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8)

1. 病變

病成而變,不可不預。(成言病之本,變言病之標。標本不同,是謂之變。預,早識也。)風成為寒熱,(風,陽邪也,善行而數變。或並於里則陽虛,陽虛則外寒;或並於表則陽實,陽實生外熱,因於露風,乃生寒熱,是風成而變為寒熱也。)癉成為消中,(癉,熱邪也。

熱積於內,當病為消中,善食易飢也。)厥成為巔疾,(厥,逆氣也。氣逆於上,則或為疼痛,或為眩僕,而成頂巔之疾也,一曰氣逆則神亂,而病為巔狂。)久風為飧泄,(風從木化,久風不已,則脾土受傷,病為飧泄而下利清穀也。)脈風成為癘。(風寒客於血脈,久而不去,則膚肉敗壞,其病為癘。

)病之變化,不可勝數。(此舉風熱之邪,以見致病之概,其他變化百出,有不可以數計者,亦猶此也。)

白話文:

[病變]

疾病的發生和變化,不可不預先了解。(「成」指的是疾病的根本原因,「變」指的是疾病的表面症狀。根本原因和表面症狀不同,這就是所謂的變化。預,指預先知道。)

風邪演變成寒熱症。(風邪屬陽性邪氣,善於傳播且變化多端。如果侵入內臟,就會導致陽氣虛弱,陽虛則出現外感寒邪;如果停留在肌表,則會導致陽氣充盛,陽盛則產生外感熱邪。由於接觸風露,於是產生寒熱交替的症狀,這就是風邪演變成寒熱症。)

熱邪演變成消渴症。(熱邪積聚於內,就會導致消渴症,症狀表現為容易飢餓。)

逆氣演變成頭痛症。(逆氣上逆,則會導致疼痛或頭暈目眩,甚至出現頂部劇烈頭痛的疾病。也可說,氣逆則神志紊亂,導致癲狂。)

長期風邪導致泄瀉。(風邪久留不去,性質如同木材,就會損傷脾土,導致泄瀉,排出稀薄的穀物殘渣。)

脈絡中的風邪演變成癘疾。(風寒之邪侵犯血脈,久治不愈,就會導致皮膚肌肉腐敗,形成癘疾。)

疾病的變化,數量繁多,無法一一列舉。(以上僅舉風熱邪氣為例,說明致病的概況,其他疾病的變化更是數不勝數,也如同這些例子一樣。)

2. 雜病

凡治消癉、僕擊、偏枯、痿、厥、氣滿發逆、肥貴人,則高粱之疾也。(消癉,熱消也。僕擊,暴僕如擊也。偏枯,半身不隨也。痿,痿弱無力也。厥,四肢厥逆也。高粱,膏粱也。肥貴之人,每多厚味。夫肥者令人熱中,甘者令人中滿,熱蓄於內,多傷其陰,故為此諸病。

)隔則閉絕,上下不通,則暴憂之病也。(愁憂者,氣閉塞而不行,故或上或下,致為痞隔,而水穀有不通也。)暴厥而聾,偏塞閉不通,內氣暴薄也。(暴厥,氣暴逆也,此以內氣之逆,暴有所簿而然,薄,侵迫之謂。)不從內外中風之病,故瘦留著也。(有病不從內而外中風寒,藏蓄不去,則伏而為熱,故致燔爍消瘦。

此以表邪留薄而著於肌肉、筋骨之間也。)蹠跛,寒、風、濕之病也。(足不可行謂之蹠,一足偏廢謂之跛。此在下者,必風、寒、濕氣之病也。蹠,音只。跛,波上聲。)黃疸暴痛,癲疾厥狂,久逆之所生也。(此以氣逆之久,而陰陽營衛有所不調,然後成此諸症,皆非一朝所致也。

)五臟不平,六腑閉塞之所生也。(六腑閉塞,則水穀無以化,津液無以行,精氣失所養,故五臟有不平矣。)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。(頭耳九竅,皆手、足陽明經脈所及,故病由腸胃之所生,然「腸胃」二字,實兼六腑為言,蓋六腑俱屬三陽,三陽偏於九竅也。)

人之欠者,衛氣晝日行於陽,夜半則行於陰。陰者主夜,夜者臥。陽者主上,陰者主下。故陰氣積於下,陽氣未盡,陽引而上,陰引而下,陰陽相引,故數欠。(欠者,張口呼吸,或伸臂展腰,以陰陽相引而然也。夫陽主晝,陰主夜,陽主升,陰主降。凡人之寤寐,由於衛氣。

衛氣者,晝行於陽則動而為寤,夜行於陰則靜而為寐。故人於欲臥未臥之際,欠必先之者,正以陽氣將入陰分,陰積於下,陽猶未靜,故陽欲引而升,陰欲引而降,上下相引而欠由生也。今人有神疲勞倦而為欠者,即陽不勝陰之候。)陽氣盡,陰氣盛,則目瞑;陰氣盡而陽氣盛,則寤矣。

