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31)

1. 癰疽

逞,病也。焫,艾炷也。謂宜速灸以除之也。臑,儒、軟二音,又奴刀、奴到二切。疵,音慈。焫,如瑞切。)發於腋下赤堅者,名曰米疽,治之以砭石,欲細而長,疏貶之,塗以豕膏,六日已,勿裹之。(砭石欲細者,恐傷肉也。欲長者,用在深也,故宜疏不宜密。)其癰堅而不潰者,為馬刀挾癭,急治之。

(此即瘰癧也,欲急治者,恐遲則傷人也。)發於胸,名曰井疽,其狀如大豆,三四日起,不早治,下入腹不治,七日死矣,(發於腦者,能熏心肺,若不早治而使之入腹,毒尤甚矣,故死期之速如此。)發於膺,名曰甘疽,色青,其狀如谷實、𦸈𧁾,常苦寒熱,急治之,去其寒熱,十歲死,死後出膿。(膺者,胸旁之高肉處也。

谷實,兼五穀而言,謂癰所結聚,形如谷實之累累也。𦸈𧁾,瓜蔞也。軟而不潰,中有所蓄如子也。此症延綿難愈,蓋即乳癰之屬。𦸈𧁾,古栝樓字。)發於脅,名曰敗疵。敗疵者,女子之病也,灸之;其病大癰膿,治之,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,銼䔖、𧄍草根各一升,以水一斗六升,煮之竭,為取三升,則強飲,厚衣坐於釜上,令汗出至足已。(䔖,菱也。

𧄍,連翹也。二草之根,俱能解毒,故各用一升。大約古之一升,得今之三合有零。以水一斗六升,煮取三升,俱折數類此。䔖,音陵。𧄍、翹同。)發於股脛,名曰股脛疽,其狀不甚變,而癰膿搏骨,不急治,三十日死矣。(股脛,大股也。狀不甚變,言外形不顯也。癰膿搏骨,言膿著於骨,即今人之所謂貼骨癰也。

毒甚而深,能下蝕三陰、陽明之大經,故不為急治則死矣。)發於尻,名曰銳疽,其狀赤堅大,急治之;不治,三十日死矣。(尻,尾骶骨也,穴名長強,為督脈之絡、一名氣之陰郗,故不治則死。)發於股陰,名曰赤施,不急治,六十日死;在兩股之內,不治,十日而當死。

(股陰,大股內側也。當足太陰箕門、血海及足厥陰五里、陰包之間,皆陰器所聚之處,故不治則死。若兩股俱病,則傷陰之極,其死尤速。)發於膝,名曰疵癰,其狀大,癰色不變,寒熱如堅石,勿石,石之者死,須其柔乃石之者生。(膝癰未成而石之者,傷其筋之府,故致於死。

若柔則膿成矣,砭之無害也。今之泛施刀針者,不特此也。)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,不可治也:發於陽者百日死,發於陰者三十日死。(諸節者,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,皆不宜有癰毒之患。若其相應,則發於上而應於下,發於左而應於右,其害尤甚,為不可治。然發於三陽之分者,毒淺在腑,其死稍緩;發於三陰之分者,毒深在臟;不能出一月也。

)發於脛,名曰兔齧,其狀赤至骨,急治之,不治害人也。(脛,足脛也。兔齧,如有所齧傷也。)發於內踝,名曰走緩,其狀癰也,色不變,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,不死。(數石其輸,砭其所腫之處也。)發於足上下,名曰四淫,其狀大癰,急治之,百日死。(陽氣受於四末,而大癰淫於其間,陽毒之盛極也。

白話文:

癰疽

癰疽是一種疾病,可以用艾灸治療,宜速灸以去除病灶。臑,音同「儒」、「軟」,也音同「奴刀」、「奴到」。疵,音同「慈」。焫,音同「瑞」。腋下出現紅色堅硬的腫塊,稱為米疽,可用砭石治療,砭石要細而長,稀疏地針刺,再塗抹豬膏,六天後即可,不要包紮。(砭石要細,是為了避免傷到肌肉;要長,是為了能深入病灶,所以要稀疏針刺,不宜密集。)癰腫堅硬不潰爛的,稱為馬刀挾癭,需緊急治療。(這就是瘰癧,需緊急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而傷及身體。)長在胸部的,稱為井疽,形狀像大豆,三四天後不治療,就會向下進入腹部,最終不治而亡,七天內就會死亡。(長在腦部的,會燻到心肺,如果不早治而讓它進入腹部,毒性更甚,所以死亡速度更快。)長在胸旁的,稱為甘疽,顏色青綠,形狀像穀物,經常感到寒熱,需緊急治療,去除寒熱,但即使治癒,十年後也會死亡,死後會流出膿液。(膺,指胸旁高起的肉處。穀實,指各種穀物,形容癰腫聚結的形狀像累累的穀物。𦸈𧁾,指瓜蔞。軟而不潰爛,裡面有像種子一樣的東西積聚。這種病症延綿難愈,大概是乳癰一類的疾病。𦸈𧁾,古字,指栝樓。)長在脅部的,稱為敗疵。敗疵是婦女的病,可用艾灸治療;如果癰腫很大並化膿,就用菱、連翹根各一升,加水一斗六升,煮到剩下三升,然後強迫病人喝下,再穿上厚衣服坐在鍋子上,直到全身出汗。(菱和連翹根都能解毒,所以各用一升。古時的一升約等於現在的三合多一點。水量和藥量比例以此類推。䔖,音同「陵」。𧄍,音同「翹」。)長在大腿脛骨的,稱為股脛疽,外觀變化不大,但癰腫化膿並侵蝕骨頭,不緊急治療,三十天內就會死亡。(股脛指大腿。外觀變化不大,指外觀不顯著。癰腫化膿並侵蝕骨頭,指膿液到達骨頭,就是現在所說的貼骨癰。毒性深且嚴重,會向下侵蝕三陰、陽明的大經脈,所以不緊急治療就會死亡。)長在臀部的,稱為銳疽,腫塊又紅又硬又大,需緊急治療;不治療,三十天內就會死亡。(臀部,尾骶骨處,穴位名為長強,是督脈的絡脈,也是氣之陰郗,所以不治療就會死亡。)長在陰部的,稱為赤施,不緊急治療,六十天內就會死亡;長在兩股內側的,不治療,十天內就會死亡。(股陰,指大腿內側。在足太陰箕門、血海及足厥陰五里、陰包之間,都是陰器聚集之處,所以不治療就會死亡。如果兩股都患病,則陰氣受損極度嚴重,死亡速度更快。)長在膝蓋的,稱為疵癰,腫塊很大,顏色不變,又冷又熱,像堅硬的石頭一樣,不要用砭石治療,用砭石治療就會死,等到腫塊變軟再用砭石治療才能活。(膝蓋癰腫未成熟就用砭石治療,會傷到筋脈,所以會死。如果變軟了,膿已經形成了,用砭石治療就沒事了。現在濫用刀針,不只是這樣。)癰疽長在關節處並互相影響的,不可治療:長在陽經部位的,一百天內會死;長在陰經部位的,三十天內會死。(關節是神氣遊走出入的地方,都不宜有癰疽。如果互相影響,則上面長了下面也會長,左邊長了右邊也會長,危害更甚,不可治療。但是,長在三陽經分佈處的,毒性較淺,在腑部,死亡時間稍緩;長在三陰經分佈處的,毒性較深,在臟腑,不會超過一個月。)長在脛骨的,稱為兔齧,腫塊紅到骨頭,需緊急治療,不治療會危害生命。(脛,指小腿脛骨。兔齧,形容像被兔子啃咬的樣子。)長在內踝的,稱為走緩,腫塊的樣子像癰疽,顏色不變,多次用砭石針刺腫脹處,就能止住寒熱,不致死亡。(多次用砭石針刺腫脹處,指用砭石針刺腫脹的地方。)長在足部上下方的,稱為四淫,腫塊很大,需緊急治療,一百天內會死。(陽氣從四肢末端吸收,而大癰腫則在其中作祟,這是陽毒極盛的表現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