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23)
卷一 (23)
1. 臟象上第三
病有標本,不知求本則失其要矣。病有真假,不知逆從則及於禍矣。此病因之不可不察也。合是四者而會觀之,則治病之妙,無遺法矣。)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,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,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,治之無功矣。
食氣入胃,散精於肝,淫氣於筋。(精,食氣之精華也。肝主筋,故胃散穀氣於肝則浸淫滋養於筋也。)食氣入胃,濁氣歸心,淫精於脈。(濁,言食氣之厚者也。受谷者濁,受氣者清。心主血脈,故食氣歸心則精氣浸淫於脈也。)脈氣流經,經氣歸於肺,肺朝百脈,輸精於皮毛。
(精淫於脈,脈流於經,經脈流通,必由於氣。氣主於肺,為百脈之朝會。毛為肺之合,故肺精輸焉。)毛脈合精,行氣於府。(肺主毛,心主脈,肺藏氣,心生血,一氣一血,稱為父母,二臟獨佔胸中,故曰「毛脈合精,行氣於府」。府者,氣聚之府也,是謂氣海,亦曰膻中。
)府精神明,留於四臟,氣歸於權衡。(宗氣積於肺,神明出於心。氣盛則神王,故氣府之精為神明。神王則臟安,故肺、肝、脾、腎四臟,無不賴神明之留以為主宰,然後臟氣鹹得其平而歸於權衡矣。權衡,平也。)權衡以平,氣口成寸,以決死生。(臟腑之氣既得其平,則必變見於氣口而成寸尺,可於此以決生死也。
上言「食氣入胃」,下言「飲入於胃」也。)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。(遊,浮游也。溢,湧溢也。水飲入胃,則其氣化精微,必先輸運於脾,是謂「中焦如漚」也。脾乃散氣,上如雲霧而歸於肺,是謂「上焦如霧」也。)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(肺氣運行,水隨而注,故肺能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是謂「水出高原,下焦如瀆」也。)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(水因氣生,氣為水母,凡肺氣所及則水精布焉。
然水名雖一,而清濁有分。清者為精,精如雨露;濁者為水,水如江河。故精歸五臟,水歸膀胱而五經並行矣。五經,五臟之經絡也。)合於四時、五臟、陰陽,揆度以為常也。
女子七歲腎氣盛,齒更髮長。(七為少陽之數,女本陰體而得陽數者,陰中有陽也。人之初生,先從腎始。女至七歲,腎氣稍盛。腎主骨,齒者骨之餘,故齒更;腎為精血之臟,發者血之餘,故髮長。蓋天地萬物之道,惟陰陽二氣而已,陰陽作合,原不相離,所以陽中必有陰,陰中必有陽,如離中偶而坎中奇也。震、坎、艮為三男,而陰多於陽,巽、離、兌為三女,而陽多於陰。
故女子外陰而內陽,男子外陽而內陰,是陰陽互更之義也。更,平聲。長,上聲。下同。)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。(天癸者,非精非血,乃天一之真,故男子亦稱天癸,非若今之人惟以月事為天癸也。任、沖者,奇經之二也。任主胎胞,沖為血海:氣盛脈通,故月事下而有子。
白話文:
臟象上第三
