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37)
卷五 (37)
1. 喘
人之居處、動靜、勇怯,脈亦為之變動。凡人之驚、恐、恚、勞、動、靜,皆為變也。(脈,以經脈、血氣統言之也。)是以夜行則喘出於腎,淫氣病肺。(此下四條言喘者,喘屬氣,病在陽也。腎者,至陰也。陰氣受於夜,夜行則勞骨傷陰,故喘出於腎。淫氣者,陰傷則陽勝,氣逆為患也。
肺腎為母子之臟,而少陰之脈上入肺中,故喘出於腎則病苦於肺。)有所墮恐,喘出於肝,淫氣害脾。(有所墮墜而恐者,傷筋損血,故喘出於肝。肝氣淫則害於脾,木乘土也。)有所驚恐,喘出於肺,淫氣傷心。(驚恐則神氣散亂,肺藏氣,故喘出於肺,心藏神,故淫氣傷之。
)度水跌僕,喘出於腎與骨。(水起通於腎,跌僕傷於骨,故喘出焉。)當是之時,勇者氣行則已,怯者則著而為病也。(此結上文而言有病有不病者,因氣有強弱不同也。)故診病之道,觀人勇怯、骨肉、皮膚能知其情,以為法也。(勇可察其有餘,怯可察其不足,骨可以察腎,肉可以察脾,皮膚可以察肺,望而知其情,即善診者也。)
白話文:
人的居住環境、活動狀態、膽量大小,都會影響脈象的變化。凡是驚嚇、恐懼、憤怒、勞累、運動、休息,都會導致脈象改變。(這裡的「脈」,指的是經脈和血氣的整體狀態。)因此,夜間行走會導致喘息源於腎臟,縱慾則傷肺。(以下四點論述喘息,喘息屬於氣的病變,病在陽氣。腎臟屬陰,陰氣在夜間受影響,夜間行走會勞損筋骨傷陰,所以喘息源於腎臟。縱慾,指的是陰氣受損導致陽氣過盛,氣逆而發病。
肺和腎臟是母子臟器,而少陰經脈向上通入肺臟,所以喘息源於腎臟,則病情也會影響到肺臟。)墜落受驚嚇,喘息源於肝臟,縱慾則傷脾臟。(墜落受驚嚇會傷及筋骨損傷血液,所以喘息源於肝臟。肝氣過盛則會傷害脾臟,木克土的道理。)受到驚嚇,喘息源於肺臟,縱慾則傷心臟。(驚嚇會導致神氣渙散,肺臟主氣,所以喘息源於肺臟;心臟主神,所以縱慾會傷害心臟。)落水或跌倒,喘息源於腎臟和骨骼。(落水與腎臟經絡相通,跌倒則會損傷骨骼,所以導致喘息。)在這些情況下,膽量大的人氣血運行正常就能恢復,膽小的人則會形成疾病。(這段總結上文,說明有的人會生病,有的人不會,是因為氣的強弱不同。)所以診斷疾病的方法,觀察人的膽量、骨骼、肌肉、皮膚就能了解病情,從而制定治療方案。(膽量可以看出氣血是否充盈,膽小則可以看出氣血不足;骨骼可以察看腎臟的狀況,肌肉可以察看脾臟的狀況,皮膚可以察看肺臟的狀況,通過觀察就能了解病情,這就是精通診斷的人。)
2. 汗
飲食飽甚,汗出於胃。(此下五條言汗者,汗屬精,病在陰也。飲食飽甚則胃氣滿而液泄,故汗出於胃。)驚而奪精,汗出於心。(驚則神散,神散則奪其精氣,故汗出於心。)持重遠行,汗出於腎。(持重遠行則傷骨,腎主骨,故汗出於腎。)疾走恐懼,汗出於肝。(肝主筋而藏魂,疾走則傷筋,恐懼則傷魂,故汗出於肝。
)搖體勞苦,汗出於脾。(搖體勞苦,則肌肉四肢皆動,脾所主也,故汗出於脾,又醉飽行房,汗出於脾。)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,起於過用,此為常也。(五臟受氣,強弱各有常度,若勉強過用,必損其真,則病之所由起也。)人有熱飲食下胃,其氣未定,汗則出,或出於面,或出於背,或出於身半,其不循衛氣之道而出也。
(飲食入胃,其氣各有所行,如散精於肝,淫氣於筋,濁氣歸心,淫精於脈之類是也,衛氣之道,晝行於陽,夜行於陰,有常度也。今有熱飲食者方入於胃,其氣之留行未定,而汗輒外泄,出無方所,是不循胃氣之道也。)外傷於風,內開腠理,毛蒸理泄,衛氣走之,固不得循其道。
