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3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9)

1. 臟象下第三

)黃色小理者脾小,粗理者脾大,唇揭者脾高,唇下縱者脾下,唇堅者脾堅,唇大而不堅者脾脆,唇上下好者脾端正,唇偏舉者脾偏傾也。(脾氣通於口,其榮在唇,故脾之善惡,驗於唇而可知也。)黑色小理者腎小,粗理者腎大,高耳者腎高,耳後陷者腎下,耳堅者腎堅,耳薄不堅者腎脆,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,耳偏高者腎偏傾也。(腎氣通於耳,故腎之善惡,驗於耳而可知也。

)凡此諸變者,持則安,減則病也。(以上諸變,使能因其偏而善為持守,則可獲安,若少有損減,則不免於病矣。)五臟六腑,邪之舍也。若五臟皆小者少病苦,燋心,大愁憂;五臟皆大者緩於事,難使以憂。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,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,五臟皆堅者無病,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,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,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。(五臟六腑,所以藏精神、水穀者也,一有不和,邪乃居之,故曰邪之舍也。

肺合大腸,大腸者皮其應;心合小腸,小腸者脈其應;肝合膽,膽者筋其應;脾合胃,胃者肉其應;腎合三焦、膀胱,三焦、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。(肺本合皮,而大腸亦應之,心本合脈,而小腸亦應之,膽胃皆然,故表裡之氣相同也。惟是腎本合骨,而此云三焦,膀胱者,三焦出氣以溫肌肉,充皮毛,此其所以應腠理毫毛也。

)肺應皮,皮厚者大腸厚,皮薄者大腸薄,皮緩腹裡大者大腸大而長,皮急者大腸急而短,皮滑者大腸直,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。(此言六腑之應,肺與大腸為表裡,肺應皮,故大腸腑狀亦可因皮而知也。不相離者,堅實之謂。)心應脈,皮厚者脈厚,脈厚者小腸厚,皮薄者脈薄,脈薄者小腸薄,皮緩者脈緩,脈緩者小腸大而長,皮薄而脈衝小者小腸小而短,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。(心與小腸為表裡,心應脈,故小腸腑狀亦可因脈而知也。

然脈行皮肉之中,何以知其厚薄?但察其皮肉即可知也。沖,虛也。諸陽經脈,言脈之浮淺而外見者也。紆屈,盤曲不舒之謂。)脾應肉,肉䐃堅大者胃厚,肉䐃麼者胃薄,肉䐃小而麼者胃不堅,肉䐃不稱身者胃下,胃下者下管約不利,肉䐃不堅者胃緩,肉䐃無小里累者胃急。肉䐃多少里累者胃結,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。

(脾與胃為表裡,脾應肉,故胃腑之狀亦可因肉而知也。䐃,肉之聚處也。麼,細薄也。約,不舒也。少里累之義未詳,或云揣其䐃肉,少有累然結實之謂。稱,去聲。)肝應爪,爪厚色黃者膽厚,爪薄色紅者膽薄,爪堅色青者膽急,爪濡色赤者膽緩,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,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。(肝與膽為表裡,肝應爪,故膽腑之狀亦可因爪而知也。

白話文:

臟象下第三

嘴唇顏色黃,紋理細密者脾臟小;紋理粗糙者脾臟大;嘴唇上翹者脾臟位置高;嘴唇下垂者脾臟位置低;嘴唇堅實者脾臟堅實;嘴唇肥大但不堅實者脾臟脆弱;嘴唇上下勻稱者脾臟位置端正;嘴唇歪斜者脾臟位置傾斜。 (脾氣通於口,其榮在唇,所以脾臟的健康與否,可以從嘴唇觀察得知。)耳朵顏色黑,紋理細密者腎臟小;紋理粗糙者腎臟大;耳朵位置高者腎臟位置高;耳後凹陷者腎臟位置低;耳朵堅實者腎臟堅實;耳朵薄弱不堅實者腎臟脆弱;耳朵位置端正,在牙齒旁者腎臟位置端正;耳朵偏高者腎臟位置傾斜。(腎氣通於耳,所以腎臟的健康與否,可以從耳朵觀察得知。)

