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7)
卷五 (7)
1. 咳
人知肺之令人咳,不知五臟六腑,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夫皮毛者,肺之合也;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也。(邪氣,風寒也。皮毛先受之,則入於肺,所以從其合也。)其寒飲食入胃,從肺脈上至於肺,則肺寒,肺寒則外內合邪,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(肺脈起於中焦,循胃口,上膈屬肺,故胃中飲食之寒從肺脈上於肺也。
白話文:
人們只知道肺臟會導致咳嗽,卻不知道其他臟腑也會引起咳嗽,並非只有肺臟。
皮膚和毛髮是肺臟的表合,當皮膚或毛髮首先受到外邪(例如風寒)時,外邪會通過肺臟的表合進入肺臟。另外,食用寒涼食物會進入胃,通過肺脈輸送到肺臟,導致肺臟受寒。當肺臟受寒,內外邪氣交匯,就會導致咳嗽。這是因為肺脈源於中焦(脾胃),沿著胃口(胃賁門和食道),經過膈肌與肺臟相連,所以胃中的寒涼食物會通過肺脈輸送到肺臟。
所謂形寒寒飲則傷肺者,此之謂也。)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(如肝當受病於春,以其時也。然有非木令之時而肝亦病者,正以肺先受邪而能傳以與之也,凡諸臟腑之非時受邪者,其義皆然。所以五臟六腑雖皆有咳,然無不由於肺者。)人與天地相參,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,微則為咳,甚者為泄為痛。
白話文:
所謂「形寒寒飲則傷肺」就是這個意思。五臟各有其受病的時節,如果在非其時節受病,就會互相傳染。(例如肝臟應該在春天受病,因為這是它的時節。然而,也有在非木令之時肝臟也發病的情況,這是因為肺臟先受外邪,然後傳給肝臟。凡是所有在非時節受邪的疾病,道理都是如此。)因此,五臟六腑雖然都可能出現咳嗽,但沒有比肺臟更嚴重的。)人體是一個互相協調的整體,所以五臟各在自己的時令受到寒氣侵襲就會發病,輕則為咳嗽,重則為喘息或疼痛。
(治時,治令之時也,上文言外內合邪,此即其症。邪微者淺而在表,故為咳;甚者深而入里,故為泄為痛。)乘秋則肺先受邪,乘春則肝先受之,乘夏則心先受之,乘至陰則脾先受之,乘冬則腎先受之。(此即治時受病也,故當其時者,必先受也。)何以異之?(此下辨五臟之咳不同也。
白話文:
(治療時機,是治療疾病的適當時機。上文提到外邪和內因相合導致疾病,這就是症狀的表現。邪氣輕微的只在表面,所以表現為咳嗽;邪氣嚴重時深入體內,所以表現為腹瀉或疼痛。)
在秋季,肺部最先受到邪氣;在春季,肝臟最先受到邪氣;在夏季,心臟最先受到邪氣;在極陰之時(冬至),脾臟最先受到邪氣;在冬季,腎臟最先受到邪氣。(這就是疾病受時令影響而發生的情況,所以當季節交替時,人最容易生病。)
為什麼會這樣?(以下區分了五臟咳嗽的不同表現。)
)肺咳之狀,咳而喘息有音,甚則唾血。(肺主氣而司呼吸,故喘息有音唾血者,隨咳而出,其病在肺,與嘔血者不同。)心咳之狀,咳則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狀,甚則咽腫喉痹。(心肺起於心中,出屬心系,上挾於咽,故病喉中梗介,咽腫喉痹也。介介如有所梗,妨礙之意。
