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2)

1. 胎孕

第胎有男女,則成有遲速,體有陰陽,則懷分向背。故男動在三月,陽性早也,女動在五月,陰性遲也。女胎背母而懷,故母之腹軟,男胎面母而懷,故母之腹硬。此又男胎、女胎之有不同者也,至若既生之後,兒之壽夭,其因有二:蓋一則由於稟賦,一則由於撫養,夫稟賦為胎元之本,精氣之受於父母者是也。撫養為壽夭之本,居處寒溫、飲食得失者是也。

凡少年之子,多有羸弱,欲勤而精薄也。老年之子,反多強壯者,欲少而精全也。多飲者子多不育,蓋以酒亂精,則精半非真,而濕熱勝也。多欲者子多不育,以孕後不節,則盜泄母陰,奪養胎之氣也。此外如飢飽勞逸,五情六氣,無不各有所關,是皆所謂稟賦也。至於撫養之法,俗傳有云「若要小兒安,須帶三分飢與寒。

」此言殊為未當,恐飲食之過,傷脾而積聚生,故當防其放肆無度。疊進而驟,脾不及化,必使飲食勻調,節其生冷,何病之有?若云帶飢,則不可也。至若「寒」之一字,關係非淺,聖人避風如避箭,則風寒之為害也不小。

彼嬰兒以未成之血氣,嫩薄之肌膚,較之大人相去百倍,顧可令其帶寒耶?新產之兒,多生驚風抽搐等病,蓋其素處腹中,裹護最密,及胞胎初脫,極易感邪,而收生者遲慢不慎,則風寒襲之,多致不救,及其稍長,每多發熱,輕則為鼻塞咳嗽,重則為小兒傷寒,幼科不識,一概呼為變蒸,誤藥致斃者此也。或寒氣傷臟,則為吐為瀉,或因寒生熱,則為驚為疳。

種種變生,多由外感,雖稟體強盛,不畏風寒者亦所常有,但強者三之一,弱者三之二,傷熱者十之三,傷寒者十之七,矧膏粱貧賤,氣質本自不同,醫家不能察本,但知見熱攻熱,嬰兒不能言,病家不能辨,徒付之命,誠可嘆也。又有謂「小兒為純陽之體,多宜清涼之治」者,此說尤為誤人。

女子二七,男子二八,而後天癸至。夫天癸者,陰氣也,小兒之陰氣未至,故曰純陽,原非陽氣有餘之謂,特稚陽耳。稚陽之陽,其陽幾何?使陽本非實,而誤認為火,則必用寒涼妄攻其熱,陰既不足,又伐其陽,多致陰陽俱敗,脾腎俱傷,又將何所藉賴而望其生乎?又曰「小兒無補腎法」,此何說耶?夫小兒之陰氣未成,即腎虛也,或父母多欲而所稟水虧,亦腎虛也。陰既不足。

而不知補之,陰絕則孤陽亦滅矣,何謂無可補耶?此義惟薛立齋獨得之。)

白話文:

胎孕

懷孕男女胎兒,孕期長短不一,母體陰陽狀況,也影響胎兒的著床位置。男性胎兒在懷孕三個月時胎動,陽性較早;女性胎兒在懷孕五個月時胎動,陰性較晚。女胎背靠母親懷孕,所以孕婦腹部較軟;男胎面向母親懷孕,所以孕婦腹部較硬。這是男女胎兒的不同之處。至於孩子出生後的壽夭,原因有二:一是先天稟賦,即父母遺傳的精氣;二是後天撫養,包括居住環境、飲食等。

少年時期的孩子,多體弱,精力不足;老年時期的孩子,反而較為強壯,這是因為精氣充沛的緣故。父親飲酒過多,孩子容易不孕育,因為酒會損傷精氣,使精氣不足且濕熱盛行。父親房事過多,孩子也容易不孕育,因為孕期不節制,會損耗母親的陰氣,奪取胎兒的營養。此外,飢飽、勞逸、情志、氣候等因素都會影響胎兒的發育,這些都屬於先天稟賦的範疇。

關於撫養方法,民間流傳「若要小兒安,須帶三分飢與寒」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。過度節食會損傷脾胃,導致積食;飲食應當均衡,避免生冷食物,這樣就不會有疾病。至於「帶飢」,更是不可取的。而「寒」字關係重大,古人避風如同避箭,可見風寒的危害不小。

嬰兒血氣未足,肌膚嬌嫩,比成人脆弱得多,怎能讓他們受寒呢?新生兒常患驚風抽搐等病,是因為他們在母體內溫暖舒適,出生後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襲。如果接生過程緩慢不慎,風寒入侵,常常會危及生命。稍大些的孩子,容易發熱,輕則鼻塞咳嗽,重則傷寒。一些醫生不懂幼兒疾病,一概稱為「變蒸」,亂用藥物,導致死亡。寒邪傷及臟腑,會引起嘔吐腹瀉;寒邪化熱,則會出現驚厥、疳積等症狀。

各種疾病,大多由外感引起,即使體質強壯,不怕風寒的人也常會生病。體質強壯者佔三分之一,體質弱者佔三分之二;傷熱者佔十分之三,傷寒者佔十分之七。富貴貧賤,體質本來就不同,醫生如果不察其根本,只知道見熱就攻熱,嬰兒又不能說話,家長也分辨不清,只能聽天由命,實在令人惋惜。

有些人說「小兒為純陽之體,多宜清涼之治」,這也是錯誤的說法。女子十四歲,男子十六歲,天癸(月經)方至。天癸是陰氣,小兒陰氣未足,所以說是純陽之體,並非陽氣過盛,只是稚嫩的陽氣而已。稚嫩的陽氣,陽氣又有多少呢?如果誤認為陽氣過盛,用寒涼之藥攻伐,陰氣不足,又損耗陽氣,則陰陽俱敗,脾腎俱傷,怎麼還能指望孩子活下去呢?又說「小兒無補腎法」,這是什麼說法呢?小兒陰氣未足,就是腎虛;如果父母房事過多,遺傳給孩子的腎水不足,也是腎虛。陰氣不足,而不加以滋補,陰氣耗盡,陽氣也會衰竭,怎麼說沒有補腎的方法呢?這個道理只有薛立齋一人理解。(括號內文字為原文註解,非翻譯部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