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9)
卷五 (9)
1. 津液
水穀入於口,輸於腸胃,其液別為五: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,天熱衣厚則為汗,悲哀氣並則為泣,中熱胃緩則為唾,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,不行則為水脹,何也?(五液者,陰精之總稱也,溺、汗、泣、唾、水,故名為五。五臟化液,心為汗,肺為涕,肝為淚,脾為涎,腎為唾,是為「五液」,精、氣、津、液、血、脈,其辨有六,涕、唾、精、津、汗、血、液,其名則七,無非五液之屬耳。)水穀皆入於口,其味有五,各法其海,津液各走其道。
白話文:
食物和飲料進入口中,輸送到腸胃中。它們的液體分為五種:
- 天氣寒冷,穿著單薄會形成小便和氣體。
- 天氣炎熱,穿著厚重會形成汗液。
- 悲傷時,氣體會聚集形成眼淚。
- 內熱或胃氣虛弱時會形成唾液。
- 外邪進入體內,氣體會被堵塞而不能運行。不能運行就會形成水腫。為什麼呢?(「五液」是陰精的總稱,包括小便、汗液、眼淚、唾液、水腫液,因此稱為「五液」。五臟化生液體:心化汗,肺化涕,肝化淚,脾化涎,腎化唾,這就是「五液」。精、氣、津、液、血、脈,其種類有六種;涕、唾、精、津、汗、血、液,其名稱有七種,但都不過是五液的種類而已。)所有食物和飲料都進入口中,它們的味道有五種,各自輸送到相應的部位,津液也各自流經自己的管道。
(水穀入口,五液之所由生也。五味之入,各有所歸,各注其海者,人身有四海:腦為髓海,衝脈為血海,膻中為氣海,胃為水穀之海也。五臟四海,各因經以受水穀之氣味,故津液隨化各走其道。)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,充皮膚,為其津,其流而不行者為液。(此津液之有辨也。
白話文:
當我們吃進食物、喝進水時,五種津液(陰液)便由此產生。不同的食物和液體會分別進入不同的器官,就像人體有四個「海」一樣:腦是骨髓的「海」、衝脈是血液的「海」、膻中(胸中)是氣的「海」、胃是食物和水的「海」。五臟四「海」會根據經絡,接收食物和水的氣味,因此津液會隨著變化而流向不同的途徑。
所以,三焦會散發氣體來溫暖肌肉,填充皮膚,這些氣體就是津液,流動不暢的部分就變成液體。(這就是津液和液體的區別。)
宗氣積於上焦,營氣出於中焦,衛氣出於下焦。達於表者,陽之氣也,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,充皮膚,而為其津,津屬陽也;營於裡者,陰之氣也,故周流於血脈之間而不散行於外,注於臟腑,益於精髓而為之液,液屬陰也。)天暑衣厚則腠理開,故汗出。寒留於分肉之間,聚沫則為痛。
白話文:
宗氣積聚在上焦,營氣來自中焦,衛氣出自下焦。達到體表的是陽氣,因此三焦的氣可以溫暖肌肉、充實皮膚,並生成津液,這些津液屬於陽;在體內運行的是陰氣,流通於血脈之間而不外散,進入臟腑,增強精髓,這些液體屬於陰。天氣炎熱時若衣著厚重,毛孔就會打開,因此會出汗。寒氣滯留在肌肉之間,積聚成泡沫狀,便會引起疼痛。
(此津液之為汗也。熱蒸於表則津泄,故腠理開而汗出;或為寒邪所感,則液凝留於肌肉之間,故汗沫聚而為痛。)天寒則腠理閉,氣濕不行,水下留於膀胱,則為溺與氣。(此津液之為溺氣也,腠理閉密則氣不外泄,故氣化為水,水必就下,故流於膀胱;然水即氣也,水聚則氣生,氣化則水注,故為溺與氣。
白話文:
(這種津液變成的汗液。)當身體表面受到熱氣蒸發時,津液就會外泄,所以毛孔打開,汗水就會流出;或者受到寒邪侵襲,津液就會凝結成塊,積聚在肌肉之間,所以汗水無法排出聚成水泡而疼痛。
(這種津液變成的尿和氣。)天氣寒冷時,毛孔會閉塞,濕氣無法運行,水分就會滯留在膀胱,變成尿液和氣。 (這種津液變成的尿氣。)毛孔閉塞,氣體無法外泄,所以氣體會化為水,水會自然下行,所以流入膀胱;但是水就是氣,水聚在一起就會產生氣,氣化為水就會流出來,所以形成尿液和氣。