白話文:
肺咳的症狀:
咳嗽時伴有喘鳴聲,嚴重時會咳出血。(肺主氣管呼吸,所以喘鳴有聲。咳血是由於咳嗽時帶出,此病在肺,與嘔血不同。)
心咳的症狀:
咳嗽時心痛,喉嚨中間有異物梗阻感,嚴重時會咽喉腫痛。(心肺在心中發源,心脈分佈於心繫,上通咽喉,所以心咳會導致喉嚨梗阻,咽喉腫痛。梗阻感就像被異物卡住一樣。)
)肝咳之狀,咳則兩脅下痛,甚則不可以轉,轉則兩胠下滿。(肝脈布脅肋,故病如是,胠,腋下脅也。)脾咳之狀,咳則右胠下痛,陰陰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,動則咳劇。(脾脈上膈挾咽,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,故為胠下痛而陰陰然痛引肩背。脾應土,其性靜,故甚者不可以動,動則增劇也,脾咳則右胠下痛者,蓋陰土之氣應於坤,出西南也。
白話文:
**肝咳的表現:**咳嗽時兩肋下方疼痛,嚴重時無法轉身,轉身時兩腋下有脹滿感。(因為肝脈分佈在肋部兩側,所以病症會這樣表現,腋下也稱作「胠」。)
脾咳的表現: 咳嗽時右腋下疼痛,疼痛隱隱約約連接到肩背部,嚴重時無法活動,活動時咳嗽會加劇。(因為脾脈上達橫膈,靠近咽喉,它的分支從胃部分出,再上達橫膈,所以會導致腋下疼痛,並且疼痛隱隱約約連接到肩背部。脾屬土,性質靜,所以嚴重時無法活動,活動後病情會加劇。脾咳時右腋下疼痛,是因為陰土之氣與西南方坤卦相應。)
胃之大絡名曰虛里,貫膈絡肺,出於左乳下,豈非陽土之氣應於艮而出東北乎?人與天地相參也。)腎咳之狀,咳則腰背相引而痛,甚則咳涎。(腎脈貫脊,繫於腰背,故相引而痛。其直者入肺中,循喉嚨,故甚則咳涎,蓋腎為水臟,主涎飲也。)六腑之咳,又安所受病?(此下辨六腑之咳不同也。
白話文:
胃部有大絡脈稱作虛裏,貫穿膈肌聯通肺,從左乳下方外出,這難道不是陽土之氣應於艮卦卦象而從東北方流出的緣故嗎?(人體與天地相互參照)
腎病引起的咳嗽,症狀是咳嗽時腰背相引而疼痛,嚴重時會咳出帶血的痰液。腎脈貫通脊柱,與腰背相連,所以會導致相引而痛。腎脈直行的部分進入肺中,循著喉嚨,因此嚴重時會咳出帶血的痰液,因為腎是水臟,主導津液的運行。)
六腑導致的咳嗽,又會在哪裡受到病邪的侵襲呢?(以下區分六腑導致咳嗽的不同機理)
)夫五臟之咳,久乃移於六腑。(五臟之咳久不已,則病及於腑,皆各因其合而表裡相移也。)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。胃咳之狀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。(脾與胃合,故脾咳不已,胃必受之。胃不能容,則氣逆為嘔。長蟲,蛔蟲也,居腸胃之中,嘔甚則隨氣而上出。蛔,音回。
白話文:
五臟的咳嗽,如果持續很久就會轉移到六腑上。(五臟的咳嗽如果長時間沒有好,就會影響到腑,這是因為臟腑相互表裡,所以病症會轉移。)脾臟的咳嗽如果不好,那麼胃就會受到影響。胃咳嗽的表現是咳而嘔吐,嘔吐嚴重的話會吐出蛔蟲。(脾胃相合,所以脾咳久了,胃肯定會受到影響。胃部不能正常運作,氣就會逆流導致嘔吐。蛔蟲是寄生在腸胃中的寄生蟲,嘔吐嚴重的話,蛔蟲會隨著氣往上吐出來。蛔,讀音同「回」。)
