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11)
卷五 (11)
1. 風
八風自外而入,必先有發熱惡寒、頭疼身痛等證。此因於外者,顯然有可察也。五風由內而病,則絕無外證,而忽病如風,其由內傷可知也,如「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」,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」之類。蓋言有所中者,謂之中外感也;無所中者,謂之屬內傷也。外感者邪襲肌表,故多陽實;內傷者由於酒色勞倦,七情口腹,致傷臟氣,故由陰虛。
凡臟氣受傷,脾敗者病在肢體,或多痰飲;腎病者或在骨髓,或在二陰;心病者或在血脈,或在神志;肺病者或在營衛,或在聲音;肝病者或在筋爪,或在脅肋,此五臟之類風,未有不由陰虛而然者,惟東垣獨得其義,曰有中風者卒然昏憒,不省人事,此非外來風邪,乃本氣自病也。人年逾四旬,氣衰者多有此疾。
蓋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,故多犯之,豈非陰虛之病乎?夫人生於陽而根於陰,根本衰則人必病,根本敗則人必危矣。所謂根本者,即真陰也。人知陰虛惟一,而不知陰虛有二,如陰中之水虛,則病在精血;陰中之火虛,則病在神氣。蓋陽衰則氣去,故神志為之昏亂,非火虛乎?陰虧則形壞,故肢體為之廢弛,非水虛乎?今以神離形壞之症,乃不求水火之源,而猶以風治,鮮不危矣。故凡治類風者,專宜培補真陰,以救根本,使陰氣復則風燥自除矣。
然外感者,非曰絕無虛證,氣虛則虛也;內傷者非曰必無實症,有滯則實也。治虛者,當察其在陰在陽而直補之;治實者,但察其因痰因氣而暫開之,此於內傷外感及虛實攻補之間,最當察其有無微甚而酌其治也。甚至有元氣素虧,猝然仆倒。上無痰,下失禁,瞑目昏沉,此厥竭症,尤與風邪無涉。
使非大劑參、熟或七年之艾破格挽回,又安望其復真氣於將絕之頃哉!倘不能察其表裡,又不能辨其虛實,但以風之為名,多用風藥,不知風藥皆燥,燥復傷陰,風藥皆散,散復傷氣,以內傷作外感,以不足為有餘,是促人之死也。)腎風而不能食,善驚,驚已心氣痿者死,(風生於腎,則反克脾土,故不能食。
腎邪犯心則神氣失守,故善驚。驚後而心氣痿弱不能復者,心腎俱敗,水火俱困也,故死。)有病身熱解惰,汗出如浴,惡風少氣,病名「酒風」。(此即前所謂「漏風」也。酒性本熱,過飲而病,故令身熱。濕熱傷於筋,故懈惰。濕熱蒸於膚腠,故汗出如浴。汗多則衛虛,故惡風。
衛虛則氣泄,故少氣。因酒得風而病,故曰「酒風」。)治以澤瀉、術各十分,麋銜五分,合以三指撮,為後飯。(澤瀉味甘淡,性微寒,能滲利濕熱。白朮味甘苦,氣溫,能補中,燥濕。止汗。麋銜,即薇銜,一名無心草,南人呼為吳風草,味苦平,微寒,主治風濕。十分者,倍之也。
白話文:
風
外來風邪入侵人體,必定先出現發熱惡寒、頭痛身痛等症狀,這些外在症狀很容易觀察到。而由內部原因引起的「風證」,則完全沒有外在症狀,卻突然發病,如同被風吹到一般,可知其病因來自內傷。例如「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」、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」等論述,都是說明「有所中者」為外感,「無所中者」為內傷。外感是邪氣侵犯肌表,多屬陽實;內傷則是由於飲酒、縱慾、勞累、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失調、飲食不節等,損傷臟腑之氣,多屬陰虛。
各種臟腑受損的情況下,脾臟受損則疾病發生在四肢,可能伴隨痰飲;腎臟受損則可能發生在骨髓或下體;心臟受損則可能發生在血脈或神志;肺臟受損則可能發生在營衛氣血或聲音;肝臟受損則可能發生在筋腱指甲或脅肋。這五臟引起的類似風的病症,沒有不是由陰虛引起的,只有東垣(張仲景)獨具慧眼,指出有些中風患者突然昏迷不省人事,這並不是外來風邪,而是自身元氣的病變,尤其在四十歲以上,元氣衰弱的人更容易患此病。
因為人到四十歲,陰氣自然衰減一半,所以更容易犯此疾病,豈不是陰虛的病症嗎?人生於陽,而根基在陰,根本衰弱則人必生病,根本敗壞則人必危急。所謂根本,就是真陰。人們只知道陰虛只有一種,卻不知道陰虛分為兩種:陰中之水虛,則病在精血;陰中之火虛,則病在神氣。陽氣衰弱則氣血衰敗,所以神志昏亂,不就是火虛嗎?陰液虧損則形體衰敗,所以肢體痿弱,不就是水虛嗎?現在遇到神志不清、形體衰敗的症狀,卻不去尋找水火虛損的根本原因,反而用治風的藥物,這樣豈不危險嗎?所以治療類似風的疾病,應該專注於滋補真陰,以救護根本,使陰氣恢復,則風燥自然消除。
然而,外感並不一定沒有虛證,氣虛也是虛證;內傷也不一定沒有實證,有瘀滯也是實證。治療虛證,應該觀察其虛在陰陽哪一方面,然後直接補益;治療實證,則應該觀察其是因痰還是因氣,然後暫時疏通,這在內傷外感以及虛實攻補之間,最應該仔細觀察其輕重緩急,然後決定治療方案。甚至有些人生來元氣就虧損,突然仆倒,沒有痰涎,大小便失禁,閉目昏迷,這是元氣衰竭的症狀,與風邪完全沒有關係。
除非使用大劑量的參、熟地或七年陳艾等藥物破格搶救,又怎麼能期望在將要氣絕之時恢復真氣呢!如果不能觀察到表裡證候,又不能辨別虛實,只是以「風」為名,大量使用治風的藥物,卻不知道治風的藥物大多燥熱,燥熱又會傷陰,治風的藥物大多辛散,辛散又會傷氣,這樣把內傷當成外感,把不足當成有餘,豈不是加速人的死亡嗎?腎陽虛弱,不能飲食,容易驚恐,驚恐之後心氣衰弱而死。(風生於腎,反克脾土,故不能飲食。腎邪犯心則神氣失守,故善驚。驚後而心氣痿弱不能復者,心腎俱敗,水火俱困也,故死。)患病之後身體發熱倦怠,汗出如洗,怕風氣短,這種病叫做「酒風」。(此即前所謂「漏風」也。酒性本熱,過飲而病,故令身熱。濕熱傷於筋,故懈惰。濕熱蒸於膚腠,故汗出如浴。汗多則衛虛,故惡風。衛虛則氣泄,故少氣。因酒得風而病,故曰「酒風」。)治療方法是用澤瀉、白朮各十分,薇菜五分,混合後飯後服用。(澤瀉味甘淡,性微寒,能滲利濕熱。白朮味甘苦,氣溫,能補中,燥濕。止汗。麋銜,即薇銜,一名無心草,南人呼為吳風草,味苦平,微寒,主治風濕。十分者,倍之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