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六 (1)
卷六 (1)
1. 卷六
2. 疾病第十三
3. 胎孕
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?身有病而無邪脈也。(身有病,謂經斷、惡阻之類也。身病者脈亦當病,或斷續不調,或弦澀細數,是皆邪脈,則真病也。若六脈和滑而身有不安者,其為胎氣無疑矣。)人有重身,九月而喑。(婦人懷孕,則身中有身,故曰「重身」。喑,聲啞不能出也。
)胞之絡脈絕也。(胎懷九月,兒體已長,故能阻絕胞中之絡脈。)何以言之?胞絡者,繫於腎少陰之脈,貫腎系舌本,故不能言。無治也,當十月復。(胞中之絡,衝任之脈也,胞絡者,繫於腎而上會於咽喉,故胞中之絡脈絕則不能言,十月子生而胞絡復通,則能言矣,故不必治。)無損不足、益有餘以成其疹。
(疹,疾也。不當治而治之,反以成疾。)無損不足者,身羸瘦無用鑱石也;(妊娠九月,則身重疲勞,養胎力困,正虛羸不足之時,必不可用針石以復傷其氣。)無益其有餘者,腹中有形而泄之,泄之則精出,而病獨擅中,故曰疹成也。(胎元在胞而刺之,則精氣必泄。
精泄則胎氣傷而病獨專於中,是益其有餘,故疹成也,胎孕之道,《顱囟經》云:一月為胞胎,精血疑也;二月為胎形,始成胚也;三月陽神,為三魂;四月陰靈,為七魄;五月五行,分五臟也;六月六律,定六腑也;七月精開竅通,光明也;八月元神,具降真靈也;九月宮室羅布,以定生人也;十月受氣足,萬象成也。
生後六十日瞳子成,能咳笑應和人;百五十日任脈成,能自反覆;百八十日髖骨成,能獨坐;二百一十日掌骨成,能扶伏;三百日髕骨成,能行也。若不能依期者,必有不平之處,巢元方曰:妊娠一月名胎胚,足厥陰脈養之;二月名始膏,足少陽脈養之;三月名始胎,手心主脈養之,當此之時,血不流行,形象始化,未有定儀,因感而變,欲於端正莊嚴,常口談正言,身行正事,欲子美好,宜佩白玉,欲子賢能,宜看詩書,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;四月始成其血脈,手少陽脈養之;五月始成其氣,足太陰脈養之;六月始成其筋,足陽明脈養之;七月始成其骨,手太陰脈養之;八月始成膚革,手陽明脈養之;九月始成毛髮,足少陰脈養之;十月五臟六腑、關節人神皆備,此其大略也。
當推其理,若足厥陰者,肝脈也,足少陽者,膽脈也,此一臟一腑之經也,余皆如此,凡四時之令必始春木,故十二經之養始於肝膽,所以養胎在一月、二月;手心主包絡也,手少陽三焦也,屬火而王夏,所以養胎在三月、四月;足太陰脾也,足陽明胃也,屬土而王長夏,所以養胎在五月、六月,手太陰肺也,手陽明大腸也,屬金而王秋,所以養胎在七月、八月;足少陰腎也,屬水而王冬,所以養胎在九月;至十月,兒於母腹之中受足諸臟之氣,然後待時而生也,然十二經中,惟手少陰心脈、手太陽小腸脈及足太陽膀胱脈,皆不言養胎者,蓋九月之養在腎,則膀胱亦在其中矣,惟心與小腸為表裡,心為五臟六腑之主,雖其尊而無為,然臟氣所及則神無不至,小腸切近胞胎,丙火所化,則氣無不至,所以皆不主月而實無月不在也,胎孕之道。無出此矣。
白話文:
胎孕
如何知道懷孕且將臨盆?孕婦身體雖然有病,卻沒有邪脈。(身體有病,指的是月經停止、孕吐等症狀。身體有病,脈象也應該異常,例如脈象斷斷續續不規律,或是弦細數等,這些都是邪脈,表示是真正的疾病。但如果六脈平和滑利,而孕婦本身感到身體不適,那一定是胎氣無誤。)