)肝咳不已,則膽受之。膽咳之狀,咳嘔膽汁。(膽汁,苦汁也。)肺咳不已,則大腸受之。大腸咳狀,咳而遺矢。(矢,屎也。)心咳不已,則小腸受之。小腸咳狀,咳而失氣,氣與咳俱失。(小腸之下,則大腸也。大腸之氣,由於小腸之化,故小腸受邪而咳則下奔失氣也。
白話文:
) 肝臟持續咳嗽,會影響到膽。膽的咳嗽症狀為咳嗽嘔出膽汁。(膽汁是指苦味液體。) 肺臟持續咳嗽,會影響到大腸。大腸的咳嗽症狀為咳嗽時不自主地排出糞便。(糞便稱為矢。) 心臟持續咳嗽,會影響到小腸。小腸的咳嗽症狀為咳嗽同時漏氣,呼吸和咳嗽同時發生。(小腸下方是大腸。大腸的氣息來源於小腸的運化,因此小腸受到邪氣而咳嗽時,會向下走失氣。
)腎咳不已,則膀胱受之。膀胱咳狀,咳而遺溺。(膀胱為津液之府,故邪氣居之則咳而遺溺。)久咳不已,則三焦受之,三焦咳狀,咳而腹滿,不欲食飲。(久咳不已,則上、中、下三焦俱病,出納升降皆失其和,故腹滿不能食飲。)此皆聚於胃,關於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咳嗽不止,那麼膀胱就會受累。膀胱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會小便失禁(膀胱是津液的貯藏庫,所以邪氣聚集在那裡就會咳嗽並小便失禁)。如果咳嗽時間長了,那麼三焦就會受累。三焦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腹部發脹,不想吃東西喝水(咳嗽時間長了,那麼上焦、中焦、下焦三焦都會生病,升降出納的功能失調,所以腹部發脹不能吃東西喝水)。這些(症狀)都是因為(邪氣)聚集在胃裡,關係到肺,使人經常昏昏欲睡,臉色浮腫,氣息逆亂。
(此下總結諸咳之症而並及其治也,諸咳皆聚於胃,關於肺者,以胃為五臟六腑之本,肺為皮毛之合,如上文所云「皮毛先受邪氣」及「寒飲食入胃」者,皆肺、胃之候也。陽明之脈起於鼻,會於面,出於口,故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,肺為臟腑之蓋而主氣,故令人咳而氣逆。)治臟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腫者治其經。
白話文:
以下是關於咳嗽的總結及其治療方法。各種咳嗽都集中在胃部。與肺部相關的咳嗽,是因為胃是五臟六腑的根本,肺與皮膚毛髮相通。正如上文所說,「皮膚毛髮最容易受到病邪侵襲」和「寒涼飲食進入胃中」,這些都是肺、胃之間的相互影響。陽明經脈從鼻腔開始,沿著面部,開口於口。因此,咳嗽的人往往會流鼻涕、唾液多,面部浮腫。肺是臟腑的保護罩,主宰氣息,因此咳嗽的人會氣促。
治療臟腑,要治療其俞穴;治療五腑,要治療其合穴;浮腫,要治療其經脈。
(脈之所注者為俞,所入者為合,所行者為經。諸臟腑皆然也。咳證必由於肺,而「五臟六腑,皆令人咳」;又曰「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」,則不獨在肺矣。蓋咳有內傷、外感之分,故自肺而傳及五臟者有之,自五臟而傳於肺者亦有之。如風寒暑濕傷於外,則必先中於皮毛,皮毛為肺之合,而受邪不解,此則自肺而後傳於諸臟也;勞欲情志傷於內,則臟氣受傷,先由陰分而病及上焦,此則自諸臟而後傳於肺也。但自表而入者,其病在陽。
白話文:
脈絡流注的地方叫「俞穴」,脈絡進入的地方叫「合穴」,脈絡運行的地方叫「經脈」。各種臟腑都是這樣。
