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9)
卷六 (9)
1. 痹
(傷左角之筋,而右足不用,則其從右之左者亦然。蓋筋之維絡相交如此也。)治在燔針,名曰孟春痹也。(足少陽以生陽之經,故應正月之氣也。)足陽明之筋病,足中趾支脛轉筋,腳跳堅,(本經之筋,起於中趾,結於跗上,邪外上行,加於輔骨上,結於膝外廉。其直者,上循骭,結於膝也。
跳者,跳動。堅者,堅強也。)伏兔轉筋,髀前腫,㿉疝,腹筋急,(其直者,上循伏兔,結於髀,聚於陰器,上腹而布也。)引缺盆乃頰,卒口僻急者,目不合;熱則筋縱,目不開。頰筋有寒則急,引頰移口;有熱則筋弛縱,緩不勝收,故僻。(僻,歪斜也。其經自缺盆上頸頰,挾口,上合於太陽,太陽為目上綱,陽明為目下綱。
故凡目之不合不開,口之急縱歪僻者,皆足陽明之筋病,寒則急而熱則緩也。)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,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。以桑鉤鉤之,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,高下以坐等,以膏熨急頰,且飲美酒,啖美炙肉。不飲酒者,自強也,為之三拊而已。(馬膏,馬脂也。其性味甘平柔潤,能養筋治痹,故可以膏其急者。
白酒辣,桂性味辛溫,能通經絡,行血脈,故可以塗其緩者。桑之性平,能和關節,除風寒濕痹諸痛,故以桑鉤鉤之者,鉤正其口也。復以生桑火炭置之地坎之中,高下以坐等者,欲其深淺適中,便於坐而得其暖也。然後以前膏熨其急頰,且飲之美酒,啖之美肉,皆助血舒筋之法也。
雖不善飲,亦自強之。三拊而已,言再三拊摩其患處,則病自已矣。啖,音淡。拊,音府。)治在燔針,名曰季春痹也。(足陽明正盛之經,三月應之氣也。)足太陰之筋病,足大趾支內踝痛,轉筋痛,(足太陰之筋,起大趾之端,上結於內踝也。)膝內輔骨痛,陰股引髀而痛,陰器紐痛,下引兩臍脅痛,引膺中脊內痛。
(其直者,絡於膝內輔骨,上陰股,結於髀,聚於陰器,上臍腹胸脅;其內者,著於脊也。)治在燔針,命曰仲秋痹也。(蓋足太陰之經,應八月之氣也。)足少陰之筋病,足下轉筋,及所過而結者皆痛,及轉筋。
(足少陰之經,起於小趾之下,故病足下轉筋,所過而結者,以其並足太陰之筋,斜走內踝之下,結於踵,又與太陽之經,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;又並太陰之筋,而上循陰股,結於陰器,皆能為痛及轉筋也。)病在此者,主癇瘛及痙。(癇,癲癇也。瘛,牽急也。痙,堅強反張,尤甚於瘛者也。
足少陰為天一之經,真陰受傷,故為此病。瘛,音熾。)在外者不能俯,在內者不能仰。故陽病者腰反折,不能俯,陰病者不能仰。(在外者,與太陽之筋合,故不能俯;在內者,循脊內挾膂,上至項,故不能仰。陽病者,即在外者也;陰病者,即在內者也。)治在燔針,在內者熨引飲藥,此筋折紐,紐發數甚者,死不治,(熨引所以舒筋,飲藥所以養血。折紐者,即轉筋之甚。
白話文:
痺