)五臟六腑,心為之主,耳為之聽,目為之候,肺為之相,肝為之將,脾為之衛,腎為之主外。(此二節言津液之為涕泣也。心總五臟六腑,為津液為主,故耳、目、肺、肝、脾、腎皆總命於心,是以耳之聽,目之視,無不由乎心也。肺朝百脈而主治節,故為心之相;肝主謀慮決斷,故為心之將;脾主肌肉而護養臟腑,故為心之衛;腎主骨而成立其形體,故為心之主外也。)故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,心悲氣並則心系急,心系急則肺舉,肺舉則液上溢。
白話文:
在五臟六腑中,心臟是總指揮官,耳朵負責聽覺,眼睛負責觀察,肺臟是參謀,肝臟是執法者,脾臟是守護者,腎臟是外交官。
這裡是講述津液怎麼化為涕淚的。心臟統領五臟六腑,是津液的主管,因此,耳朵聽覺、眼睛視覺、肺臟、肝臟、脾臟、腎臟都受命於心,所以耳朵聽覺、眼睛視覺都離不開心臟。肺臟調節全身氣脈,是心臟的參謀,肝臟掌管決策和判斷,是心臟的執法者,脾臟負責肌肉和保護內臟,是心臟的守護者,腎臟主管骨骼,塑造體形,是心臟的外交官。
所以,五臟六腑的津液全部上滲到眼睛,心臟悲傷之氣過盛時,心臟緊張,心臟緊張時,肺臟就會往上提升,肺臟往上提升時,津液就會上溢。
夫心系與肺,不能常舉,乍上乍下,故咳而泣出矣。(心為臟腑之主,故五臟之系皆入於心,心之總系復上貫於肺,通於喉,而息由以出,故心悲則系急而肺葉舉,液即隨之而上溢。然心系於肺,本不常舉,故有乍上乍下;當其氣舉而上,則為咳為泣也。凡人之泣甚而繼以嗽者,正以氣並於上而奔迫於肺耳。
白話文:
人的心臟和肺部是連接在一起的,心臟的系統會延伸到肺部,並通過喉嚨與外界相通,所以呼吸是由此而生的。當人傷心悲痛的時候,心臟的系統會緊繃,帶動肺葉上升,肺葉中的液體就會跟著溢出。但是,心臟與肺部之間的連接並不會一直保持升起的狀態,所以會出現忽上忽下的現象;當它的氣息升起時,就會出現咳嗽和哭泣的表現。通常來說,當人的哭泣非常嚴重,接著就會開始咳嗽,這是因為氣息都集中在上半身,導致肺部壓力過大所致。
目者,宗脈之所聚也,上液之道也,口鼻者,氣之門戶也,故悲哀愁憂則心動,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,搖則宗脈感,液道通,故涕泣出焉。)中熱則胃中消穀,消穀則蟲上下作,腸胃充郭,故胃緩,胃緩則氣逆,故唾出。(此津液之為唾也。蟲為濕熱所化,常居腸中,胃熱則消穀中空,蟲行求食,故或上或下,動作於腸胃之間。
白話文:
眼睛是經脈會集的地方,是上部的液體通道。口鼻是氣息出入的門戶。所以,當人悲傷哀愁時,心臟會受影響。心臟一受影響,五臟六腑都會受到震動。震動後,會影響到主脈,讓液體通道暢通,所以就會流淚。
中脘有熱,就會消化胃中的食物。食物消化後,腸胃中的蟲子就會開始活動,腸胃會感到飽脹。飽脹就會導致胃氣上逆,所以會吐口水。(這是唾液形成的原因。蟲子是由濕熱形成,通常寄生在腸道中。胃中發熱就會消化食物,使胃中空虛。蟲子為了尋找食物,就會在腸胃中上下移動。)
充郭者,縱滿之謂。腸郭則胃緩,胃緩則氣逆上行,涎隨而溢,故多唾也。腎為唾,而此曰「胃為唾」,是胃之與腎皆主為唾,蓋土鬱之唾在胃,水泛之唾在腎也。)五穀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,內滲入於骨空,補益腦髓,而下流於陰股。(此津液之為精髓也。膏,脂膏也,精液和合為膏,以填補於骨空之中,則為腦為髓,為精為血,故上至巔頂,得以充實,下流陰股,得以交通也。)陰陽不和,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,髓液皆減而下,下過度則虛,虛故腰背痛而脛酸。
白話文:
(陰陽不和則精氣俱病,氣病則不攝,精病則不守,精氣不相統攝,故液溢於下而流泄於陰竅;精髓皆減,輸泄過度則真陰日虛,故為腰痛脛酸等病,此勞瘵之所由作也。)陰陽氣道不通,四海閉塞,三焦不瀉,津液不化,水穀並於腸胃之中,別於迴腸,留於下焦,不得滲膀胱,則下焦脹,水溢,則為水脹。(此津液之為水脹也。
