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40)
卷一 (40)
1. 臟象下第三
結者,膽氣不舒之謂。)腎應骨,密理厚皮者三焦、膀胱厚,粗理薄皮者三焦、膀胱薄,疏腠理者三焦、膀胱緩,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、膀胱急,毫毛美而粗者三焦、膀胱直,稀毫毛者三焦、膀胱結也。(腎與膀胱為表裡,而三焦亦合於腎,所以三焦、膀胱之狀可因腠理毫毛而知也。
)視其外應,以知其內臟,則知所病矣。(外形既明,內臟可察,病亦因而可知矣。)身形支節者,臟腑之蓋也,非面部之閱也。五臟者肺為之蓋,巨肩陷咽,候見其外。(肺為五臟六腑之蓋,觀巨肩陷咽者,即其外候,而肺之大小、高下、堅脆、偏正俱可知矣。)心為之主,缺盆為之道,骷骨有餘,以候𩩲𩨗。
(缺盆居肩之前骨之上,五臟六腑皆稟命於心,故為之主,而脈皆上出於缺盆,故為之道。骷,䯙䯊也,䯙䯊即膝骨之名,𩩲𩨗,蔽心之骨,亦名鳩尾。觀乎此而心之小大、高下、堅脆、偏正可知矣。骷,音枯。)肝者主為將,使之候外,欲知堅固,視目小大。(肝者將軍之官,目者肝之外候,故察於目則可知肝之狀矣。
)脾者主為衛,使之迎糧,視唇舌好惡,以知凶吉。(脾主運化水穀,肌肉臟腑皆賴其養,故為衛、為倉廩之官,職在轉輸,故曰「使之迎糧」。察其飲食及唇舌之善惡,則脾之吉凶可知也。)腎者主為外,使之遠聽,視耳好惡,以知其性。(腎為作強之官,伎巧所出。主於外,其竅為耳,試遠聽,察耳之善惡,則腎臟之象可因而知之矣。
)六腑者胃之為海,廣骸、大頸、張胸,五穀乃容。(骸,骸骨也。廣骸者,言骨骼之大。骸,音鞋。)鼻隧以長,以候大腸;唇厚,人中長,以候小腸;目下果大,其膽乃橫;鼻孔在外,膀胱漏泄;鼻柱中央起,三焦乃約。此所以候六腑者也。上下三等,臟且安良矣。(果、裹同。
目下囊,裹也。橫,剛強也。在外,掀露也。約,固密也。臟居於中,形見於外,故舉身面之外狀,而可以候內之六腑。然或身或面,又必上中下三停相等,庶臟腑相安而得其善矣。以五臟之皮、脈、肉、爪、骨而候六腑,義當互求。)
人有陰陽,有陰人,有陽人。天地之間,六合之內,不離於五,人亦應之,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。蓋有太陰之人,少陰之人,太陽之人,少陽之人,陰陽和平之人。凡五人者,其態不同,其筋骨氣血各不等。少師曰:太陰之人,貪而不仁,下齊湛湛,(此言五人之情性也。下齊,謙下整齊也。
湛湛,水澄貌。亦卑下自明之意。)好內而惡出,心和而不發,(心和者,陰性柔也。不發者,陰多藏也。內、納同。)不務於時,(知有已也。)動而後之,(不先發也。)此太陰之人也;(此其深情厚貌、狡猾不露者,是為太陰之人。)少陰之人,小貪而賊心,(貪小利而心殘賊也。
白話文:
臟象下第三
人體膽氣不舒暢,就會產生結塊。腎臟與骨骼相應,皮膚致密厚實的人,三焦和膀胱也厚實;皮膚粗糙薄弱的人,三焦和膀胱也薄弱;皮膚疏鬆的人,三焦和膀胱就鬆弛;皮膚緊繃而無汗毛的人,三焦和膀胱就緊縮;汗毛茂密粗壯的人,三焦和膀胱就強健;汗毛稀疏的人,三焦和膀胱就虛弱。 (腎與膀胱互為表裡,三焦也與腎臟相關,所以觀察三焦和膀胱的狀態,可以從皮膚的紋理和汗毛看出端倪。)