傷了左腳踝的筋,右腳就不好使,反之亦然。這是因為筋的連接和絡脈相互交錯的緣故。治療方法是用燔針,稱為孟春痺。(足少陽經是生髮陽氣的經脈,所以應對正月的氣候。)足陽明經的筋病,腳中趾連到脛骨處轉筋,腳跳動而且僵硬。(此經的筋,起於中趾,連接到跗骨之上,邪氣外向上行,到達輔骨之上,連接到膝蓋外側。直行的部分,向上沿著小腿,連接到膝蓋。)跳動,指肌肉跳動;僵硬,指肌肉堅硬。伏兔穴處轉筋,大腿前面腫脹,疝氣,腹部肌肉緊張,(直行的部分,向上沿著伏兔穴,連接到大腿,聚集在陰部,向上到腹部並分佈。)牽引到鎖骨然後到面頰,突然口角歪斜緊繃,眼睛閉合不上;發熱則筋脈鬆弛,眼睛睜不開。面頰肌肉受寒則緊繃,牽引面頰使嘴巴歪斜;受熱則筋脈鬆弛,鬆軟無力,所以歪斜。(歪斜,指歪曲不正。此經脈從鎖骨經過頸部、面頰,沿著嘴巴,向上與太陽經相合,太陽經是眼睛的上部經絡,陽明經是眼睛的下部經絡。
所以凡是眼睛閉合不上、睜不開,嘴巴緊繃、歪斜的,都是足陽明經的筋病,受寒則緊繃,受熱則鬆弛。)治療方法是用馬膏塗抹緊繃的地方,用白酒和桂枝塗抹鬆弛的地方。用桑枝鉤正嘴巴,也就是把生的桑樹炭放在坎穴中,高低位置要坐著時剛好,用膏藥熨敷緊繃的面頰,同時飲用美酒,吃烤肉。不喝酒的人,是自己太過強壯了,只需按摩三次即可。(馬膏,就是馬脂。它的性質甘平柔潤,能滋養筋脈治療痺證,所以可以用它塗抹緊繃的地方。
白酒辛辣,桂枝性味辛溫,能通經絡,行血脈,所以可以用它塗抹鬆弛的地方。桑樹的性質平和,能調和關節,去除風寒濕痺諸痛,所以用桑枝鉤正嘴巴。再把生的桑樹炭放在坎穴中,高低位置要坐著時剛好,是想讓深度適中,方便坐著取暖。然後用膏藥熨敷緊繃的面頰,同時飲用美酒,吃烤肉,都是有助於活血舒筋的方法。
即使不善飲酒,也是自己太過強壯了。只需按摩三次,意思是反覆按摩患處三次,病就好了。啖,音淡。拊,音府。)治療方法是用燔針,稱為季春痺。(足陽明經是盛極的經脈,三月應對它的氣候。)足太陰經的筋病,腳大趾連到內踝處疼痛,轉筋疼痛。(足太陰經的筋,起於大趾的末端,向上連接到內踝。)膝蓋內側輔骨疼痛,陰部股內側牽引到大腿內側而疼痛,陰部絞痛,向下牽引到兩個臍周脅肋疼痛,牽引到胸部中間脊柱內側疼痛。
(直行的部分,連接到膝蓋內側輔骨,向上到陰部股內側,連接到大腿內側,聚集在陰部,向上到臍部、腹部、胸部、脅肋;內側的部分,連接到脊柱。)治療方法是用燔針,稱為仲秋痺。(因為足太陰經,應對八月的氣候。)足少陰經的筋病,腳底轉筋,以及經脈經過並聚集的地方都疼痛,並伴有轉筋。
(足少陰經,起於小趾的下方,所以病症是腳底轉筋,經脈經過並聚集的地方都疼痛,因為它與足太陰經的筋脈相伴,斜行到內踝下方,連接到腳跟,又與太陽經相合,向上連接到內踝下方;又與太陰經的筋脈相伴,向上沿著陰部股內側,連接到陰部,這些地方都會疼痛和轉筋。)此病主要表現為癲癇、肌肉牽掣和痙攣。(癲癇,就是癲癇病。肌肉牽掣,指肌肉牽拉緊繃。痙攣,指肌肉堅硬反張,比肌肉牽掣更嚴重。
足少陰經是天一之經,真陰受損,所以會導致這種疾病。瘛,音熾。)病在外者不能彎腰,病在內者不能仰臥。(病在外者,與太陽經的筋脈相合,所以不能彎腰;病在內者,沿著脊柱內側、脊旁肌肉向上到項部,所以不能仰臥。病在外者,就是指陽病;病在內者,就是指陰病。)治療方法是用燔針,病在內者還要熨敷、牽引和服用藥物,如果筋脈折斷絞痛,而且發作頻繁嚴重,是治不好的。(熨敷、牽引是用來舒展筋脈的,服用藥物是用來滋養血液的。折斷絞痛,是指轉筋很嚴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