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7)

1. 涕淚

哭泣而淚不出者,若出而少。涕,水所從生。涕所從出,雖無益於治,工之所當知,道之所生也。(言此雖無益於醫治,而工所當知,亦無往非道也。)夫心者,五臟之專精也,(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,精神之所舍也,故為五臟之專精。)目者其竅也,(目即專精之外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哭泣卻流不出眼淚,或者流出的眼淚很少,這就表示體內的水分不足。鼻涕是由水分產生的,雖然流鼻涕對於治療疾病沒有幫助,但醫生應該了解這個道理,因為這是人體運作的自然規律。心臟是五臟的精華所在,眼睛是心臟的外部開口。

)華色者其榮也。(華色,即專精之外榮也。)是以人有德也,則氣和於目;有亡,憂知於色;(人有道德則心和,心和則和氣見於目;人有亡失則心憂,心憂則憂氣知於色也。)是以悲哀則泣下,泣下,水所由生。(目為宗脈所聚,而眾水歸之,故悲則泣下。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,心悲氣並則心系急,心系急則肺舉,肺舉則液上溢,故泣出矣。)水宗者,積水也。

白話文:

(心)。水?面色物,即,心;色壞壞壞物;下,。所致脛眼樂,所以

積水者,至陰也。至陰者,腎之精也。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,是精持之也。輔之裹之,故水不行也。(水宗,水之原也。五液皆宗於腎,故又曰「宗精」。精能主持水道,則不使之妄行矣。)夫水之精為志,火之精為神。水火相感,神志俱悲,是以目之水生也。(志藏於腎,腎屬水也。

白話文:

積水,是最陰寒的。至陰寒的,就是腎臟的精氣。腎臟精氣所藏的水之所以不出,是因為精氣把它固守著。腎臟包裹著精氣,所以水不會流動。(水宗,水的來源。五種液體都起源於腎臟,所以又稱為「宗精」。精氣能夠控制水液的流動,所以不會讓它亂流動。)水的精氣形成志向,火的精氣形成神思。水火相互作用,神志都會悲傷,所以眼睛裡的水才會產生。(志藏在腎臟裡,腎臟屬水

神藏於心,心屬火也。目為上液之道,故神志相感則水生於目。)諺云:心悲名曰志悲,志與心精,共湊於目也。(神悲於心,則志應於腎,故心悲名曰「志悲」,而水火之精皆上湊也。)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,精上不傳於志,而志獨悲,故泣出也。(悲則心系急,故神氣傳於心,傳於心則精不下傳於志;精聚於上,志虛於下,則志獨生悲而精無所持,此所以水不藏於下而泣出於上也。)泣涕者腦也,腦者陰也。

白話文:

心神藏於心臟,而心臟五行屬火。眼睛為水液流動的通道,所以心神與眼睛相通,情感激動就會產生淚水。俗話說:「心痛叫做誌哀」,心神與腎精共同匯聚於眼睛。(心神哀傷,則腎精相應,因此心哀叫做「誌哀」,水火之精都上行匯聚)因此,同時悲傷時,心神和氣息傳導到心臟,腎精不能上傳到腎中,只有腎精獨自悲哀,所以才會哭泣。(悲傷時,心臟緊張,於是心神和氣息傳導到心臟,傳到心臟則腎精無法下傳到腎中;腎精積聚在上,腎精在虛弱在下,因此只有腎精獨自悲傷而腎精無處可去,這就是眼淚無法留在下面而流出來的原因。)哭泣時流出的眼淚來自於腦髓,而腦髓五行屬陰。

(泣涕者,因泣而涕也。涕出於腦,腦者精之類,為髓之海,故屬於陰。)髓者骨之充也,(髓充滿於骨空,諸髓者,皆屬於腦。)故腦滲為涕;(鼻竅上通於腦也。)志者骨之主也,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,其行類也。(志與骨皆屬於腎,故志為骨之主,而涕亦從乎水也。)夫涕之與泣者,其志以神悲,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。

白話文:

