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卷二
2. 脈色上第四
診法常以平旦,陰氣未動,陽氣未散,飲食未進,經脈未盛,絡脈調勻,氣血未亂,乃可診有過之脈。(平旦者,陰陽之交也。陽主晝,陰主夜;陽主表,陰主裡。凡人身營衛之氣,一晝一夜五十周於身,晝則行於陽分,夜則行於陰分,迨至平旦,復皆會於寸口。寸口者,脈之大會,五臟六腑之所終始也。
夫脈,氣血之先也。盛則脈盛,衰則脈衰,熱則脈數,寒則脈遲,微則脈弱,平則脈和;長人脈長,短人脈短;性急人脈急,性緩人脈緩。此皆其常也,反者為有過之脈。)切脈動靜而視精明,察五色,觀五臟,有餘不足,六腑強弱,形之盛衰,以此參伍,決死生之分。(切者,以指按索之謂。
切脈之動靜,診陰陽也。視目之精明,診神氣也。察五色之變見,診生克邪正也。觀臟腑虛實以診其內,別形容盛衰以診其外。故凡診病者必合脈色,內外參伍以求,則陰陽、表裡、虛實、寒熱之情無所遁,而先後、緩急、真假、逆從之治必無差,故可以決死生之分,而況於疾病乎?參伍之義,以三相較謂之「參」,以伍相類謂之「伍」。搜其隱微,通其變,極其數也。
)尺內兩旁,則季脅也。(尺內者,關前曰寸,關後曰尺,故曰「尺內」。季脅,小肋也,在脅下兩旁,為腎所近,故自季脅之下皆尺內主之。夫尺對寸而言,人身動脈雖多,惟此氣口三部一寸九分,總曰「寸口」。分言之,則外為寸部,內為尺部。外為陽,故寸內得九分,陽之數也。
內為陰,故尺內得一寸,陰之數也。關前曰「寸」,關後曰「尺」。寸前曰「魚際」,尺後曰「尺澤」。所謂關者,乃間於尺寸之間,為陰陽之界限,正當掌後高骨處是也。故於寸內取九分為寸,尺內取一寸為尺。以契陽九陰十之數耳。)尺外以候腎,尺裡以候腹。(尺外,尺脈前半部也。
尺裡,尺脈後半部也。前以候陽,後以候陰。人身以背為陽,腎附於背,故外以候腎,腹為陰,故里以候腹。所謂腹者,凡大小腸、膀胱、命門皆在其中矣。諸部皆言左右而此獨不分者,以兩尺皆主乎腎也。)中附上,左外以候肝,內以候膈;(中附上,言附尺之上而居乎中者,即關脈也。
左外言左關之前半部,內言左關之後半部。肝為陰中之陽臟,而亦附近於背,故外以候肝,內以候膈。舉膈而言,則中焦之膈膜、膽腑皆在其中矣。)右外以候胃,內以候脾。(右關之前所以候胃,右關之後所以候脾。脾胃皆中州之官,而以表裡言之,則胃為陽,脾為陰,故外以候胃,內以候脾。
寸口者,手太陰也。太陰行氣於三陰,在手而主五臟。胃亦腑也,此獨言之,是臟腑之氣味皆出於胃,變見於氣口,亦無不見乎此矣。)上附上,右外以候肺,內以候胸中;(上附上,言上而又上,則寸脈也。五臟之位,惟肺最高,故右寸之前以候肺,右寸之後以候胸中。胸中者,膈膜之上皆是也。
白話文:
脈色診斷第四
診脈最佳時間是清晨平旦時分,此時陰氣尚未活動,陽氣尚未散佈,尚未進食,經脈未過度充盈,絡脈運行平順,氣血未處於紊亂狀態,才能診斷出異常脈象。(平旦是陰陽交替的時刻。陽主白天,陰主夜晚;陽主體表,陰主內裡。人體的營衛之氣,一天一夜在體內運行五十個週期,白天運行於陽經,夜晚運行於陰經,直到平旦時分,都匯聚在寸口脈上。寸口脈是脈象的大會合之處,也是五臟六腑氣血運行始終的地方。