懷孕的婦女,因為體內懷有胎兒,所以稱為「重身」。懷孕九個月時會聲音沙啞。(懷孕九個月,胎兒已經長大,所以會阻塞胞中的絡脈。)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胞絡連接著腎經少陰脈,貫穿腎臟、膀胱,連到舌根,所以孕婦會說不出話。這不需要治療,等到十月分娩後就會恢復。(胞絡是衝脈、任脈,胞絡連接著腎臟,向上通到咽喉,所以胞絡阻塞就不能說話。十月生產後,胞絡恢復通暢,就能說話了,所以不必治療。) 不要損害不足的,也不要增加多餘的,以免造成疾病。(不應該治療而反而治療,反而會導致疾病。)不損害不足,指的是孕婦身體虛弱瘦弱,不能使用針灸。(懷孕九個月,身體沉重疲勞,養胎力量不足,正虛弱的時候,絕對不能用針灸,以免再次傷害元氣。)不增加多餘的,是指胎兒已經成形,如果再去刺激它,就會導致精氣外泄,反而傷到胎氣,導致疾病。
關於胎兒的孕育,《顱囟經》記載:懷孕一個月是胞胎,精血混合;兩個月胎兒成形,開始成胚胎;三個月陽神形成,為三魂;四個月陰靈形成,為七魄;五個月五行俱全,分屬五臟;六個月六律調和,確定六腑;七個月精氣開竅通暢,光明;八個月元神具備,降臨真靈;九個月宮室佈局完成,確定出生;十月受氣充足,萬象俱備。
出生後六十天瞳孔成形,能咳嗽、笑、回應他人;一百五十天任脈成形,能翻身;一百八十天髖骨成形,能獨坐;二百一十天掌骨成形,能扶著東西站立;三百天髕骨成形,能走路。如果不能按時發育,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。
巢元方說:懷孕一個月叫胎胚,足厥陰脈滋養它;兩個月叫始膏,足少陽脈滋養它;三個月叫始胎,手厥陰脈滋養它,此時血液不流通,形體剛開始形成,還沒有固定的形狀,容易受到影響而改變。想要胎兒端正莊嚴,應該常說正言,做正事;想要孩子漂亮,可以佩戴白玉;想要孩子聰明能幹,可以閱讀詩書,這就是外在的景象影響內在感受。四個月開始形成血脈,手少陽脈滋養它;五個月開始形成氣,足太陰脈滋養它;六個月開始形成筋,足陽明脈滋養它;七個月開始形成骨,手太陰脈滋養它;八個月開始形成皮膚,手陽明脈滋養它;九個月開始長毛髮,足少陰脈滋養它;十月五臟六腑、關節、神明都具備,這就是大概的過程。
我們可以推測其道理:足厥陰是肝經,足少陽是膽經,這是一臟一腑的經脈,其他的也一樣。四季的運行一定從春季的木開始,所以十二經脈的滋養從肝膽開始,所以養胎在一個月、兩個月;手厥陰是包絡,手少陽是三焦,屬火而旺盛於夏季,所以養胎在三個月、四個月;足太陰是脾,足陽明是胃,屬土而旺盛於長夏,所以養胎在五個月、六個月;手太陰是肺,手陽明是大腸,屬金而旺盛於秋季,所以養胎在七個月、八個月;足少陰是腎,屬水而旺盛於冬季,所以養胎在九個月;到十月,胎兒在母體內吸收了所有臟腑的精氣,然後等待時機出生。然而,十二經脈中,只有手少陰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及足太陽膀胱經沒有提到養胎,因為九月的滋養在腎,膀胱也在其中;心和小腸是表裡關係,心是五臟六腑之主,雖然地位尊貴卻不直接參與,但臟腑的氣機到達的地方,神氣也就到達了;小腸靠近胎兒,丙火所化,氣機也到達了,所以雖然沒有明確提到這些經脈參與養胎,但其實它們也參與其中,胎孕之道,莫過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