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31)
卷五 (31)
1. 瘧
天下凡事,何獨不然?)夫瘧之未發也,陰未並陽,陽未並陰,因而調之,真氣得安,邪氣乃亡,故工不能治其已發,為其氣逆也。(邪氣正發,乃陰陽氣逆之時,故不可以強治。重言申之,至深切矣。)攻之早晏何如?瘧之且發也,陰陽之且移也,必從四末始也。陽已傷,陰從之,故先其時堅束其處,令邪氣不得入,陰氣不得出,審候見之,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,此真往而未得並者也。(陰陽且移,必從四末始者,以十二經井原之氣皆本於四肢也。
故凡瘧之將發,則四肢先有寒意,此即其候。故治之者,當於先時未發之頃,堅束其處,謂四關之上也,使邪氣不得留行,乃察其孫絡之堅盛者皆取之,今北人多行此法。砭出其血,謂之「放寒」,其義即此。故可令真氣自為往來,而邪則能無並也。)瘧不發,其應何如?瘧氣者,必更盛更虛,當氣之所在也。
病在陽則熱而脈躁,病在陰則寒而脈靜。(瘧不發,謂其未作時也。欲察其應,當求氣之所在,故但於證之寒熱,脈之躁靜,可辨其病之陰陽也。)極則陰陽俱衰,衛氣相離,故病得休,衛氣集則復病也。(瘧之或在陰,或在陽,陰陽盛極,氣必俱衰,故與衛氣相離而病得休止,及衛氣再至則邪正分爭,病復作矣。)時有間二日,或至數日發,或渴或不渴。
其間日者,邪氣與衛氣客於六腑,而有時相失,不能相得,故休數日乃作也。(客,猶言會也。邪在六腑則氣遠會希,故或間二日,或休數日乃作也。此瘧之間二日及數日發者,以邪氣深客於腑,時與衛氣相失而然。其理甚明。
丹溪謂作於子、午、卯、酉日為「少陰瘧」,作於寅、申、巳、亥日為「厥陰瘧」,作於辰、戌、醜、未日為「太陰瘧」,此不過以六氣司天之義為言,然子、午雖曰少陰,而卯、酉則陽明矣;巳、亥雖曰厥陰,而寅、申則少陽矣;醜、未雖曰太陰,而辰戌則太陽矣。如三日作者,猶可藉此為言,若四日者,又將何以辨之?按此必誤學者,不可為訓。
)瘧者,陰陽更勝也。或甚或不甚,故或渴或不渴。(陽勝則熱甚,故渴。陰勝則否也。)夏傷於暑,秋必病瘧,此應四時者也。今瘧有不必應,其病異形者,反四時也。(夏傷於暑,秋必病瘧,此應四時也。其於春夏冬而病瘧者,則病形多異,正以四時之氣,寒熱各有相反,皆能為瘧也。
)其以秋病者寒甚,(秋以盛熱之後,而新涼束之,陰陽相激,故病為寒甚。)以冬病者寒不甚,(陽氣伏藏於內,故冬病者雖寒不甚。)以春病者惡風,(春時陽氣外泄,腠理漸疏,余寒未去,故多病惡風。)以夏病者多汗。(夏時熱甚,熏蒸肌表。故病此者多汗。)溫瘧與寒瘧,而皆安舍?舍於何臟?(安舍者,言其何所居也。
白話文:
瘧疾發作前,陰陽之氣尚未交錯紊亂,此時調和氣血,真氣就能安穩,邪氣自然消退。因此,等到瘧疾發作後再治療,往往效果不佳,因為此時氣機逆亂。邪氣發作正是陰陽氣逆的時候,不能強行治療。這點必須再三強調,至關重要。
那麼,治療瘧疾的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呢?瘧疾將要發作時,陰陽之氣開始轉移,一定會從四肢末端開始。陽氣受損,陰氣隨之而動,所以要及時在四肢末端紮緊,阻止邪氣入侵,防止陰氣外泄。仔細觀察,如果發現脈絡腫脹充盈,且有瘀血,就要放血治療,因為這是真氣尚未與邪氣交戰的階段。陰陽轉移一定從四肢末端開始,是因為十二經脈的井穴之氣都源於四肢。
所以,瘧疾將發作時,四肢會先感到寒冷,這就是徵兆。因此,治療時應該在發作前及時採取措施,紮緊四肢關節部位,阻止邪氣流竄,然後觀察脈絡,凡是腫脹充盈的脈絡都要放血。北方人多用此法,用砭石放血,稱為「放寒」,其道理就在於此。這樣就能讓真氣自行運轉,邪氣就無法入侵了。
瘧疾未發作時,應該如何觀察病情呢?瘧疾的氣機必然時盛時衰,變化莫測。病在陽位,則發熱脈快;病在陰位,則畏寒脈緩。瘧疾未發作,指的是疾病尚未發作的時候。想要觀察其徵兆,就應該探求氣機所在,因此只需從寒熱的症狀和脈象的快慢,就能辨別疾病是屬於陰陽哪一類。
瘧疾發展到極點,陰陽之氣都衰竭,衛氣也分離了,因此病情得以緩解;但一旦衛氣重新聚集,疾病就會復發。瘧疾發作的時間間隔,有的兩天,有的幾天,有的患者口渴,有的則不口渴。間隔幾天發作,是因為邪氣和衛氣在六腑之間運行,有時相遇,有時錯開,不能相互作用,所以要隔幾天才能再次發作。邪氣在六腑之間運行,氣機聚散不定,因此間隔時間長短不一。
朱丹溪認為,在子、午、卯、酉日發作的瘧疾是「少陰瘧」,在寅、申、巳、亥日發作的是「厥陰瘧」,在辰、戌、醜、未日發作的是「太陰瘧」。這只是從六氣主宰天時的角度來說的,但子午是少陰,卯酉卻是陽明;巳亥是厥陰,寅申卻是少陽;醜未是太陰,辰戌卻是太陽。如果瘧疾每三天發作一次,還可以勉強以此為依據,但如果是四天發作一次,又該如何區分呢?這種說法會誤導學習者,不可輕信。
瘧疾是陰陽之氣交替盛衰的結果,病情輕重不同,所以有的患者口渴,有的則不口渴。陽氣盛則發熱口渴,陰氣盛則相反。夏天受暑邪侵襲,秋天就容易得瘧疾,這是順應四時之氣的結果。但也有不符合這種規律的瘧疾,其症狀也各有不同,這是逆反四時之氣的結果。
秋天得瘧疾的人寒邪較重,因為秋天的涼氣襲來,與夏天的暑熱相激,所以寒邪較重;冬天得瘧疾的人寒邪較輕,因為陽氣潛藏於內;春天得瘧疾的人怕風,因為春天陽氣外泄,肌膚腠理漸開,餘寒未盡,所以怕風;夏天得瘧疾的人多汗,因為夏天的暑熱蒸騰肌膚,所以多汗。溫瘧和寒瘧,都寄居在哪些臟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