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34)

1. 瘰癧

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,此皆鼠瘻,寒熱之毒氣也,留於脈而不去者也。(瘰癧者,其狀累然而歷貫上下也。故於頸腋之間皆能有之,因其形如鼠穴,塞其一復穿其一,故又名為鼠瘻。蓋以寒熱之毒,留於經脈,所以聯絡不止。一曰結核,連續者為瘰癧,形長如蜆蛤者為馬刀。

又曰,脅肋下者為馬刀。)鼠瘻之本,皆在於臟,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。其浮於脈中,而未內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,易去也。(瘰癧必起於少陽,而後延及陽明。二經表裡相傳,乃至厥陰、太陰,俱能為病。大抵因鬱氣之積,食味之厚,或風熱之毒結聚而成,故其所致之本,皆出於臟,而標則見乎頸腋之間也。

若其毒之未甚,則但浮見脈中,尚未著於肌肉以化膿血者,去之猶易,若其膿血既成,則為力較難也。)從其本,引其末,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。(謂去其致之之本,則外見之末,自可引而衰也。)審按其道以予之,徐徐往來以去之。(予,與之針也。審按其道,審脈氣所由之道也,徐往徐來,即補瀉之法,所謂徐而疾則實,疾而徐則虛也。

)其小如麥者,一刺知,三刺而已。(小如麥者,其初起也,故一刺即知其效,三刺其病可已;所以治在宜早,不可因小而忽之。)決其生死,反其目視之:其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,見一脈,一歲死;見一脈半,一歲半死;見二脈,二歲死;見二脈半,二歲半死;見三脈,三歲而死。見赤脈不下貫瞳子,可治也。

(目者,宗脈之所聚也。瞳子者,骨之精也。赤脈下貫瞳子,以邪毒之陷,深賊陰分而然,死之徵也,然脈見二三者,其氣散而緩,脈聚為一者,其毒銳而專,此又死期遲速之有異也。又有診寒熱者,亦同此法。)

白話文:

瘰癧,也就是長在頸部或腋下的腫塊,都是鼠瘻,是寒熱之毒停留在經脈中而未消散造成的。瘰癧的形狀像串珠一樣,上下相連,因此頸部和腋下都可能出現。因為它的形狀像老鼠打的洞,堵住一個又會再穿出一個,所以也叫鼠瘻。總之,是因為寒熱之毒停留在經脈中,互相牽連不斷所致。 結核連成一片的叫瘰癧,形狀長長的像蜆殼或刀刃的叫馬刀,長在脅肋下的也叫馬刀。

鼠瘻的根本原因都在內臟,只是症狀表現於頸部和腋下。如果腫塊浮在經脈中,還沒有深入肌肉化膿,就比較容易治癒。瘰癧通常先從少陽經開始,然後蔓延到陽明經,再傳到厥陰、太陰經,這些經脈都會受到影響。大多數是因鬱氣積聚、飲食過於肥甘厚膩,或風熱之毒聚集而成,所以病根在內臟,而症狀則表現在頸部和腋下。

如果毒邪還不嚴重,只浮在經脈中,還沒深入肌肉化膿,治療起來比較容易。但如果已經化膿了,就比較難治。要從根本入手,引導毒邪排出,才能使病情減輕,寒熱之症才能消除。也就是說,治好根本原因,表面的症狀自然會好轉。要仔細辨別經脈氣血的運行情況,再用針灸治療,慢慢地調整,疏通經絡。

如果腫塊小如麥粒,一針下去就能見效,通常三針就能治癒。所以治療要趁早,不能因為腫塊小就掉以輕心。判斷病情輕重,可以觀察眼睛:如果看到紅色的血管貫穿瞳孔,一條血管表示一年後死亡;一條半血管表示一年半後死亡;兩條血管表示兩年後死亡;兩條半血管表示兩年半後死亡;三條血管表示三年後死亡。如果紅色的血管沒有貫穿瞳孔,還是可以治療的。

(眼睛是經脈彙集之處,瞳孔是骨髓的精華。紅色的血管貫穿瞳孔,表示邪毒深入陰分,是死亡的徵兆。但如果看到兩三條血管,氣血散漫緩慢;如果只看到一條血管,則毒邪銳利集中,這就說明死亡的快慢有所不同。診斷寒熱症,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。)

2. 失守

五臟者,中之守也。(五臟者,各有所藏。藏而弗失,則精神完固,故為中之守也。)中盛臟滿,氣勝傷恐者,聲如從室中言,是中氣之濕也;(中,胸腹也;臟,臟腑也。盛滿,脹急也;氣勝,喘息也;傷恐者,腎受傷也;聲如從室中言,混濁不清也,是皆水氣上逆之候,故為中氣之濕症,此脾肺腎三臟之失守也。)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此奪氣也;(氣虛之盛,故聲不接續,肺臟失守也。

