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0)

1. 臟象上第三

故萬物初生,其來皆水,如果核未實皆水也,卵胎未成猶水也,即凡人之有生,以及昆蟲草木,無不皆然。男女媾精,萬物化生,此之謂也。)兩精相搏謂之神,(兩精者,陰陽之精也。搏,交接也。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,萬物生成之道,莫不陰陽交而後神明見。人之生也,必合陰陽之氣,形神乃成。

故曰事其神者神去之,休其神者神居之。則凡治身者,太上養神,其次養形也。搏,音博。)隨神往來者謂之魂,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,(精對神而言,則神為陽而精為陰,魄對魂而言,則魂為陽而魄為陰。故魂則隨神而往來,魄則並精而出入也。)所以任物者謂之心,(心為君主之官,統神靈而參天地,故萬物皆有所在。

)心有所憶謂之意,(憶,思憶也。謂一念之生,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憶。)意之所存謂之志,(意之所存,謂意已決而卓有所立者曰志。)因志而存變謂之思,(因志而存變,謂意志雖定而復有反覆計度者曰思。)因思而遠慕謂之慮,(深思遠慕,必生憂疑,故曰慮。)因慮而處物謂之智。

(疑慮既生,而處得其善者曰智。接此數者,各有所主之臟,今皆生之於心,此正諸臟為之相使而心則為之主宰耳。)故智者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而適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處,節陰陽而調剛柔,如是則僻邪不至,長生久視。(四時、寒暑、喜怒、居處皆明顯易曉,惟節陰陽,調剛柔,其義最精,其用最博。

凡食息、起居、病治、脈藥,皆有最切於此而不可忍者。)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,流淫而不止。(言情志所傷之為害也。怵,恐也。惕,驚也。流淫,謂流泄淫溢也。思慮而兼怵惕,則神傷而心怯,心怯則恐懼,恐懼則傷腎,腎傷則精不固。蓋以心腎不交,故不能攝收如此,怵,出、恤二音。

)因悲哀動中者,竭絕而失生。(悲則氣消。悲哀太甚則胞絡絕,故致失生。竭者絕之漸,絕則盡絕無餘矣。)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,(喜發於心,樂散於外。暴喜傷陽,故神氣憚散而不藏。憚,驚惕也。)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,(愁憂則氣不能舒,故脈道為之閉塞。)盛怒者迷惑而不治,(怒則氣逆,甚者必亂,故致昏迷皇惑而不治。

不治,亂也。)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。(恐懼則神志驚散,故蕩憚而不收。上文云「不藏」者,神不能持而流蕩也。此云「不收」者,神為恐懼而散失也。)心怵惕思慮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自失,破䐃脫肉,毛悴色夭,死於冬。(言情志所傷之病,而死各有時也。心藏神,神傷則心怯,故恐懼自失。

䐃者,筋肉結聚之處。心虛則脾弱,故破䐃脫肉。毛悴者,皮毛惟悴也。色夭者,心之色赤欲如白裹朱,不欲如赭也。火衰畏水,故死於冬。後仿此。䐃,劬允切。)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,意傷則悗亂,四肢不舉,毛悴色夭,死於春。(憂本肺之志,而亦傷脾者,母子氣通也。

白話文:

臟象上第三

萬物最初誕生,都源於水。種子未成熟時是水,卵胎未成形時也是水,凡是人、昆蟲、草木的誕生,都一樣。男女交合,精子結合,萬物由此化生。兩精交合稱為神(兩精即陰陽之精,搏指交合之意。陰陽之精妙合凝結,萬物生成,都需陰陽交合後才能顯現神明。人要誕生,必須陰陽之氣結合,形體與精神才能形成)。

所以說,事奉神明過度,神明就會離去;休養神明,神明就會駐留。因此,養生之道,最高境界是養神,其次是養形。魂隨神而來去,魄則隨著精氣出入(精與神相對,神屬陽精屬陰;魄與魂相對,魂屬陽魄屬陰,所以魂隨著神來去,魄隨著精氣出入)。

負責統御萬物的是心(心是君主之官,統管神明,參照天地,所以萬物都有其歸宿)。心裡有所憶念是意(憶指思憶,指心有所向但未決定時)。意念已定是志(意念已決定,有所主張,就是志)。依志而有所改變是思(意志雖已決定,但仍反覆思考衡量)。因思而遠大期盼是慮(深思遠慕,必然會產生憂慮和懷疑)。因慮而處理事務是智(產生憂慮後,妥善處理事情,就是智。以上幾種心智活動,各有其主管的臟腑,但都產生於心,這正是其他臟腑互相配合,而心則居於主宰地位)。

所以,聰明的人養生,必定順應四時,適應寒暑,調和喜怒,安適起居,節制陰陽,調和剛柔。這樣就能避免外邪入侵,長壽健康。(四時、寒暑、喜怒、居處都很容易理解,只有節制陰陽、調和剛柔,其意義最精深,應用最廣泛,飲食起居、疾病治療、脈象藥物,都與此密切相關,不可忽視)。

因此,過度思慮則傷神,神受傷則恐懼,情慾過度則無止境(說明情志損傷的危害。怵指恐懼,惕指驚懼,流淫指情慾過度。思慮過度且伴隨恐懼驚懼,則神受傷,心怯,心怯則恐懼,恐懼則傷腎,腎傷則精氣不固,因為心腎不交,所以無法收攝)。

因悲傷而觸動內臟,則氣竭絕而喪命(悲傷則氣息消散,悲傷過度則胞絡斷絕,導致死亡。竭是絕的過程,絕則完全沒有了)。喜樂過度,神氣散而不聚(喜發於心,樂散於外,暴喜傷陽,所以神氣散而不聚)。憂愁則氣機閉塞不通(憂愁則氣機不能舒暢,所以經絡阻塞)。盛怒則神志迷亂而無力自救(怒則氣逆,嚴重者必然神志混亂,所以昏迷迷糊而無力自救)。恐懼則神氣渙散而無法收斂(恐懼則神志驚散,所以渙散而無法收斂)。

心過度思慮則傷神,神受傷則恐懼而失常,肌肉萎縮,毛髮枯黃,面色萎黃,死於冬天。(說明情志受傷而致死的時間。心藏神,神受傷則心怯,所以恐懼而失常。䐃指肌肉聚集處。心虛則脾弱,所以肌肉萎縮。毛髮枯黃指皮毛枯萎。面色萎黃指面色發白像裹著朱砂,不應像赭石一樣紅。火衰畏水,所以死於冬天,以下類推)。

脾因憂愁而不能舒解,則傷意,意傷則神志混亂,四肢無力,毛髮枯黃,面色萎黃,死於春天。(憂愁本屬肺,但亦傷脾,因為母子之氣相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