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7)

1. 五變

地氣陰濁,天氣清明,質色有餘而神色不足,是地不與天同色也;故殆然汙然,其狀有異,肉有堅脆,色有不同,於此可驗強弱也。)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,故善變寒熱也。(髓為骨之充,陰之精也。故髓不滿者,當病寒熱。)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?粗理而肉不堅者,善病痹。

(肉不堅則風、寒、濕邪易以入也。)欲知其高下者,各視其部。(人之上下、左右、虛實,自有不同,故當各視其部。)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,何以候之?皮膚薄而不澤,肉不堅而淖澤,如此則腸胃惡,惡則邪氣留止積聚,乃傷脾胃之間,寒溫不次,邪氣稍至,稸積留止,大聚乃起。(皮膚薄者,肉不堅也。

不潤澤者,血不足也。淖澤者,濕滯多也。此其腸胃薄惡,氣稟之有虧也,故或中外邪,留而不去;或腸胃寒溫,有不以次,皆足致邪而大聚起矣。)欲知其時,先立其年,時高則起,時下則殆。(先立其年,則五運六氣各有所主,故知其時。凡病遇生王,則時之高也,故可以起,起言愈也:如逢衰克,則時之下也,病當危殆矣。

)雖不陷下,當年有沖通,其病必起,是謂因形而生病,五變之紀也。(雖非衰克陷下之時,時年有所沖則氣有所通,其病亦因而起。此非上節之所謂起也,如水火相沖,火當畏水,金木相沖,木當畏金,然火勝則水亦病,木勝則金亦病,故有以金形之人而反病於丁壬年者,有以木形之人而反病於甲巳年者,是謂因形生病,五變之紀也。)

白話文:

五變

地氣陰濁,天清氣朗,身體表面看來豐滿,但氣色卻不足,地氣與天清之氣不相協調;因此身體看起來污濁,外貌異常,肌肉有的堅硬有的鬆軟,顏色也不一致,由此可以判斷身體強弱。手臂瘦弱的人,骨髓不足,所以容易反覆發作寒熱病。(骨髓滋養骨骼,是陰精的根本。所以骨髓不足的人,會得寒熱病。)如何判斷易患痹證的人?肌肉粗糙而不結實的人,容易得痹證。(肌肉不結實,風寒濕邪就容易入侵。)要判斷身體各部位的虛實狀況,需分別觀察各個部位。(人體上下、左右、虛實狀況各有不同,所以要區分部位觀察。)如何判斷易患腸道積聚的人?皮膚薄而無光澤,肌肉不結實而鬆軟,這樣的人腸胃虛弱,虛弱則邪氣容易停留積聚,損傷脾胃,寒熱不調,邪氣稍至,便會停留積聚,形成大塊積聚。(皮膚薄,肌肉不結實;不光澤,是血虛;鬆軟,是濕邪滯留。這說明腸胃虛弱,先天稟賦不足,所以外邪或內邪容易停留不去;或腸胃寒熱失調,都會導致邪氣積聚,形成大塊積聚。)要預知疾病發作的時機,先要判斷人的生年,時運高漲則疾病好轉,時運低落則疾病加重。(先判斷生年,則五運六氣各有主宰,就能預知疾病的時機。疾病遇上生旺之年,時運高漲,則病情好轉;若遇衰敗之年,時運低落,則病情危急。)即使不是衰敗之時,如果當年有沖剋的情況,疾病也必定發作,這就是所謂因體質而生病,是五變的規律。(即使不是衰敗低落之時,當年生年若有沖剋,則氣機不暢,疾病也會因此而發作。這與上文所說的病情好轉不同,例如水火相剋,火畏水,金木相剋,木畏金,但火旺則水亦受損,木旺則金亦受損,所以有金形體質的人反而在丁壬年生病,有木形體質的人反而在甲巳年生病,這就是所謂因體質而生病,是五變的規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