三焦為決瀆之官,膀胱為津液之府,氣不化則水不行,所以三焦不能瀉,膀胱不能滲,而腫脹之病所由作。故治此者,當以氣化為主。試觀水潦為災,使非太陽照臨,則陰凝終不能散,泥濘終不能幹。能知此義,則知陰陽氣化之道矣。)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。(陰陽和則五液皆精而充實於內,陰陽不和則五精皆液而流溢於外,此其所謂逆順也。
白話文:
三焦負責調節水液,膀胱儲存體液。如果氣機不暢通,水液就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三焦無法排出水液,膀胱也無法滲透,進而產生腫脹。因此治療此類疾病,應以疏通氣機為主。就如同水災一樣,只有太陽照射,才能使陰冷之氣消散,泥濘才能乾涸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就能理解陰陽氣化運作的原理。這也就是五液的逆順變化。陰陽調和,五液精華充盈於內;陰陽失衡,五液精華則外泄流失,這就是五液逆順的道理。
三焦負責調節水液和氣血,膀胱是水液儲存的地方。如果氣血運行不暢,水液就不能正常流通,導致三焦無法利尿,膀胱無法滲濕,因此產生水腫。因此,治療水腫,應以調理氣血運行為主。就像水災發生時,如果沒有陽光照射,陰冷的天氣會讓水氣凝結不散,泥濘也不會乾涸。理解這個道理,就能明白陰陽氣血的運作方式。這就是水液五種狀態的變化(陰陽平衡,五種液體精純而充足;陰陽失衡,五種液體化為水液而流散,這就是逆順的道理)。
)
白話文:
三焦負責調節人體的水液和氣血,而膀胱是儲存水液的地方。如果氣血運行不順暢,水液便無法正常流通,導致三焦無法排出尿液,膀胱也無法將水液滲出,進而產生水腫。
因此,治療水腫,應以調理氣血運行為主要方法。就像發生水災時,如果沒有陽光照射,陰冷的天氣會讓水氣凝結不散,泥濘也無法乾涸。
理解這個道理,就能明白陰陽氣血的運作方式。水液的五種狀態變化,正反映了陰陽平衡和失衡的道理。當陰陽平衡時,五種液體精純而充足;當陰陽失衡時,五種液體就會化為水液而流散,這就是水液逆順變化的道理。
2. 水疸
頸脈動,喘疾咳曰水。(頸脈,謂結喉旁動脈,足陽明之人迎也,水氣上逆,反侵陽明,則頸脈動;水溢於肺,則喘急而疾咳。)目裹微腫,如臥蠶起之狀曰水。(目裹者,目之下胞也,胃脈之所至,脾氣之所至。若見微腫如臥蠶起之狀,是水氣淫及脾胃也。水者陰也,目下亦陰也,腹者至陰之所居,故水在腹中者必使目下腫也。
白話文:
頸部脈搏跳動明顯,氣喘咳嗽劇烈稱為「水」。(頸脈,是指喉結旁的動脈,屬於足陽明經的人迎脈。水氣上逆,侵犯陽明經,就會導致頸脈搏動;水氣溢滿肺部,就會出現氣喘和劇烈咳嗽。)
眼睛下緣微微腫脹,像蠶繭一樣隆起,稱為「水」。(眼睛下緣,是指下眼瞼。胃經和脾經都經過這個部位。如果出現微微腫脹,類似蠶繭隆起的情況,說明水氣侵害了脾胃。水屬陰,眼睛下緣也屬陰,腹部是至陰所在,所以腹部有水時,必然會導致眼睛下緣腫脹。)
)溺黃赤,安臥者黃疸。(疸,黃病也。身痛而色微黃,齒垢黃,爪甲上黃,黃疸也。安臥,小便黃赤,脈小而寒者,不嗜食,謂之勞疸,以女勞得之也。)已食如飢者胃疸。(已食如飢者,是胃熱也。善消穀食,故曰「胃疸」,肺小而澀者。不嗜食,言中寒也。所以治疸者,當知陰陽之辨。
白話文:
現代
小便黃赤,平躺著的,屬於黃疸病。(黃疸病指黃色病變,身痛面色微微發黃,牙垢黃,指甲上黃,就是黃疸病。平躺著,小便黃赤,脈搏微弱而寒涼的,不愛吃東西,叫做勞疸,是因為女性勞累而得。
已經吃過飯卻像很餓的人,是胃疸。(已經吃過飯卻像很餓的人,是胃熱。容易消化食物,所以稱為「胃疸」,肺小而乾燥的人,不愛吃東西,是體內受寒的表現。因此治療黃疸病,應該知道陰陽的區別。
)面腫曰風。(風為陽邪,故面腫者曰「風」,陽受風氣也。)足脛腫曰水。(水為陰邪,故足脛腫者曰「水」,陰受濕氣也。)目黃者曰黃疸。(目者,宗脈之所聚也。諸經有熱則上薰於目,故黃疸者其目必黃。)
白話文:
)臉部腫脹稱為「風」(風是陽邪,所以臉部腫脹的人說是「風」,陽氣受到風氣的侵襲)。足踝腫脹稱為「水」(水是陰邪,所以足踝腫脹的人說是「水」,陰氣受到濕氣的侵襲)。眼睛發黃稱為「黃疸」(眼睛是宗脈匯聚的地方。各條經絡有熱氣就會上升燻蒸到眼睛,所以黃疸的人眼睛必定發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