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2)

1.

)溫瘧者,得之冬中於風寒,(風雖陽邪,其氣則寒,故風寒可以並言。)氣藏於骨髓之中,至春則陽氣大發,邪氣不能自出,因遇大暑,腦髓爍,肌肉消,腠理發泄,或有所用力,邪氣與汗皆出,此病藏於腎,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。(腎應冬,其主骨髓,故冬中風寒而不即病者,則邪氣藏於骨髓之中,或遇春溫,或遇大暑,隨觸而發,故自內達外而為病也。)如是者陰虛而陽盛,陽盛則熱矣。

(自陰出陽,則陰虛陽實也。)衰則氣復反入,入則陽虛,陽虛則寒矣。故先熱而後寒,名曰溫瘧。(陽極而衰,故復入於陰分。此以冬中於寒,發為溫瘧,即傷寒之屬,故傷寒有溫瘧一症,蓋本諸此。)又有癉瘧者,肺素有熱,氣盛於身,厥逆上衝,中氣實而不外泄,因有所用力,腠理開,風寒舍於皮膚之內,分肉之間而發,發則陽氣盛,陽氣盛而不衰,則病矣。其氣不及於陰,故但熱而不寒。

(肺素有熱者,陽盛氣實之人也,故邪中於外,亦但在陽分而不及於陰,則但熱不寒也。)氣內藏於心,而外舍於分肉之間,令人消爍脫肉,故命曰癉瘧。(氣藏於心,陽走臟也。熱在肌肉之間,故令人消爍。然則癉瘧之所舍者,在肺、心兩經耳。)

足太陽之瘧,令人腰痛頭重,寒從背起,先寒後熱,熇熇暍暍然,熱止汗出,難已,刺郄中出血。(此下言足六經之瘧刺也,頭、背、腰,皆足太陽經之所行,故為是病,熇熇暍暍,皆熱甚貌。邪在三陽,盛於表也,汗不易收,故曰「難已」。刺郄中者,委中也,蓋古法以委中為郄中也。

)足少陽之瘧,令人身體解㑊,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見人心惕惕然,熱多,汗出甚,刺足少陽。(解,蝍也;㑊,跡也。身體解㑊,謂不耐煩勞,形跡困倦也。寒不甚,熱不甚者,病在半表半裡也。見人惕惕然者,邪在膽也。少陽為木火之經,故熱多於寒而汗出甚也。

當刺足少陽之經,俠谿主之。)足陽明之瘧,令人先寒灑淅,灑淅寒甚,久乃熱,熱去汗出,喜見日月光火氣,乃快然,刺足陽明跗上。(陽明雖多血多氣之經,而寒邪勝之。故先為寒,久乃熱。熱去則邪解,故汗出,陽明病至,則惡人與火,今反喜見日月光及得火氣乃快然者,何也?蓋陽明受陽邪,胃之實也,故惡熱;陽明受陰邪,胃之虛也,故喜暖耳。跗上,即本經之衝陽穴。

)足太陰之瘧,令人不樂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熱汗出,病至則善嘔,嘔已乃衰。即取之。(脾者,心之子,脾病則心氣不舒,故不樂。脾不化則上焦痞塞,故好太息而不嗜食。太陰主裡邪,不易解,故多寒熱汗出。脾脈絡胃,上膈挾咽,故病至則善嘔,然必待其嘔已病衰,方可取之。

白話文:

[瘧]

溫瘧是冬天因風寒而得的疾病。風雖然是陽邪,但其氣卻是寒的,所以風寒可以並稱。寒邪藏在骨髓裡,到了春天陽氣旺盛,寒邪無法自行排出,遇到大暑,腦髓乾燥,肌肉消瘦,肌膚腠理開泄,或者用力過度,寒邪和汗水一起排出。這種病藏在腎臟,其邪氣先從內部向外發作。腎臟主冬,主骨髓,所以冬天受風寒而不立即發病的,寒邪就藏在骨髓裡,遇到春溫或大暑,就會觸發發病,所以是從內部向外部發病。這樣的情況是陰虛陽盛,陽盛則熱。

邪氣由陰分向陽分轉移,就導致陰虛陽實。邪氣衰退,又會反回陰分,回到陰分就陽虛,陽虛則寒。所以先熱後寒,稱為溫瘧。陽氣達到極點而衰退,所以又回到陰分。冬天受寒而發為溫瘧,是屬於傷寒的範疇,所以傷寒症中有一種溫瘧,其病機就是這樣。

還有一種瘧疾叫癉瘧,是肺部本來就熱,氣盛於身,厥逆上衝,中氣充實而不外泄,因為用力過度,腠理開合,風寒滯留在皮膚內、肌肉之間而發病。發病時陽氣旺盛,陽氣旺盛而不衰退,就成病。其邪氣不及於陰分,所以只有熱而無寒。

肺部本來就熱的人,是陽盛氣實之人,所以邪氣侵犯於外,也只在陽分而不及陰分,所以只有熱而無寒。邪氣內藏於心,外在肌肉之間,讓人消瘦脫肉,所以稱之為癉瘧。邪氣藏在心臟,陽氣傷及臟腑。熱在肌肉之間,所以讓人消瘦。因此,癉瘧的病邪,在肺經、心經。

足太陽經的瘧疾,會讓人腰痛頭重,寒邪從背部開始,先寒後熱,身體發熱而乾燥,熱退後出汗,很難痊癒,用針刺郄中穴位出血。這是說明足三陽經的瘧疾的針刺療法,頭、背、腰都是足太陽經經過的部位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身體發熱而乾燥,都是熱盛的表現。邪氣在三陽經,盛於肌表,汗不易收住,所以說很難痊癒。針刺郄中,是指委中穴,古代是用委中穴代替郄中穴。

足少陽經的瘧疾,會讓人身體疲倦不堪,寒不甚,熱不甚,厭惡見人,見到人就心驚膽戰,熱多,汗出很多,針刺足少陽經。身體疲倦不堪,是指不能忍受勞累,形體困倦。寒不甚,熱不甚,是指病邪在半表半裡。見到人就心驚膽戰,是指邪氣在膽經。少陽經屬木火,所以熱多於寒,而且汗出很多。

應該針刺足少陽經,俠谿穴為主穴。足陽明經的瘧疾,會讓人先寒顫,寒顫得很厲害,很久以後才發熱,熱退後出汗,喜歡見日光和火氣,就感到舒服,針刺足陽明經跗上穴。陽明經雖然是氣血充盛的經脈,但寒邪卻佔據優勢。所以先寒後熱。熱退則邪氣解脫,所以出汗。陽明經的病症,往往惡人惡火,現在反而喜歡見日光和火氣就感到舒服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陽明經受陽邪,胃氣實,所以惡熱;陽明經受陰邪,胃氣虛,所以喜暖。跗上,就是本經的衝陽穴。

足太陰經的瘧疾,會讓人不快樂,喜歡嘆氣,不愛吃東西,寒熱交替,出汗,病發作時容易嘔吐,嘔吐後病情減輕,才可以治療。脾臟是心的子臟,脾臟有病,心氣就不舒暢,所以不快樂。脾臟不運化,就會上焦痞塞,所以喜歡嘆氣而不愛吃東西。太陰經主裡邪,不易解除,所以寒熱交替,出汗。脾經與胃經相連,上接膈肌,下連咽喉,所以病發時容易嘔吐,但必須等到嘔吐後病情減輕,才可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