咳嗽的症狀一定是肺出了問題,但是「五臟六腑,都能讓人咳嗽」;又說「各個臟腑在特定的時間發病,不是自己的時間就傳播給別的」,所以不僅僅是肺的問題。
咳嗽有內傷和外感之分,所以有的咳嗽是由肺傳到其他臟腑,有的咳嗽是由其他臟腑傳到肺。比如風寒暑濕等外邪傷人,一定會先傷及皮毛,皮毛是肺的合穴,如果邪氣沒能化解,就會由肺傳播到其他臟腑;勞累、慾望、情緒等內傷,會傷害臟腑之氣,先從陰分(包括心、肝、腎)發病,再影響到上焦(包括肺),就會由其他臟腑傳到肺。
但是從體表入侵的病邪,一般屬於陽性的。
故必自表而出之,治法宜辛宜溫,求其屬而散去外邪,則肺氣清而咳自愈矣;自內而生者傷其陰也,陰虛於下則陽浮於上,水涸金枯則肺苦於燥,肺燥則癢,癢則咳不能已,治此者宜甘以養陰,潤以養肺,使水壯氣復而肺則寧也。大法治表邪者藥不宜靜,靜則留連不解,久必變生他病,故最忌寒涼收斂之劑;治里症者藥不宜動,動則虛火不寧,真陰不復,燥癢愈增,病必日甚,故最忌辛香助陽等劑。
白話文:
因此,必須從表體發散外邪,治療方法宜辛宜溫,針對外邪的屬性讓它散去,肺氣就會清淨,咳嗽也會自然痊癒;從內部產生的咳嗽是損傷肺陰,肺陰虛弱導致肺陽上浮,肺部的精氣枯竭,肺就會因為乾燥而感不適,肺燥就會發癢,發癢就會忍不住咳嗽。治療這種咳嗽應當用甘味藥補益肺陰,潤肺養肺,讓肺氣充盛,肺臟得到滋潤就會安寧。治療表邪的原則是藥物不宜靜止,靜止就會停滯難散,時間久了必定會轉變成別的疾病,所以最忌寒涼收斂的藥劑;治療裡症的原則是藥物不宜躁動,躁動就會虛火不息,肺陰難以恢復,乾燥和瘙癢會更加嚴重,病情會一天比一天加重,所以最忌辛香助陽等藥劑。
然治表者雖宜從散,若形氣病氣俱虛者,又當補其中氣而佐以溫解之藥,若專於解散,恐肺氣益弱,腠理益疏,外邪乘虛而入,病益甚也;治里者雖宜靜以養陰,若命門陽虛不能納氣,則參、薑、桂、附之類,亦所必用,否則氣不化水,終無濟於陰也,至若因於火者宜清,因於濕者宜利,因痰者降其痰,因氣者理其氣,雖方書條目極多,病本惟風寒、勞損而已,風寒者責在陽實,勞損者責在陰虛,此咳證之綱領。
白話文:
雖然治療表證宜用發散藥物,但若身體虛弱者,又應補益中氣並輔以溫解藥物。如果只專注於發散,恐怕會導致肺氣更弱,腠理更疏鬆,外邪趁虛而入,病情加重。
治療裡證雖然宜用滋陰養血,但若命門陽氣虛弱,無法納氣,則參、薑、桂、附等補陽藥物也是必要的。否則氣無法轉化為水,終究無法滋養陰血。
再者,如果是由於火邪引起的咳嗽,宜用清熱藥物;如果是由於濕邪引起的,宜用利濕藥物;如果是痰飲所致,則化痰;如果是氣滯所致,則調理氣機。
雖然藥書記載的方劑極多,但咳嗽證的根本病因只有風寒和勞損兩種。風寒外邪引起的咳嗽是陽氣實證;勞損過度引起的咳嗽是陰虛證。這是咳嗽證的綱領。
其他治標之法,亦不過隨其所見之證,而兼以調之則可,原非求本之法也,至於老人之久嗽者,元氣既虛,本難全愈,多宜溫養脾肺,或兼治標,但保其不致羸困則善矣;若求奇效而必欲攻之,則非計之得也。)
白話文:
其他應對症狀的方法,不過是根據所看到的症狀,同時進行調理而已,原本就不是徹底根治的方法。至於年老的人久咳,元氣已經很虛弱,本來就很難完全痊癒,大多數都應該溫補脾肺,或同時應對症狀,只要能保住他不致於虛弱不堪就好;如果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一定要攻治,那就不是明智之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