脈象是氣血的表現。氣血旺盛則脈象強盛,氣血衰弱則脈象衰弱,發熱則脈象頻數,寒冷則脈象遲緩,氣血虛弱則脈象微弱,氣血平和則脈象和緩;高個子的人脈象較長,矮個子的人脈象較短;性情急躁的人脈象較急,性情平和的人脈象較緩。這些都是正常的脈象,反之則為異常脈象。)診脈時要仔細觀察脈象的動靜,觀察其精明度,辨別五種顏色,觀察五臟的盛衰,判斷氣血的盈虧,以及六腑的強弱,以此綜合分析,判斷生死。 (診脈時,以手指按壓脈搏,稱為「切」。
切脈的動靜,用來診斷陰陽;觀察眼睛的光彩,用來診斷神氣;察看五色變化,用來診斷邪正;觀察臟腑虛實以診斷內在,辨別形體盛衰以診斷外在。所以,診斷疾病必須結合脈象和面色,內外結合,綜合分析,才能了解陰陽、表裡、虛實、寒熱等情況,才能準確判斷疾病的先後、緩急、真假、逆從等情況,從而判斷生死,更何況只是診斷疾病呢?「參伍」的意思,以三種情況互相比較稱為「參」,以五種情況互相類比稱為「伍」。探究其隱微之處,了解其變化規律,掌握其數量規律。
尺脈內側兩旁,是季脅的部位。(尺脈內側,關脈之前是寸脈,關脈之後是尺脈,所以稱為「尺內」。季脅是小肋,位於脅下兩旁,靠近腎臟,所以季脅以下都歸尺脈管轄。尺脈與寸脈相對而言,人體的動脈雖然很多,但是只有寸口這三部,共一寸九分,總稱為「寸口」。分別來說,外側為寸脈,內側為尺脈。外側屬陽,所以寸脈佔九分,是陽數。
內側屬陰,所以尺脈佔一寸,是陰數。關脈之前是寸脈,關脈之後是尺脈。寸脈之前是魚際,尺脈之後是尺澤。所謂關脈,就是位於寸脈尺脈之間,是陰陽的分界線,位於手掌後高骨處。所以,寸脈取九分,尺脈取一寸,符合陽九陰十的數目。)尺脈外側診斷腎臟,尺脈內側診斷腹部。(尺脈外側,是尺脈前半部分;
尺脈內側,是尺脈後半部分。前半部分診斷陽,後半部分診斷陰。人體以背部為陽,腎臟附著於背部,所以外側診斷腎臟;腹部屬陰,所以內側診斷腹部。所謂腹部,包括大小腸、膀胱、命門都在其中。其他部位都分左右,唯獨尺脈不分左右,因為左右尺脈都主腎。)關脈上部,左側外側診斷肝臟,內側診斷膈肌;(關脈上部,指位於尺脈之上,居於中間的部位,就是關脈。
左側外側指左關脈前半部分,內側指左關脈後半部分。肝臟是陰中之陽的臟器,也靠近背部,所以外側診斷肝臟,內側診斷膈肌。提到膈肌,則中焦的膈膜、膽腑都在其中。)右側外側診斷胃,內側診斷脾臟。(右關脈前半部分診斷胃,右關脈後半部分診斷脾臟。脾胃都是中焦的臟器,從表裡關係來說,胃屬陽,脾屬陰,所以外側診斷胃,內側診斷脾臟。
寸口脈是手太陰肺經的脈象。手太陰肺經的氣運行於三陰經,在手上,並主五臟。胃雖然是腑,但這裡單獨提及,是因為臟腑的氣味都通過胃,變化表現在寸口脈上,這裡都能反映出來。)寸脈上部,右側外側診斷肺臟,內側診斷胸中;(寸脈上部,指寸脈之上,也就是寸脈本身。五臟之中,肺的位置最高,所以右寸脈前半部分診斷肺臟,右寸脈後半部分診斷胸中。胸中,指膈膜以上部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