觀察外在表現,就能了解內臟的情況,從而知道病症所在。(外貌明顯,內臟情況可推測,疾病的性質自然也能得知。)身形和關節是臟腑的表象,不是指臉部特徵。肺臟是五臟的表象,觀察肩膀寬厚、咽喉凹陷就能看出肺臟的情況。(肺是五臟六腑之首,觀察肩膀寬厚、咽喉凹陷,就是觀察肺臟的外在徵象,從而可以知道肺臟的大小、高低、堅實程度、偏斜等情況。)心臟居於主導地位,鎖骨是心臟的通道,觀察膝蓋骨骼是否豐滿,就能推測心臟的情況。
(鎖骨位於肩膀前方的骨頭之上,五臟六腑都受心臟的支配,所以心臟居於主導地位,而經脈都從鎖骨向上延伸,所以鎖骨是心臟的通道。骷,指膝蓋骨;鳩尾,即胸骨下端。通過觀察這些部位,就能知道心臟的大小、高低、堅實程度、偏斜等情況。骷,音枯。)肝臟是將軍之官,觀察眼睛的大小就能了解肝臟的堅固程度。(肝臟是將軍之官,眼睛是肝臟的外在徵象,所以觀察眼睛就能了解肝臟的狀態。)
脾臟是衛士之官,負責吸收營養,觀察嘴唇和舌頭的狀態,就能知道脾臟的吉凶。(脾臟負責運化水穀,肌肉和臟腑都依靠脾臟的滋養,所以脾臟是衛士、倉庫之官,負責運輸營養,所以說「使之迎糧」。觀察飲食和嘴唇舌頭的情況,就能知道脾臟的吉凶。)腎臟是主外之官,負責聽力,觀察耳朵的狀態,就能了解腎臟的性質。(腎臟負責強壯身體,是技巧的來源。腎臟主外,其竅為耳,通過遠距離聽力測試,觀察耳朵的情況,就能了解腎臟的狀態。)
胃是六腑之海,骨骼寬大、頸部粗壯、胸部寬闊,五穀都容納在其中。(骸,指骨骼。廣骸,指骨骼寬大。骸,音鞋。)鼻子通道長,可以觀察大腸;嘴唇厚、人中長,可以觀察小腸;眼下部位飽滿,膽囊就強健;鼻孔外露,膀胱就漏泄;鼻樑中央隆起,三焦就緊密。這是觀察六腑的方法。(果、裹同。目下囊,指眼下部位的飽滿。橫,指強健。在外,指外露。約,指緊密。臟腑在內,形貌在外,所以通過觀察全身和臉部的外貌,就能推測內臟六腑的情況。但是,身體和臉部,上下三停都要勻稱,才能說明臟腑協調,達到最佳狀態。通過觀察五臟的皮膚、脈搏、肌肉、指甲、骨骼,來推測六腑的情況,兩者應該相互參照。)
人有陰陽之分,有陰性的人,也有陽性的人。天地之間,六合之內,都離不開五行,人也是如此,不只是單純的陰陽之分。大致分為太陰之人、少陰之人、太陽之人、少陽之人、陰陽平和之人這五種人。這五種人,他們的形態不同,筋骨、氣血也都各不相同。少師說:太陰之人,貪婪而不仁慈,下身端莊穩重,(這是說五種人的性格。下齊,指下身端莊穩重。湛湛,指水清澈的樣子,也指謙卑而內斂。)喜歡內斂而厭惡外露,內心平和而不外顯,(心和,指陰性柔順。不發,指陰盛內斂。內、納同。)不主動行事,(只顧自己。)行動遲緩,(不先發制人。)這就是太陰之人;(這種人深沉內斂、狡猾而不外露,就是太陰之人。)少陰之人,貪小便宜而心腸狠毒,(貪圖小利而心狠手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