以上這些變化,能保持穩定則健康,有所減弱則會生病。(以上這些變化,如果能根據其偏向而善加保養,就能保持健康;如果稍有損減,則難免會生病。)五臟六腑是邪氣寄居的地方。如果五臟都小,則少病少苦,但會心煩意燥,憂愁過甚;如果五臟都大,則反應遲緩,難以承受憂慮。如果五臟位置都高,則喜歡高高在上;如果五臟位置都低,則喜歡處於下風;如果五臟都堅實,則很少生病;如果五臟都脆弱,則經常生病;如果五臟位置都端正,則性格平和,容易得到人心;如果五臟位置都傾斜,則心術不正,容易做壞事。(五臟六腑是藏納精神、水穀的地方,只要有一點不協調,邪氣就會侵入,所以說它是邪氣寄居的地方。)

肺與大腸相表裡,大腸的狀況反應在皮膚上;心與小腸相表裡,小腸的狀況反應在脈搏上;肝與膽相表裡,膽的狀況反應在筋腱上;脾與胃相表裡,胃的狀況反應在肌肉上;腎與三焦、膀胱相表裡,三焦、膀胱的狀況反應在皮膚的腠理和毛髮上。(肺原本與皮膚相通,而大腸也相應;心原本與脈搏相通,而小腸也相應;膽與胃也是如此,所以表裡之氣是相同的。只是腎原本與骨骼相通,而這裡說三焦、膀胱,是因為三焦發散氣血溫煦肌肉,滋養皮膚毛髮,所以它反映在皮膚的腠理和毛髮上。)

肺與皮膚相應,皮膚厚則大腸厚,皮膚薄則大腸薄;皮膚鬆弛腹部膨大則大腸粗長;皮膚緊繃則大腸短而緊縮;皮膚光滑則大腸順直;皮膚與肌肉緊密相連則大腸堅實。(這段說的是六腑的相應關係,肺與大腸為表裡,肺與皮膚相應,所以大腸的狀況可以從皮膚觀察得知。不相離者,指堅實之意。)心與脈搏相應,皮膚厚則脈搏有力,脈搏有力則小腸厚;皮膚薄則脈搏弱,脈搏弱則小腸薄;皮膚鬆弛則脈搏緩慢,脈搏緩慢則小腸粗長;皮膚薄而脈搏微弱則小腸短而細小;陽經脈搏浮淺多彎曲則小腸堅實。(心與小腸為表裡,心與脈搏相應,所以小腸的狀況可以從脈搏觀察得知。脈搏運行在皮肉之中,怎麼知道它的厚薄呢?只要觀察皮膚和肌肉就可以知道了。衝,指虛弱。諸陽經脈,指脈搏浮淺外露的現象。紆屈,指彎曲不舒暢的意思。)脾與肌肉相應,肌肉豐滿結實則胃厚;肌肉瘦弱則胃薄;肌肉瘦小而鬆弛則胃不堅實;肌肉與身體不成比例則胃下垂,胃下垂則下部收縮不利;肌肉不堅實則胃鬆弛;肌肉沒有結塊則胃緊縮;肌肉有結塊則胃部堅實,胃部堅實則上部收縮不利。(脾與胃為表裡,脾與肌肉相應,所以胃的狀況可以從肌肉觀察得知。䐃,指肌肉聚集的地方。麼,指細薄。約,指不舒暢。少里累之義不明,或許是指摸其肌肉,略微有些結實的意思。稱,去聲。)肝與指甲相應,指甲厚而顏色黃則膽厚;指甲薄而顏色紅則膽薄;指甲堅硬而顏色青則膽緊縮;指甲柔軟而顏色赤則膽鬆弛;指甲順直而顏色白無彎曲則膽順直;指甲粗糙而顏色黑有紋路則膽結實。(肝與膽為表裡,肝與指甲相應,所以膽的狀況可以從指甲觀察得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