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21)
卷六 (21)
1. 雜病
(水由氣化,故中氣不足則溲便變常而或為黃赤,或為短澀,多由情欲勞倦,過傷精氣而然。昧者概認為火,鮮不誤矣。且中氣不足則濁氣居之,故腸胃為之苦鳴也。)下氣不足,則為痿厥、心悗。痿,足痿弱也。厥,四肢清冷也。悗,悶也。下氣不足,則升降不交,故心氣不舒而為悶悗。
)補足外踝下留之。(此崑崙穴也,為足太陽所行之經,凡於上、中、下氣虛之病,皆可留針補之。)
白話文:
[雜病]
體內水分來自於氣的運化,所以如果中氣不足,排尿和排便就會異常,尿液顏色可能發黃發紅,或者排尿困難。這些大多是因為情慾過度、勞累過度,損傷了精氣造成的。有些人誤以為是體內火氣旺盛,其實這是錯誤的。而且中氣不足,濁氣就會停滯,所以腸胃就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。
下元之氣不足,就會導致痿厥、心悶。痿,指的是腳軟無力;厥,指的是四肢冰冷;悗,指的是胸悶。下元之氣不足,就會導致升降失調,所以心氣不通暢,就會感到胸悶。
可以在外踝下方的崑崙穴留針補氣。(崑崙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穴位,凡是上焦、中焦、下焦氣虛的疾病,都可以用留針的方法來補益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