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4)

1. 臟象下第三

(魄門,肛門也。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藏魄而主氣,肛門失守則氣陷而神去,故曰「魄門」。不獨是也,雖諸腑糟粕,固由其瀉,而臟氣升降,亦賴以調,故亦為五臟使。)所謂五臟者,藏精氣而不瀉也,故滿而不能實;六腑者,傳化物而不藏,故實而不能滿也。(五臟主藏精氣,六腑主傳化物。

精氣質清,藏而不瀉,故但有充滿而無所積實;水穀質濁,傳化不藏,故雖有積實而不能充滿。)所以然者,水穀入口,則胃實而腸虛,(食未下也。)食下則腸實而胃虛,(水穀下也。)故曰「實而不滿,滿而不實也」。五臟受氣於其所生,傳之於其所勝;氣舍於其所生,死於其所不勝。

病之且死,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,病乃死。(凡五臟病氣,有所受,有所傳,有所舍,有所死。舍,留止也。受氣所生者,受於己之所生者也。傳所勝者,傳於己之所克者也。氣舍所生者,舍於生己者也;死所不勝者,死於克己者也。)此言氣之逆行也,故死。(不勝則逆,故曰「逆行」。

逆則當死。)肝受氣於心,傳之於脾,氣舍於腎,至肺而死;(此詳言一臟之氣,皆能遍及諸臟也。肝氣受於心,心者肝之子,受氣於其所生也;脾者肝之克,傳其所勝也;腎者肝之母,氣舍所生也;肺者肝之畏,死所不勝也。

)心受氣於脾,傳之於肺,氣舍於肝,至腎而死;脾受氣於肺,傳之於腎,氣舍於心,至肝而死;肺受氣於腎,傳之於肝,氣舍於脾,至心而死;腎受氣於肝,傳之於心,氣舍於肺,至脾而死。此皆逆死也。(逆死之義如此,下言順傳之序也。)一日一夜五分之,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。

(五分者,朝主甲乙,晝主丙丁,四季土主戊己,晡主庚辛,夜主壬癸。此一日五行之次,而臟有不勝,即其死生之期也。)五臟相通,移皆有次。五臟有病,則各傳其所勝。(傳其所勝者,風入於肺為肺痹;弗治,則肺傳之肝為肝痹;弗治,則肝傳之脾為脾風;弗治,則脾傳之腎曰疝瘕;弗治,則腎傳之心曰瘛;弗治,則心復反傳而行之肺,法當死也。)不治,法三月,若六月,若三日,若六日,傳五臟而當死。

(病不早治,必至相傳,遠則三月、六月,近則三日、六日。五臟傳遍,於法當死。所謂三、六者,蓋天地之氣,以六為節。如三陰、三陽,是為六氣,六陰、六陽,是為十二月。故五臟相傳之數,亦以三、六為盡。若三月而傳遍,一氣一臟也;六月而傳遍,一月一臟也。三日者,晝夜各一臟也;六日者,一日一臟也。

臟惟五而傳遍以六者,假令病始於肺,一也,肺傳肝,肝傳脾,脾傳腎,腎傳心,心復傳肺,是為六傳。六傳已盡,不可再傳,有七日而病退得生者,以真元未至大傷,故六傳畢而經盡氣復,乃得生也。)是順傳所勝之次。(上言逆者,言臟之氣。蓋五臟受克,其氣必逆,故曰逆行。

白話文:

臟象下第三

肛門,也就是魄門。大腸和肺是表裡關係,肺臟藏魄並主氣,肛門失守則氣機下陷,神氣離散,所以稱作「魄門」。不只是如此,雖然所有腑臟的糟粕都必須從這裡排出,但臟腑的氣機升降也依靠它來調節,所以它也是五臟使役的通道。所謂五臟,是收藏精氣而不排泄的,所以雖然充盈卻不會過於飽滿;六腑是傳化水谷而不收藏的,所以雖然飽滿卻不會過於充盈。

