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36)
卷五 (36)
1. 咳
)腎咳不已,則膀胱受之。膀胱咳狀,咳而遺溺。(膀胱為津液之府,故邪氣居之則咳而遺溺。)久咳不已,則三焦受之,三焦咳狀,咳而腹滿,不欲食飲。(久咳不已,則上、中、下三焦俱病,出納升降皆失其和,故腹滿不能食飲。)此皆聚於胃,關於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。
(此下總結諸咳之症而並及其治也,諸咳皆聚於胃,關於肺者,以胃為五臟六腑之本,肺為皮毛之合,如上文所云「皮毛先受邪氣」及「寒飲食入胃」者,皆肺、胃之候也。陽明之脈起於鼻,會於面,出於口,故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,肺為臟腑之蓋而主氣,故令人咳而氣逆。)治臟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腫者治其經。
(脈之所注者為俞,所入者為合,所行者為經。諸臟腑皆然也。咳證必由於肺,而「五臟六腑,皆令人咳」;又曰「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」,則不獨在肺矣。蓋咳有內傷、外感之分,故自肺而傳及五臟者有之,自五臟而傳於肺者亦有之。如風寒暑濕傷於外,則必先中於皮毛,皮毛為肺之合,而受邪不解,此則自肺而後傳於諸臟也;勞欲情志傷於內,則臟氣受傷,先由陰分而病及上焦,此則自諸臟而後傳於肺也。但自表而入者,其病在陽。
故必自表而出之,治法宜辛宜溫,求其屬而散去外邪,則肺氣清而咳自愈矣;自內而生者傷其陰也,陰虛於下則陽浮於上,水涸金枯則肺苦於燥,肺燥則癢,癢則咳不能已,治此者宜甘以養陰,潤以養肺,使水壯氣復而肺則寧也。大法治表邪者藥不宜靜,靜則留連不解,久必變生他病,故最忌寒涼收斂之劑;治里症者藥不宜動,動則虛火不寧,真陰不復,燥癢愈增,病必日甚,故最忌辛香助陽等劑。
然治表者雖宜從散,若形氣病氣俱虛者,又當補其中氣而佐以溫解之藥,若專於解散,恐肺氣益弱,腠理益疏,外邪乘虛而入,病益甚也;治里者雖宜靜以養陰,若命門陽虛不能納氣,則參、薑、桂、附之類,亦所必用,否則氣不化水,終無濟於陰也,至若因於火者宜清,因於濕者宜利,因痰者降其痰,因氣者理其氣,雖方書條目極多,病本惟風寒、勞損而已,風寒者責在陽實,勞損者責在陰虛,此咳證之綱領。
其他治標之法,亦不過隨其所見之證,而兼以調之則可,原非求本之法也,至於老人之久嗽者,元氣既虛,本難全愈,多宜溫養脾肺,或兼治標,但保其不致羸困則善矣;若求奇效而必欲攻之,則非計之得也。)
白話文:
咳
腎臟咳嗽不止,就會影響到膀胱。膀胱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伴隨尿失禁。(因為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地方,所以邪氣停留在膀胱就會造成咳嗽和尿失禁。)久咳不癒,就會影響到三焦,三焦咳嗽的症狀是咳嗽並伴隨腹脹,不想吃東西喝水。(久咳不癒,上焦、中焦、下焦都會生病,氣機升降出入都失調,所以腹脹不想吃東西喝水。)這些病症都聚集在胃部,影響到肺部,導致患者多痰多唾液,面部浮腫,氣逆。
總而言之,各種咳嗽的病症都聚集在胃部,影響到肺部。因為胃是五臟六腑的根本,肺是皮毛的表裡,如同前面所說的「皮毛先受邪氣」和「寒飲食入胃」,都是肺、胃的病症。陽明經脈從鼻子開始,經過面部,到達嘴巴,所以會導致患者多痰多唾液,面部浮腫;肺是臟腑的蓋罩,主司呼吸,所以會導致咳嗽和氣逆。治療臟腑的病症,要治療其俞穴;治療腑的病症,要治療其合穴;治療浮腫,要治療其經絡。(脈氣到達的地方是俞穴,脈氣進入的地方是合穴,脈氣運行的路線是經絡,各臟腑都是如此。)咳嗽的病因必定來自肺部,「但五臟六腑都會引起咳嗽」;又說「五臟各有其發病的時間,非其時間則互相傳遞疾病」,所以咳嗽不單單只是肺部的問題。總之,咳嗽有內傷和外感之分,所以從肺部傳到其他臟腑的,以及從其他臟腑傳到肺部的都有。例如風寒暑濕等外邪侵犯人體,必定先侵犯皮毛,皮毛是肺的表裡,邪氣入侵沒有解除,這就是從肺部傳到其他臟腑;勞累、房事過度、情志不暢等內傷,則臟腑受損,先由陰分生病,再波及上焦,這就是從其他臟腑傳到肺部。但是由外邪侵入的疾病,病症在陽氣部位。
所以必須從體表排出邪氣,治療方法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,疏通經絡,驅散外邪,這樣肺氣就會清肅,咳嗽自然會痊癒;由內而生的疾病,是傷及陰氣,下焦陰虛則上焦陽氣浮越,體液不足,肺部乾燥,肺燥則癢,癢則咳嗽不止,治療這種情況應該用甘潤的藥物滋養陰氣,潤澤肺部,使體液充足,氣血恢復,肺部就會正常。治療外邪的原則是藥物不宜靜止,靜止則邪氣滯留不解,時間久了就會變生其他疾病,所以最忌諱寒涼收斂的藥物;治療內症的原則是藥物不宜躁動,躁動則虛火不安,真陰不能恢復,燥癢加重,病情會越來越嚴重,所以最忌諱辛香助陽的藥物。
然而治療外邪雖然應該從疏散入手,如果形氣和臟腑之氣都虛弱,還應該補益中氣,佐以溫解的藥物,如果只專注於疏散,恐怕肺氣會更加虛弱,腠理更加疏鬆,外邪乘虛而入,病情會加重;治療內症雖然應該安靜滋養陰氣,如果腎陽不足不能攝納氣息,那麼人參、生薑、桂枝、附子等藥物,也是必須使用的,否則氣無法化為水液,最終也無法滋養陰氣。至於因為火邪引起的咳嗽,應該清熱;因為濕邪引起的咳嗽,應該利濕;因為痰引起的咳嗽,應該化痰;因為氣虛引起的咳嗽,應該調理氣機。雖然方書上的條目很多,但病的根本原因只不過是風寒和勞損而已,風寒者屬陽實,勞損者屬陰虛,這是咳嗽證的綱領。
其他的治標方法,也不過是根據看到的症狀,而兼顧調理即可,並不是治本的方法。至於老年人久咳不止,元氣已經虛弱,本來就難以痊癒,大多應該溫養脾肺,或者兼顧治標,只要能保證不致於衰弱就很好;如果追求奇效而一定要攻治,那就不是好的治療方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