疾病有標的症狀和根本病因,只治標不治本就會錯失關鍵。疾病有真假之分,不懂得辨別邪氣的進退,就會招致禍患。因此,探究疾病的病因至關重要。綜合考慮這四個方面,就能掌握治療疾病的精妙方法,不會遺漏任何治法。拘泥於鬼神的人,無法和他談論最高的道德;厭惡針灸藥石的人,無法和他談論精湛的醫術;認為疾病不能治療,那麼疾病就一定治不好,治療也一定無功。
食物的精氣進入胃,精華散佈到肝臟,滋潤筋脈。(精華,是指食物精氣中的精華部分。肝臟主宰筋脈,所以胃部將食物的精氣輸送到肝臟,就能滋潤和營養筋脈。)食物的精氣進入胃,濁氣歸於心臟,精華滋潤血管。(濁氣,指食物精氣中較為渾濁的部分。吸收穀物精華的部分較為渾濁,吸收清氣的部分則較為清澈。心臟主宰血液循環,所以食物的精氣歸於心臟,精氣就能滋潤血管。)血管中的氣血流經經脈,經脈之氣歸於肺臟,肺臟統攝全身經脈,將精華輸送到皮膚毛髮。
(精華滋潤血管,血管之氣流經經脈,經脈通暢,都必須依靠氣的運作。肺臟主宰全身之氣,是全身經脈彙集之處。毛髮是肺臟的外部表現,所以肺臟的精華輸送到毛髮。)毛髮和血管匯聚精華,氣血運行到氣海。(肺臟主宰毛髮,心臟主宰血管,肺臟貯藏氣息,心臟產生血液,氣和血如同父母一樣,這兩個臟器獨佔胸腔,所以說「毛髮和血管匯聚精華,氣血運行到氣海」。氣海,是指氣息聚集的地方,也就是膻中穴。)氣海充盈,精氣神充足,滋養四臟,氣息歸於平衡。(宗氣積聚在肺臟,神明發自心臟。氣盛則神明旺盛,所以氣海的精華就是神明。神明旺盛則臟腑安寧,所以肺、肝、脾、腎四臟,都依靠神明的滋養作為主宰,然後各臟腑的氣息就能平和,歸於平衡。平衡,是指平和的狀態。)臟腑之氣平和,就能從呼吸的氣息中觀察到,從而判斷生死。(臟腑之氣平和,就會在外在表現中體現出來,從呼吸的氣息可以判斷生死。)
上面說「食物的精氣進入胃」,下面說「飲水進入胃」。飲水進入胃,經過運化產生精氣,向上輸送到脾臟,脾臟將精氣散佈,再向上歸於肺臟。(遊,指漂浮遊動;溢,指湧出。水飲進入胃,其氣化後的精微物質,必須先輸送到脾臟,這就如同中焦的運化功能一樣。脾臟散佈水谷精氣,如同雲霧般向上歸於肺臟,這就如同上焦的運化功能一樣。)調節水道,向下輸送到膀胱,(肺氣運行,水液隨之而下,所以肺臟能夠調節水道,向下輸送到膀胱,這就如同水從高處流下,如同下焦的運作一樣。)水液精華遍佈全身,五臟經脈同時運作,(水液的產生依賴於氣,氣是水的根本,凡是肺氣到達的地方,水液精華就遍佈。但是水雖然名稱相同,但清濁卻有區別。清澈的為精華,如同雨露;渾濁的為水液,如同江河。所以精華歸於五臟,水液歸於膀胱,五臟經脈同時運作。五經,是指五臟的經絡。)與四時、五臟、陰陽協調,保持正常的生理狀態。
女子七歲時腎氣旺盛,開始換牙長頭髮。(七是少陽之數,女子本屬陰性體質而擁有陽數,這是陰中之陽。人剛出生時,先從腎臟開始發育。女子到七歲,腎氣漸漸旺盛。腎臟主宰骨骼,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所以開始換牙;腎臟是精血之臟,頭髮是血液的延伸,所以頭髮開始生長。天地萬物之道,只有陰陽二氣而已,陰陽相互配合,原本就不可分離,所以陽中必有陰,陰中必有陽,如同離卦中含有坎卦的特性,坎卦中含有離卦的特性一樣。震、坎、艮為三男,陰多於陽;巽、離、兌為三女,陽多於陰。
所以女子外在屬陰而內在屬陽,男子外在屬陽而內在屬陰,這是陰陽相互轉化的道理。)十四歲時天癸出現,任脈通暢,衝脈旺盛,月經按時來潮,所以能生育。(天癸,不是精也不是血,而是先天之精,所以男子也稱為天癸,不是像現在的人只把月經稱為天癸。任脈和衝脈是奇經中的兩條經脈。任脈主宰胎胞,衝脈是血液的倉庫:氣血旺盛,經脈通暢,所以月經來潮,可以生育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