(衛氣不得入於陰,當留於陽,留於陽則陽氣滿,陽氣滿則陽蹺盛,不得入於陰,則陰氣虛而目不瞑矣。衛氣留於陰,不得行於陽,留於陰則陰氣盛,陰氣盛則陰蹺滿,不得入於陽,則陽氣虛,故目閉也。覺與陽合,寐與陰並。寤多者魂強,寐久者魄壯。魂強者生之徒,魄壯者死之徒。

是皆陰陽盛衰之義。)瀉足少陰,補足太陽。(衛氣之行於陽者,自足太陽始,行於陰者,自足少陰始。陰盛陽衰,所以為欠。又曰「腎主為欠」,故當瀉少陰之照海,陰蹺所出也;補太陽之申脈,陽蹺所出也。藥法准此。)人之噦者,谷入於胃,胃氣上注於肺,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於胃,新故相亂,真邪相攻,氣並相迎,復出於胃,故為噦。(人之水穀入胃,其精微之氣必上注於肺而後行於臟腑、榮衛。

白話文:

[雜病]

治療消瘦、中風、半身不遂、痿弱無力、四肢厥冷、氣脹嘔逆等症,以及肥胖富貴者的疾病,都是因為過食膏粱厚味所致。肥胖會導致內熱,甘甜的食物會導致胃脹,內熱積聚,損傷陰氣,因此導致這些疾病。

氣機阻滯,上下不通,就會導致暴怒憂慮的疾病。愁憂之人,氣機閉塞不通,所以氣機或上或下,導致痞滿阻塞,水穀不通。

突然四肢厥冷且耳聾,是因為氣機阻塞不通,內氣衝逆所致。此指內氣逆衝,侵犯身體而導致疾病。

疾病不從內而外受風寒侵襲,邪氣鬱積不去,就會轉化為內熱,導致消瘦。這是因為外邪滯留於肌肉筋骨之間。

足跛,是風寒濕邪所致。足不能行走稱為蹠,單足廢廢稱為跛,這類下肢疾病,一定是風寒濕邪所引起的。

黃疸劇痛、癲癇抽搐、狂躁,都是久病氣逆所致。這是因為長期氣逆,導致陰陽、氣血失調,才導致這些病症,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。

五臟失調,六腑阻塞所致。六腑阻塞,水穀不能消化,津液不能運行,精氣不能滋養,所以五臟就會失調。

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都是腸胃疾病所致。頭耳九竅,都與手足陽明經脈相關,所以疾病由腸胃引起,「腸胃」二字,實際上也包括了六腑,因為六腑都屬於三陽經,而三陽經又與九竅相關。

人會打哈欠,是因為衛氣白天運行於陽經,半夜則運行於陰經。陰經主夜,夜間睡眠;陽經主上,陰經主下。所以陰氣積於下,陽氣尚未完全消退,陽氣向上走,陰氣向下走,陰陽相互牽引,所以會打哈欠。打哈欠是指張口呼吸,或伸展肢體,這是陰陽相互牽引的結果。陽氣主晝,陰氣主夜,陽氣主升,陰氣主降。人的睡眠與清醒,都取決於衛氣。衛氣白天運行於陽經則活動而清醒,晚上運行於陰經則靜止而睡眠。所以人在將要睡覺但還沒睡著的時候,先打哈欠,正是因為陽氣將要進入陰經,陰氣積於下,陽氣還未靜止,所以陽氣想要上升,陰氣想要下降,上下相引,所以就打哈欠了。有些人感到疲勞而打哈欠,這是陽氣不勝陰氣的表現。

陽氣衰竭,陰氣盛,則閉目;陰氣衰竭,陽氣盛,則清醒。衛氣不能進入陰經,滯留在陽經,滯留在陽經則陽氣充盛,陽氣充盛則陽經氣盛,不能進入陰經,則陰氣虛弱而不能閉目。衛氣滯留在陰經,不能運行於陽經,滯留在陰經則陰氣充盛,陰氣充盛則陰經氣盛,不能進入陽經,則陽氣虛弱,所以閉目。清醒與陽氣相合,睡眠與陰氣相合。清醒時間多的人,精神強盛;睡眠時間長的人,體魄強健。精神強盛的人是生機勃勃的人,體魄強健的人是長壽的人,這都是陰陽盛衰的道理。

治療方法是瀉少陰經,補太陽經。衛氣在陽經運行,從足太陽經開始;在陰經運行,從足少陰經開始。陰盛陽衰,所以會打哈欠。也說「腎主打哈欠」,所以應該瀉少陰經的照海穴(陰蹺脈所出),補太陽經的申脈穴(陽蹺脈所出)。藥物治療也應以此為準。

人為什麼會嘔吐呢?食物進入胃中,胃氣上注於肺,如果遇到舊有的寒邪與新食物的氣一起逆流回胃中,新舊之氣混亂,真邪相搏,氣互相衝擊,再次從胃中湧出,所以就會嘔吐。人的水穀進入胃中,其精微之氣必須上注於肺,然後才能運行於臟腑、經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