(風為陽邪,有外熱也。熱食氣悍,因內熱也,熱之所聚,則開發腠理,所以毛蒸理泄而衛氣走之,故不循其常道也。)此氣慓悍滑疾,見開而出,不得從其道,命曰「漏泄」。(此即熱食之氣也,出不由度,故曰「漏泄」。)
白話文:
汗是精氣外泄的表現,病根在於陰虛。吃得太飽,胃氣充盈,體液外洩,所以汗出於胃。受驚嚇會損耗精氣,汗出於心。負重遠行會傷及腎臟,所以汗出於腎。快速奔跑或恐懼會傷及肝臟,所以汗出於肝。劇烈運動或勞累會傷及脾臟,所以汗出於脾,飲酒過度、飽食或房事過度也會導致汗出於脾。因此,春夏秋冬四季的陰陽失調,都是因為過度使用身體所致,這是常有的事。人如果吃了熱食,胃氣尚未穩定就出汗,汗可能出現在臉上、背上或身體的一側,這是因為汗液沒有循著正常的經絡運行。飲食進入胃部,氣機各有運行路線,例如精氣散佈於肝,淫氣流注於筋,濁氣歸於心,精氣流注於脈絡等等。衛氣在白天走於陽經,晚上走於陰經,都有其規律。如果吃了熱食,胃氣尚未穩定就出汗,汗液的流出沒有規律,這是因為沒有循著正常的胃氣運行路線。外受風寒,內部腠理(肌膚的紋理)開張,毛孔張開,衛氣外洩,因此汗液不能循正常經絡運行。風是陽邪,具有外熱;熱食則導致內熱。熱聚集的地方,腠理就會開張,毛孔張開,衛氣外洩,所以汗液不能循正常經絡運行。這種氣機急促、滑利而快速外洩,不能循正常經絡運行,稱為「漏泄」。這是熱食之氣的表現,出汗沒有節制,所以稱為「漏泄」。
3. 鼓脹
有病心腹痛,旦食則不能暮食,名為「鼓脹」。(內傷脾腎,留滯於中,則心腹脹滿不能再食,其脹如鼓,故名「鼓脹」。)治之以雞矢醴,一劑知,二劑已。(雞矢之性,能消積下氣,通利大、小二便,蓋攻伐實邪之劑也。一劑可知其效,二劑可已其病。凡鼓脹由於停積,及濕熱有餘者,皆宜用之。
若腎脾虛寒發脹,及氣虛中滿等症,最所忌也,誤服則死。雞矢醴法:用羯雞矢一升,研細炒焦色,地上出火毒,以百沸湯淋汁;每服一大盞,調木香、檳榔末各一錢,日三服,空腹服,以平為度。又有用干羯雞矢八合,炒微焦,入無灰好酒三碗共煎,干至一半許,用布濾汁,五更熱飲,則腹鳴,辰、巳時行二三次,皆黑水也。次日覺足面漸有皺紋,又飲一次,則漸皺至膝上而病愈矣。
此二法似用後者為便。)其時有復發者,飲食不節故也。(鼓脹之病本因留滯,故不可復縱飲食也。)雖然,其病且已時,故當病氣聚於腹也。(病雖將愈而復傷其脾,所以氣復聚也。)
應於寸口,其脈大堅以澀者,脹也。(脈大者,邪之盛也;脈堅者,邪之實也;澀因氣血之虛而不能流利也。大都洪大之脈,陰氣必衰,堅強之脈,胃氣必損,故大堅以澀,則病當為脹。)何以知臟腑?陰為臟,陽為腑也。(澀而堅者為陰,其脹在臟,大而堅者為陽,其脹在腑。
一曰:脈病在陰,則脹在臟;脈病在陽,則脹在腑。)夫氣之令人脹也,血脈之中,臟腑之內,三者皆存焉,然非脹之舍也。(舍,言留止之處也。)脹之舍在於臟腑之外,排臟腑而郭胸脅,脹皮膚,故命曰「脹」。(排擠於臟腑之外,以胸脅為郭而居於皮膚之中,是即脹之所舍。
)臟腑之在胸脅腹裡之內也,若匣匱之臟禁器也,各有次舍,異名而同處一域之中,其氣各異,蓋胸腹,臟腑之郭也。(胸腹者,所以保障五內,故為臟腑之郭。)膻中者,心主之宮城也。(膻中者,胸中也,肺覆於上,膈膜障於下,為清虛周密之宮,心主之所居也,故曰「宮城」。)胃者,太倉也。
(胃為水穀之海,故曰「太倉」。)咽喉、小腸者,傳達也;(咽喉傳送者,穀氣自上而入;小腸傳送者,清濁自下而出。)胃之五竅者,閭里門戶也;(閭,巷門也。里,鄰里也。五家為比,五比為閭,蓋二十五家為閭也。五家為軌,十軌為里,蓋五十家為里也。