流鼻涕的人是因為哭泣而流鼻涕的。鼻涕來自大腦,大腦是精氣的種類,是骨髓的海洋,所以屬於陰性。

骨髓填充在骨頭的空隙中,所有骨髓都屬於大腦。所以大腦滲出的液體就變成了鼻涕(鼻腔上通到大腦)。

意志是骨頭的主人,所以水流動,鼻涕就跟隨著,這是它們的類似性。(意志和骨頭都屬於腎,所以意志是骨頭的主人,而鼻涕也隨著水流。)

流鼻涕和哭泣都是因為心中悲傷,所以鼻涕和眼淚一起流出,橫著流。

(橫行,言其多也。)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,所屬之類也。(相從以類,由勢有不容已者。)人哭泣而淚不出者,若出而少,涕不從之,哭不悲也。不泣者,神不慈也;神不慈則志不悲,陰陽相持,泣安能獨來?(泣不出,淚不下也。哭者以其心悲,心悲以其神慈,神慈則志悲,志悲所以泣出。

白話文:

(文章說「橫行」,形容鼻涕流得很厲害。)當一個人連續流鼻涕和眼淚時,這是同一類表現。(根據現象推測原因,由於某些因素,導致這種現象無法避免。)如果一個人哭泣卻沒有眼淚,或者眼淚很少,鼻涕也不跟著流,說明這個人哭得並不悲傷。一個人不哭,是因為他的心不慈愛;心不慈愛,志氣也不會悲傷,陰陽互相制衡,哭泣怎麼能單獨出現呢?(不出眼淚,也不流鼻涕。哭泣是因為心悲傷,心悲傷是因為心慈愛,心慈愛則志氣悲傷,志氣悲傷所以會哭泣。

夫神不慈,志不悲者,正以神為陽,志為陰,陰陽相持之固則難於惑動,所以泣涕不能獨至。)夫志悲者惋,惋則沖陰,沖陰則志去目,志去則神不守精,精神去目,涕泣出也。(惋,慘郁也。陰,精也。陰氣受沖則志去於目,故精神不守而涕泣勿能禁也。惋,烏貫切。)夫厥則目無所見,蓋因厥則陽氣並於上,陰氣並於下,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,陰並於下則足寒,足寒則脹也。(並,偏聚也。

白話文:

當精神 (神) 沒有仁慈,意念 (志) 沒有悲傷時,因為精神屬於陽氣,意念屬於陰氣,陰陽平衡穩定,就不容易被感動,所以哭泣無法獨立發生。

當意念悲傷時,就會哀傷,哀傷會衝擊陰氣,陰氣受衝擊,意念就會離開眼睛,意念離開,精神就不會守護精氣,精神和精氣都離開了眼睛,就會產生哭泣。

(哀傷,是一種悲慘憂鬱的情緒。陰氣,是指精氣。陰氣受衝擊,意念就會離開眼睛,所以精神無法守護精氣,而導致哭泣無法控制。哀傷,音同「烏貫」。)

當陽氣偏盛時,眼睛就會看不見東西,這是因為陽氣都聚集在上半身,陰氣都聚集在下半身,陽氣在上半身偏盛,就會導致眼睛發光,陰氣在下半身偏盛,就會導致雙腳冰冷,雙腳冰冷就會腫脹。(偏盛,是指偏向某一方聚集。)

火獨光,陽之亢也。厥陰氣逆,故陰陽各有所並。並則陽氣不降,陰氣不升,故上為目無所見而下為足寒。陰中無陽,故又生脹滿之疾。)夫一水不勝五火,故目眥盲。(一水,目之精也。五火,即五臟之厥陽並於上者也。眥,當作視。)是以氣衝風,泣下而不止。夫風之中目也,陽氣內守於精,是火氣燔目,故見風則泣下也。

白話文:

火氣過度旺盛,是陽氣過盛的表現。厥陰之氣上逆,導致陰陽混雜。由於陰陽混雜,陽氣無法下降,陰氣無法上升,所以上面導致眼睛看不見,下面導致腳部發冷。陰中沒有陽氣,所以又會產生腹部脹滿的疾病。

