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34)
卷五 (34)
1. 瘧
火熱復惡寒發熱,如有瘧狀,或一日發,或間數日發。(凡病寒熱,多由外感,然有不因風寒而火熱內盛者,亦為惡寒發熱,其作有期,狀雖似瘧,而實非瘧症也。)勝復之氣,會遇之時,有多少也。陰氣多而陽氣少,則其發日遠,陽氣多而陰氣少,則其發日近,此勝復相薄,盛衰之節,瘧亦同法。(夫寒熱者,陰陽之氣也。
遲速者,陰陽之性也。人之陰陽,則水火也,營衛也。有熱而反寒者,火極似水也;寒而反熱者,陰極似陽也,陰陽和則血氣勻,表裡治,陰陽不和則勝復之氣、會遇之時各有多少矣。故陽入之陰,則陰不勝陽而為熱;陰出之陽,則陽不勝陰而為寒。又若陰多陽少,則陰性緩而會遇遲,故其發日遠;陽多陰少,則陽性速而會遇早,故其發日近。此勝復盛衰之節,雖非瘧症,而多變似瘧,法亦同然。
所謂「同」者,皆陰陽出入之理也。然同中自有不同,則曰「是瘧」,曰「非瘧」。是瘧、非瘧者,在有邪、無邪之辨耳。真瘧有邪,由衛氣之會以為止作;似瘧無邪,由水火爭勝以為盛衰。此則一責在表,一責在裡,一治在邪,一治在正,勿謂法同而治亦同也。同與不同之間,即殺人、生人之歧也,學者於此,可不慎歟!)
白話文:
瘧疾發作時,會出現高燒和惡寒交替的症狀,發作時間可能每日一次,也可能間隔幾天。一般來說,寒熱交替的疾病多是外感風寒所致,但也有內火旺盛,不因風寒而出現惡寒發熱的情況,這種情況發作有規律,症狀雖似瘧疾,卻並非真正的瘧疾。
發病時間的早晚,取決於陰陽之氣盛衰的消長。陰氣盛陽氣弱,發作時間間隔長;陽氣盛陰氣弱,發作時間間隔短。這是陰陽消長盛衰的規律,瘧疾也遵循同樣的規律。
寒熱是陰陽之氣的表現,發病快慢是陰陽之性的表現。人體的陰陽如同水火、營衛一樣。有時發熱卻伴隨寒感,是火氣極盛轉為寒象;有時發寒卻伴隨發熱,是陰氣極盛轉為陽象。陰陽調和則氣血均勻,表裡通暢;陰陽失調則陰陽盛衰消長的節律就會有所不同。陽氣進入陰位則陰氣不敵陽氣而發熱;陰氣侵入陽位則陽氣不敵陰氣而發寒。陰氣過盛,則陰氣運行緩慢,發作時間間隔長;陽氣過盛,則陽氣運行迅速,發作時間間隔短。這種陰陽盛衰的規律,雖然不是瘧疾,但變化多端,類似瘧疾,治療方法也相似。
所謂「相似」是指都遵循陰陽出入的規律。但相似之中也有不同,因此要區分「是瘧疾」還是「非瘧疾」。區分真假瘧疾的關鍵在於是否有邪氣。真正的瘧疾是有邪氣的,其發作與否取決於衛氣的盛衰;類似瘧疾的則沒有邪氣,其盛衰取決於水火(陰陽)的消長。因此,前者治療著重於祛除外邪,後者治療則著重於調和陰陽。切勿因為治療方法相似就認為治療方法也相同。 區分真假瘧疾,是關係到生死攸關的大事,學習者務必謹慎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