胃之五竅為閭里門戶者,非言胃有五竅,正以上自胃脘,下至小腸、大腸,皆屬於胃,故曰「閭里門戶」,如咽門、賁門、幽門、闌門、魄門,皆胃氣之所行也,故總屬胃,謂之「五竅」。)廉泉、玉英者,津液之道也。(二穴俱屬任脈,玉英即玉堂。)故五臟六腑者,各有畔界,其病各有形狀。
白話文:
鼓脹
肚子痛,早上能吃東西,晚上卻吃不下,叫做「鼓脹」。這是因為脾腎內傷,阻塞在身體內部,導致肚子脹滿,吃不下東西,脹得像鼓一樣,所以叫做「鼓脹」。治療用雞矢醴,一劑見效,兩劑痊癒。(雞屎的特性,能消積導氣,通利大小便,是攻伐實邪的藥方。一劑就能見效,兩劑就能治癒。凡是因停積、濕熱過盛引起的鼓脹,都適合用它治療。)
但是,如果因為腎脾虛寒、氣虛導致腹脹,則絕對不能使用,誤服會死。雞矢醴的製作方法:用羯雞的糞便一升,研磨成粉末,炒到焦黃色,去除火毒,用沸水沖泡取汁;每次服用一大杯,加入木香、檳榔末各一錢,每日三次,空腹服用,以平順為度。還有一種方法是用乾燥的羯雞糞便八合,炒到微焦,加入無灰好酒三碗一起煎煮,煎到剩下大約一半,用布過濾取汁,五更(凌晨)時分溫熱飲用,肚子就會鳴叫,辰時(上午7-9點)、巳時(上午9-11點)會排泄兩三次黑色大便。第二天會發現腳和臉上漸漸出現皺紋,再喝一次,皺紋就會一直蔓延到膝蓋以上,病就好了。
(這兩種方法,後者似乎更方便。)如果再次復發,是因為飲食不節制造成的。(鼓脹病的根本原因是阻塞,所以不可以再次放縱飲食。)即使病好了,一段時間後也可能復發,這是因為病氣又聚集在腹部。(雖然病快好了,但又傷了脾胃,所以氣又聚集起來了。)
從寸關尺脈診斷,脈象大而堅實且澀滯的,就是脹滿。(脈象大的,說明邪氣盛;脈象堅實的,說明邪氣實;澀滯是氣血虛弱,不能流暢所致。總之,洪大的脈象,陰氣一定衰弱;堅強的脈象,胃氣一定受損,所以脈象大而堅實且澀滯,就是脹滿的症狀。)怎麼知道病在臟腑呢?陰屬臟,陽屬腑。(脈象澀滯而堅實的,屬於陰,脹滿在臟;脈象大而堅實的,屬於陽,脹滿在腑。
也就是說:脈象病在陰,則脹滿在臟;脈象病在陽,則脹滿在腑。)讓人脹滿的氣,存在於血脈之中、臟腑之內,三者都存在,但這不是脹滿停留的地方。(「舍」指停留的地方。)脹滿停留的地方在臟腑之外,它擠壓臟腑,擴展到胸脅,脹滿皮膚,所以叫做「脹」。(脹滿擠壓臟腑,擴展到胸脅,位於皮膚之下,這就是脹滿停留的地方。)
臟腑位於胸脅腹內,像匣子、櫃子一樣的容器,各有各的位置,名稱不同,卻都在同一個區域內,各自的氣也各不相同,胸腹是臟腑的保護層。(胸腹是保護五臟六腑的,所以是臟腑的保護層。)膻中是心臟的主宮。(膻中,指胸部中央,肺在上,膈膜在下,是一個清淨虛靈的部位,是心臟所在的地方,所以叫做「宮城」。)胃是糧倉。(胃是水穀的積聚處,所以叫做「糧倉」。)咽喉和小腸是輸送的通道;(咽喉輸送的是食物從上往下;小腸輸送的是清濁從下往上。)胃的五個開口是巷門和鄰里;(閭,巷門;里,鄰里。五家為比,五比為閭,共二十五家為閭;五家為軌,十軌為里,共五十家為里。胃的五個開口是巷門和鄰里的意思,並不是說胃有五個開口,而是指從胃脘往上到咽喉,往下到小腸、大腸,都屬於胃,所以叫做「巷門和鄰里」,比如咽門、賁門、幽門、闌門、魄門,都是胃氣經過的地方,所以都歸屬於胃,稱為「五竅」。)廉泉、玉英是津液的通道。(這兩個穴位都屬於任脈,玉英就是玉堂。)所以五臟六腑各有各的界限,它們的疾病也有各自的表現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