五臟主要收藏精氣,六腑主要傳化水谷。精氣性質清純,收藏而不排泄,所以只有充盈的感覺而沒有積聚;水穀性質濁滯,傳化而不收藏,所以雖然有積聚卻不會過於充盈。這是因為水穀入口,胃就飽滿而腸道空虛(食物還沒到達腸道);食物下行到腸道,腸道就飽滿而胃就空虛(水穀已經到達腸道),所以說「實而不滿,滿而不實」。五臟接受來自其所生的臟器的氣,並傳遞給其所克的臟器;氣機停留在其所生的臟器,而在其所不克的臟器而終止。

疾病將要致死,一定會先傳行到其所不克的臟器,然後才會死亡。總之,五臟的病氣,有所接受,有所傳遞,有所停滯,有所終止。停滯,就是氣機停留的意思。接受來自其所生的臟器的氣,就是接受來自自己所生的臟器的氣;傳遞給其所克的臟器,就是傳遞給自己所克的臟器的氣;氣機停留在其所生的臟器,就是停留在生己臟器的氣;氣機在所不克的臟器而終止,就是在克己的臟器而終止。

這是指氣機逆行的現象,所以才會死亡。不克則逆行,所以說「逆行」。逆行則必死。肝接受來自心的氣,傳遞給脾,氣機停留在腎,到達肺而終止;(這是詳細說明一個臟器的氣,都能遍及所有臟器。肝氣受於心,心是肝之子,受氣於其所生;脾是肝所克,傳給其所勝;腎是肝之母,氣舍於所生;肺是肝所畏,死於所不勝。)心接受來自脾的氣,傳遞給肺,氣機停留在肝,到達腎而終止;脾接受來自肺的氣,傳遞給腎,氣機停留在心,到達肝而終止;肺接受來自腎的氣,傳遞給肝,氣機停留在脾,到達心而終止;腎接受來自肝的氣,傳遞給心,氣機停留在肺,到達脾而終止。這些都是氣機逆行而導致的死亡。(逆死的含義如此,下面說明順行傳遞的順序。)一日一夜分為五個時辰,這是用來推斷死生早晚的依據。

(五個時辰分別是:早晨主甲乙,白天主丙丁,四季土主戊己,傍晚主庚辛,晚上主壬癸。這是每日五行運行的順序,而臟腑有不勝的情況,就是其死生的時間。)五臟相通,傳遞都有順序。五臟有病,就會依次傳遞到其所勝的臟器。(傳遞給其所勝的臟器,例如風邪侵入肺臟導致肺痹;不治療,則肺邪傳給肝導致肝痹;不治療,則肝邪傳給脾導致脾風;不治療,則脾邪傳給腎導致疝氣、瘕聚;不治療,則腎邪傳給心導致癇證;不治療,則心邪又反傳到肺,按理應該死亡。)不治療,按理說會在三個月、六個月、三天或六天之內,依次傳遍五臟而死亡。

(疾病不早治療,必然會相傳,時間長則三個月、六個月,時間短則三天、六天。五臟傳遍,按理應該死亡。所謂三、六,是天地之氣的節律。比如三陰、三陽,合為六氣;六陰、六陽,合為十二月。所以五臟相傳的數目,也以三、六為盡。如果三個月傳遍,是一氣一臟;如果六個月傳遍,是一月一臟。三天,是晝夜各一臟;六天,是一日一臟。臟腑只有五個,而傳遍卻要六個,假設疾病始於肺,第一個是肺,肺傳肝,肝傳脾,脾傳腎,腎傳心,心又傳回肺,一共是六次傳遞。六次傳遞已盡,不可能再傳遞,如果七天後疾病好轉而得生,是因為真元未受很大損傷,所以六次傳遞結束後,經脈氣血恢復,才能活下來。)這是順行傳遞給其所勝臟器的順序。(上面說逆行,是指臟腑的氣機。因為五臟受克,其氣機必然逆行,所以說逆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