一味水氣無法勝過五行之火,所以眼睛會失明。(一味水氣,指眼睛的精華。五行之火,指五臟的厥陽之氣上逆所致。眥,應當寫作視。)因此,風氣衝擊眼睛,導致淚水不止。

風氣進入眼睛,陽氣內守於精氣之中,火氣灼燒眼睛,所以見風就會流淚。

(天之陽氣為風,人之陽氣為火,風中於目,則火氣內燔而水不能守,故泣出也。)有以比之,火疾風生乃能雨,此之類也。(火疾風生,陽之極也。陽極則陰生承之,乃能致雨。人同天地之氣,故風熱在目而泣自出也。)

白話文:

(天空中的陽氣叫做風,人體內的陽氣叫做火。風進入眼睛,火氣就會內熱灼燒,水液無法保住,所以會哭泣。)可以用以下的比喻來理解:大火很快就能生風,然後才能下雨,這種現象與哭泣相似。(大火迅速生風,表示陽氣過盛。陽氣過盛,陰氣就會滋生,才能帶來雨水。人體與天地之氣相通,所以眼睛風熱時,自然會哭泣。)

2.

上於清冷之臺,中階而顧,匍匐而前,則惑,獨瞑獨視,安心定氣,久而不解,獨博獨眩,被髮長跪,俯而視之,後久之不已,卒然自上,何也?(臺之高者其氣寒,故曰「清冷之臺」。凡人登高博望,目見非常之處,無不神魂驚蕩,而心生眩惑。)以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,(為之精,為精明之用也。

白話文:

上到高聳而寒冷的平臺上,走到一半向下看,匍匐身子向前,卻感到迷惑,閉著一隻眼專注地看,讓心神安定,氣息平穩,但過了一會兒仍然不解,只覺得暈眩,披頭散髮地跪在地上,低下頭注視著,時間久了仍不得解,最後突然站起身來,這是為什麼呢?(平臺太高,上面的氣息寒冷,所以稱為「清冷之臺」。一般人在登高望遠時,眼睛看到的非比尋常之處,往往會精神恍惚,心裡產生迷惑。)因為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,形成明亮的視力(「為之精」是為明亮視力之用)。

)精之窠為眼,(窠者,窩穴之謂。眼者,目之總稱,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,故眼為精之窠而五色具焉。)骨之精為瞳子,(瞳子,眸子也。骨之精主於腎,腎屬水,其色玄,故瞳子內明而色正黑。)筋之精為黑眼,(黑眼,黑珠也。筋之精主於肝,肝色青,故其色淺於瞳子。

白話文:

眼睛是精氣匯聚的窩穴,因為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匯聚在眼睛上,所以眼睛是精氣的窩穴,能反射出五種顏色。

骨頭的精華部分就是瞳孔,瞳孔就是眸子。骨頭的精華由腎主導,腎五行屬水,顏色為黑色,所以瞳孔明亮而顏色純黑。

筋的精華部分就是黑眼珠,也就是瞳孔外圍的黑色部分。筋的精華由肝主導,肝五行屬木,顏色為青色,所以黑眼珠的顏色比瞳孔稍淺。

)血之精為絡,(絡,脈絡也。血脈之精王於心,心色赤,故眥絡之色皆赤。)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窠氣者,言目窠之氣也。(氣之精主於肺,肺屬金,故為白眼。)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。(約束,眼胞也;能開能闔,為肌肉之精,主於脾也。

白話文:


血液的精華形成了脈絡系統(脈絡,指血管)。血液精華的精王在心臟,心屬火,顏色為紅色,所以眼內的血管顏色也是紅色的。

眼眶氣的精華形成了眼白的部分。眼眶氣是指眼窩中的氣。氣的精華主於肺,肺屬金,所以眼白是白色的。

肌肉的精華形成了眼瞼,可以包覆和約束筋骨、血氣的精華,並與脈絡相連,上通於大腦,後出於項部。(眼瞼是由肌肉形成的,具有開啟和閉合的功能,主於脾。)