)衣被不斂,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,此神明之亂也。(神明將脫,故昏亂若此,心臟之失守也。)倉廩不藏者,是門戶不要也;(要,約束也。幽門、闌門、魄門,皆倉廩之門戶,門戶不能固則腸胃不能藏,所以泄利不禁,脾臟之失守也。)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;(膀胱與腎為表裡,所以藏津液,水泉不止而遺溲失禁,腎臟之失守也。)得守者生,失守者死。

(五臟得守,則無以上諸病,故生,失守則神去而死矣。)夫五臟者,身之強也。(此下言形氣之不守,而內應乎五臟也。臟氣充則形體強,故五臟為身之強。)頭者精明之府,頭傾視深,精神將奪矣;(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於頭,以成七竅之用,故頭為精明之府。頭傾者,低垂不能舉也;視深者,目陷無光也。

臟氣失強,故精神之奪如此。)背者胸中之府,背曲肩隨,府將壞矣;(背乃臟俞所繫,故為胸中之府。背曲肩隨亦臟氣之失強也。)腰者腎之府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;(此腎臟之失強也。)膝者筋之府,屈伸不能,行則僂俯,筋將憊矣。(筋雖主於肝,而維絡關節,以立此身者,惟膝膕之筋為最,故膝為筋之府。

筋憊若是,則諸經之失強也。)骨者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則振掉,骨將憊矣。(髓充於骨,故骨為髓之府,髓空則骨弱無力,此腎之失強者也。)得強則生,失強則死。(臟強則氣強,故生;失強則氣竭,故死。此不專言夫病者,人不至於是不止,可勝悼哉!)

白話文:

失守

五臟是人體內部的守護者,每個臟器都有其負責儲藏的物質。如果這些物質都能夠完好地儲藏而不喪失,那麼精神就能夠充沛穩固,這就是五臟作為人體內部守護者的原因。

胸腹脹滿,呼吸急促,並且害怕,聲音如同從房間裡傳出來一樣低沉模糊不清,這是中氣濕邪的表現;(中指的是胸腹,臟指的是臟腑;盛滿指脹滿;氣勝指呼吸困難;傷恐指腎臟受損;聲音低沉模糊不清,都是水氣上逆的徵兆,所以是中氣濕邪,這是脾、肺、腎三臟失去了守護能力。)說話聲音微弱,要休息一整天才能再次說話,這是氣虛的表現;(氣虛嚴重,所以聲音斷斷續續,肺臟失去了守護能力。)衣衫不整,言語隨意,不顧親疏關係,這是神志混亂的表現。(神志將要散失,所以出現這種昏亂的狀態,是心臟失去了守護能力。)消化系統不能正常儲存食物,這是消化系統門戶失守的表現;(門戶指幽門、闌門、魄門等,這些門戶不能夠固守,腸胃就無法正常儲存食物,所以會出現腹瀉不止的情況,這是脾臟失去了守護能力。)尿液止不住,這是膀胱失守的表現;(膀胱與腎臟是表裡關係,共同負責儲藏津液,尿液不自主排出,是腎臟失去了守護能力。)能夠守護自身的人就會活著,失去守護能力的人就會死亡。(五臟能夠守護自身,就不會有以上這些疾病,所以能夠活著;失去守護能力,神氣就會離去而死亡。)五臟是身體強壯的基礎。(以下將說明形體氣血的失守,以及其對五臟的影響。臟腑氣血充盈,則形體強壯,所以五臟是身體強壯的基礎。)頭部是精明之氣的所在,如果頭部低垂,視線模糊,精神就要被奪走了;(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達頭部,以維持七竅的功能,所以頭部是精明之氣的所在。頭部低垂指頭部抬不起來;視線模糊指眼睛凹陷無神。臟腑氣血不足,所以精神會被奪走。)背部是胸中之氣的所在,如果背部彎曲,肩膀下垂,就表示這個部位將要衰敗了;(背部是臟腑經絡彙集之處,所以是胸中之氣的所在。背部彎曲肩膀下垂也是臟腑氣血不足的表現。)腰部是腎臟的所在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就表示腎臟將要衰竭了;(這是腎臟衰弱的表現。)膝蓋是筋絡的所在,如果膝蓋彎曲伸展困難,走路時身體彎僂,就表示筋絡將要衰竭了;(雖然筋絡主要歸屬於肝臟,但是維持關節活動,使人能夠站立行走,主要依靠膝蓋的筋絡,所以膝蓋是筋絡的所在。筋絡衰竭到這種程度,就表示全身經絡都衰弱了。)骨骼是骨髓的所在,如果不能長時間站立,行走時身體顫抖,就表示骨骼將要衰竭了;(骨髓充滿於骨骼之中,所以骨骼是骨髓的所在,骨髓空虛就會導致骨骼脆弱無力,這是腎臟衰弱的表現。)能夠保持強壯就能夠活著,失去強壯就會死亡。(臟腑強壯,氣血就強盛,所以能夠活著;失去強壯,氣血就會衰竭,所以會死亡。這段話並不是專門說疾病,人體如果到了這種地步,實在令人悲痛啊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