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6)

1.

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。(痹者,閉也,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,食痹而吐,是皆閉塞之義也。故風寒濕三氣雜至,則壅閉經絡,血氣不行而病為痹,即痛風不仁之屬。痹,音秘。)其風氣勝者為行痹,風者善行數變,故為行痹。凡走注歷節疼痛之類皆是也。)寒氣勝者為痛痹,(陰寒之氣客於肌肉筋骨之間,則凝結不散,陽氣不行,故痛不可當,即痛風也。)濕氣勝者為著痹也。

(著痹者,肢體重著不移,或為疼痛,或為頑木不仁。濕從土化,病多發於肌肉。)其有五者:以冬遇此者為骨痹,以春遇此者為筋痹,以夏遇此者為脈痹,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,以秋遇此者為皮痹。(遇此者,指上文之三氣也。)內舍五臟六腑,五臟皆有合,病久而不去者,內舍於其合也。

(皮、肉、筋、骨、脈皆有五臟之合,病在外而久不去,則各因其合而內連於臟矣。)故骨痹不已,復感於邪,內舍於腎;筋痹不已,復感於邪,內舍於肝;脈痹不已,復感於邪,內舍於心;肌痹不已,復感於邪,內舍於脾;皮痹不已,復感於邪,內舍於肺。所謂痹者,各以其時,重感於風、寒、濕之氣也。

(舍者,邪入而居之也。時,謂氣王之時,五臟各有所應也。病久不去,而復感於邪,氣必更深,故內舍其合而入於臟。)凡痹之客五臟者,肺痹者煩滿喘而嘔;(肺在上焦,其脈循胃口。故為煩滿喘而嘔也。)心痹者脈不通,煩則心下鼓暴,上氣而喘,嗌乾善噫,厥氣上則恐;(心合脈而痹氣居之,故脈不通。心脈起於心中,其支者上挾咽,其直者卻上肺,故病此諸症。

厥氣,陰氣也。心火衰則邪乘之,故神怯而恐。)肝痹者夜臥則驚,多飲數小便,上為引如懷;(肝藏魂,肝氣痹則魂不安,故主夜臥驚駭。肝脈下者過陰器,抵少腹,上者循喉嚨之後,上入頏顙,故為病如此。)腎痹者善脹,尻以代踵,脊以代頭;(腎者,胃之關。腎氣痹則陰邪乘胃,故腹善脹。

尻以代踵者,足攣不能伸也。脊以代頭者,身僂不能直也。以腎脈入跟中,上踹內,出膕內廉,貫脊屬腎,故為是病。)脾痹者四肢解墮,發咳嘔汁,上為大塞;(脾主四肢,故令解墮,其脈屬脾絡胃,上膈挾咽,今其氣痹不行。故發咳嘔汁,甚則上焦痞隔,為大塞不通也。

)腸痹者,數飲而出不得,中氣喘爭,時發飧泄;(腸痹者,兼大、小腸而言。腸間病痹,則下焦之氣不化,故雖數飲而水不得出,水不出則本末俱病,故與中氣喘爭,蓋其清濁不分,故時發飧泄。)胞痹者少腹膀胱,按之內痛,若沃以湯,澀於小便,上為清涕。(胞,膀胱之脬也。

膀胱氣閉,故按之則內痛;水閉不行,則蓄而為熱,故若沃以湯,且澀於小便也。膀胱之脈,從巔入絡腦,故上為清涕。)陰氣者,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。(陰氣者,臟氣也。五臟者,所以藏精,神、魂、魄、志、意者也。人能安靜,則邪不能幹,故精神完固,而內臟若躁擾妄動,則精氣耗散,神志消亡,故外邪得以乘之,五臟之痹,因而生矣。)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

白話文:

痹症是由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互相交雜侵襲人體所致。痹,意思是閉塞不通。陰陽之氣交結,例如喉痹(喉嚨阻塞)、食痹(飲食阻塞導致嘔吐),都是閉塞的表現。風寒濕三氣交雜,阻塞經絡,氣血運行受阻,便會發病,稱為痹症,也就是疼痛麻木等症狀。痹字讀音同「秘」。

若以風邪為主,稱為行痹,風邪善於遊走變動,所以疼痛部位會移動。凡是疼痛遊走關節的都屬於行痹。若以寒邪為主,稱為痛痹,陰寒之邪滯留在肌肉筋骨之間,凝結不散,陽氣運行受阻,導致劇烈疼痛,如同痛風。若以濕邪為主,稱為著痹,肢體沉重,難以活動,或疼痛,或麻木不仁,如同木頭一般。濕邪容易積聚,多侵犯肌肉。

痹症依發病季節分為五種:冬天發病的為骨痹,春天發病的為筋痹,夏天發病的為脈痹,秋季發病的為皮痹,冬天最寒冷的時期發病的為肌痹。這裡說的季節,是指風寒濕三種邪氣盛行的季節。

痹症久治不愈,邪氣會深入五臟。皮、肉、筋、骨、脈都與五臟相通,如果外在的痹症久治不愈,就會循著經絡,深入到相應的臟腑。因此,骨痹久治不愈,再次受邪,就會侵犯腎臟;筋痹久治不愈,再次受邪,就會侵犯肝臟;脈痹久治不愈,再次受邪,就會侵犯心臟;肌痹久治不愈,再次受邪,就會侵犯脾臟;皮痹久治不愈,再次受邪,就會侵犯肺臟。所謂的痹症,都是因為在不同季節,再次受到風、寒、濕之邪的侵襲。

邪氣入侵臟腑並停留其中,稱為「舍」。季節指的是五行之氣旺盛的季節,與五臟相應。如果疾病久治不愈,再次受邪,邪氣會更深入,因此會進入與其相關聯的臟腑。

如果痹症侵犯五臟,會有不同的症狀:肺痹會出現胸悶、喘息和嘔吐;心痹會脈搏不通,心煩,心下悸動,氣喘,咽喉乾燥,經常打嗝,陰氣上逆會感到恐懼;肝痹會夜臥不安,容易驚嚇,多飲水,小便次數多,感覺像懷孕一樣;腎痹會腹脹,臀部代替腳跟承重(腳攣曲不能伸直),脊背代替頭部承重(駝背);脾痹會四肢無力下垂,咳嗽,嘔吐,上焦阻塞;腸痹會多次飲水但排不出,氣喘,時常腹瀉;膀胱痹會少腹及膀胱疼痛,按壓時像灌了熱水一樣,小便困難,鼻涕清稀。

陰氣是人體精氣的基礎,保持內心安靜,則邪氣不能侵犯,精神充沛。如果內心煩躁,妄動,則精氣耗散,神志消亡,外邪便有機可乘,導致五臟痹症。飲食過度,腸胃受損,也是誘發痹症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