脾屬土,所以藏物,故裹擷筋骨血氣四臟之精而併為目系,以上出於腦項之間。)故有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以入於腦。入於腦則腦轉,腦轉則引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其精,其精所中,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,視歧見兩物。(前「邪」字,邪氣也;後「邪」字,與「斜」同。

白話文:

脾臟五行屬土,有儲藏功能,因此包藏著筋骨血氣和五臟的精華,並匯聚它們形成視力系統,其源頭在腦子和頸部之間。因此,邪氣如果侵襲到頸部,趁虛而入,深入體內,就會沿著視力系統進入腦部。進入腦部後,會導致腦部運動,腦部運動就會帶動視力系統急劇運動,視力系統急劇運動就會導致頭暈和視力模糊。邪氣侵襲精華,則精華受到影響的地方就會出現偏斜,精華偏斜就會導致視力模糊,視力模糊就會看到兩個影像。

邪氣中於風府、天柱之間,乘其虛則入腦連目,目系急則目眩精斜,故左右之脈互有緩急。視歧失正,則兩睛之所中於物者不相比類而各異其見,是以視一為兩也。此發邪氣之中人者如此,以明下文之目見非常者,亦猶外邪之屬耳。)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,營衛魂魄之所常營,神氣之所生也。

白話文:

邪氣侵入後腦和頸部之間的部位,趁虛而入大腦及眼睛。眼睛突然劇痛,會導致眼花繚亂,因此左右脈絡相互緩急。視力模糊不清,則雙眼所看到的物體不相同,各自有不同的影像,所以會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。這是由邪氣侵入人體所造成的,說明下文中所說的視見異常的現象,也類似於外邪引起的症狀。眼睛是人體五臟六腑的精華,營衛、魂魄經常在其中運行,是神氣的發源地。

(臟腑營衛魂魄所至者皆神氣也,故目為神氣之所生。)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,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也;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。(陰陽即精神之本,故陰陽合傳而成精明之用。)目者心使也,心者神之舍也,故神精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處,精神魂魄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

白話文:

臟腑、氣血、靈魂和精神所在的地方都是屬於精神氣。所以眼睛被認為是精神氣產生的器官。因此,精神疲勞時,靈魂和精神就會分散,意志混亂。所以眼睛瞳孔黑色的部分與陰有關,眼白的紅色脈絡與陽有關。陰陽互相傳遞才會使眼睛清明。

陰陽就是精神的根本,所以陰陽互相傳遞才能產生精明的作用。眼睛是由心所控制的,心是精神的住所。因此,如果精神昏亂而不能集中,突然看到不尋常的地方,精神、靈魂和精神就會分散而不能協調,所以稱為「困惑」。

(精神雖統於心,而外用則在目,故目為心之使,心為神之舍;所以目見非常於外,則神魂眩惑於心也。)心有所喜,神有所惡,卒然相感,則精氣亦亂,視誤故惑,神移乃復。(心所喜也,忽逢奇異,神則惡之。夫神有所惡,則志有不隨,喜惡相感於卒然,故精氣為亂;去之則神移,神移則復矣。

)是故間者為迷,甚者為惑。(間者,言其未甚也,亦足相迷,況其甚者,能無惑乎?)

白話文:

雖然精神統一於心,但外在的表現卻在眼睛上,所以眼睛是心的使者,心是精神的住所。因此,眼睛看見超出通常範圍的東西,精神就會在心中感到眩暈和迷惘。

當心中有所喜愛的,而神靈有所厭惡的,兩者突然交感,那麼精氣也會混亂,視力就會出錯受到矇蔽。精神就會遊移,等到精神遊移,才會恢復正常。

(心中喜愛的事情,突然遇到奇怪的事情,神靈就會厭惡它。神靈有所厭惡,那麼意志就不會隨意,喜惡在突然間交感,所以精氣就會混亂。去除這些原因,精神就會遊移,精神遊移之後就會恢復正常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