰五動。閏,余也,猶閏月之謂。言平人常息之外,間有一息甚長者,是為閏以太息,而又不止五至也。
此即平人不病之常度。總計定息太息之數,大約一息脈當六至,呼吸定息脈行六寸,乃合一至一寸也。)常以不病調病人。醫不病,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。(不病者,其息勻;病者,其息亂。醫者不病,故能為病人平息以調之,以其息勻也。是為調診之法。)人一呼脈一動,一吸脈一動,曰少氣。
(脈為血氣之道路,而脈之運行在乎氣,若一呼一吸脈各一動,則一息二至,減於常人之半矣。以正氣衰竭也,故曰「少氣」,謂之離經。)人一呼脈三動,一吸脈三動而躁,尺熱曰病溫,尺不熱脈滑曰病風;脈澀曰痹。(若不因定息、太息而呼吸各三動,是一息六至矣,亦謂之離經。
躁者,急疾之謂。尺熱,言尺中近臂之處有熱者,必其通身皆熱也。脈數躁而身有熱,故知為病溫。數滑而尺不熱者,陽邪盛也,故當病風。然風之傷人,其變不一,不獨在於肌表,故尺不熱也。澀為血不調,故當病痹。滑,不澀也,往來流利;澀,不滑也,如雨沾沙。滑為血實氣壅,澀為氣滯血少。
)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,脈絕不至曰死,乍疏乍數曰死。(一呼四動,則一息八至矣,況以上乎?謂之奪精。四至曰脫精,五至曰死,六至曰命盡,是皆一呼四至以上也,故死。脈絕不至則元氣已竭,乍疏乍數則陰陽敗亂無主,均為死脈。)一日一夜五十營,以營五臟之精,不應數者,名曰狂生。
白話文:
脈色上第四
左邊外側的脈象可以診察心臟,內側可以診察膻中穴。(心臟和肺臟都位於膈膜之上,所以左手寸關尺脈的前端診察心臟,後端診察膻中穴。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,稱為氣海,是心包經所處的位置。前面診察前面,後面診察後面。這再次強調了上下內外的意義並詳細說明。總而言之,寸脈代表前面,尺脈代表後面;分而言之,脈象的上半部分代表前面,下半部分代表後面。也就是說,上面診察上面的情況,下面診察下面的情況。)
脈象上端到達盡頭的,是胸喉的病症;脈象下端到達盡頭的,是少腹、腰股、膝脛、足部的病症。(「竟」就是「盡」的意思。意思是說,上面到達盡頭,在脈象上就到達魚際穴,在身體上就反映在胸喉;下面到達盡頭,在脈象上就到達尺部,在身體上就反映在少腹和足部。這是脈象診察上下部位病症的方法。首先提到尺脈內側,其次說到中指部位連接著上部成為關脈,又說到上部連接著上部成為寸脈,這些都是從內到外的診察方法;這是因為太陰經的脈絡,從胸部走向手部,以尺脈為根本,寸脈為枝葉。所以,人的脈象,寧可有根而無葉,不可有葉而無根。)
仔細觀察尺脈的緩急、浮沉、大小、滑澀,以及肌肉的堅實與鬆軟,就可以確定病症的形狀。這主要還是重視根本。再者,脈象上端到達盡頭的,指的是胸喉的病症;脈象下端到達盡頭的,指的是少腹、足膝的病症。明確地說明上面診察上面的情況,下面診察下面的情況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,後世的脈診書籍,紛紛杜撰謬說,其錯誤甚多。
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兩次,吸氣一次脈搏也跳動兩次,呼吸停止時脈搏跳動五次,加上一次較長的呼吸,稱為正常人的脈象。
正常人的脈象,表示沒有生病。(呼氣叫做呼,吸氣叫做吸,一次呼氣一次吸氣,總稱為呼吸。動,是指脈搏跳動。兩次跳動,就是兩次脈搏跳動。正常人的脈搏,呼氣一次跳動兩次,吸氣一次也跳動兩次;呼吸停止,是指一次呼吸結束而下一次呼吸尚未開始的時候;脈搏又跳動一次,所以說五次跳動。閏,是多餘的意思,就像閏月一樣。意思是說,正常人在正常的呼吸之外,有時會有一次特別長的呼吸,這就是多餘的呼吸,而且不止五次脈搏跳動。)
這就是正常人沒有生病的常態。總計正常的呼吸和多餘的呼吸次數,大約一次呼吸脈搏跳動六次,呼吸停止時脈搏跳動六寸,正好是一寸一跳。
通常用正常人的脈象來調治病人的脈象。醫生自己沒有生病,所以用正常人的脈象來調整病人的脈象。(沒有生病的人,呼吸均勻;生病的人,呼吸紊亂。醫生沒有生病,所以能夠用正常人的脈象來調整病人的脈象,因為他的呼吸均勻。這是調治診斷的方法。)
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一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一次,稱為少氣。
(脈搏是血氣運行的通道,而脈搏的運行依靠氣,如果呼氣一次吸氣一次脈搏各跳動一次,那就是一次呼吸跳動兩次,比正常人的一半還少。這是由於正氣衰竭,所以稱為「少氣」,也就是脫離經絡。)
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而且脈象急促,尺脈部位發熱稱為溫病,尺脈部位不發熱而脈象滑利稱為風病;脈象澀滯稱為痹症。(如果不是因為正常的呼吸和多餘的呼吸而呼吸三次,那就是一次呼吸跳動六次,也稱為脫離經絡。
急促,是指脈象急而快。尺脈發熱,是指尺脈靠近手臂的地方發熱,必定是全身都發熱。脈象數而急促,身體發熱,所以知道是溫病。脈象數而滑利,尺脈不發熱,是陽邪盛,所以是風病。但是風邪傷人,其變化不一,不只在於肌膚表面,所以尺脈不發熱。澀滯是血液運行不暢,所以是痹症。滑利,是不澀滯的,往來流利;澀滯,是不滑利的,像雨水沾濕沙子一樣。滑利是血實氣壅,澀滯是氣滯血少。)
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四次以上稱為死亡,脈搏停止跳動稱為死亡,脈象忽疏忽數稱為死亡。(呼氣一次跳動四次,那就是一次呼吸跳動八次,更何況更多次呢?這叫做精氣耗竭。四次跳動叫做精氣脫失,五次跳動叫做死亡,六次跳動叫做氣絕,這些都是呼氣一次跳動四次以上,所以是死亡。脈搏停止跳動,就是元氣已經耗竭,脈象忽疏忽數,就是陰陽失調,都屬於死亡的脈象。)
一天一夜五十次營氣運行,用來供給五臟的精氣,如果不符合這個數目,稱為狂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