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9)

1.

)弗治,腎傳之心,病筋脈相引而急,病名曰「瘛」。當此之時,可灸可藥。弗治,滿十日,法當死。(腎邪剋火。則傳於心。心主血脈,心病則血燥,血燥則筋脈相引而急,手足攣掣,病名曰「瘛「。邪氣至心,其病已極,此而弗治,故不出十日當死。)腎因傳之心,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,發寒熱,病當三歲死。

(若腎傳於心,未至即死。而邪未盡者,當復傳於肺,而金火交爭,金勝則寒,火勝則熱,故發寒熱。三歲死者,凡風邪傳遍五臟,本當即死,其不死者,以元氣未敗,勢猶在緩,故肺復受邪,再一歲則肺病及肝,二歲則肝病及脾,三歲則脾病及腎,三陰俱敗,故當死也。)此病之次也。

(此即順傳所勝之次第也。)然其卒發者,不必治於傳。(病有發於倉卒者,隨氣為患,不以次而入,亦不必依次以治其傳,此又於逆傳順傳之外,而復有不次相乘者矣。)或其傳化有不以次,不以次入者,憂、恐、悲、喜、怒。令不得以其次,故令人有大病矣。(五志之發無常,隨觸而動,故生病亦不以為次。

)因而喜,大虛,則腎氣乘矣,(喜則氣下,故傷心。心傷而大虛,則腎氣乘之,水勝火也。)怒則肝氣乘矣,(怒則氣逆於肝而乘於脾,木勝土也。)悲則肺氣乘矣,(悲則氣並於肺而乘於肝,金勝木也。)恐則脾氣乘也,(恐傷腎則腎氣虛而脾氣乘之,土勝水也。)憂則心氣乘也。

(憂傷肺則心氣乘之,火勝金也。)此其道也。(或以有餘而乘彼,或以不足而被乘。皆乘所不勝,此不次之道也。)故病有五,五五二十五變,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。(臟惟五,而五臟之傳又能各兼五臟,則有二十五變。傳者以此傳彼,乘者以強凌弱,故有曰「傳」、曰「乘」之異名耳。

有病身熱、汗出、煩滿,煩滿不為汗解。(不為汗解,謂汗後煩熱不散也。)夫汗出而身熱者風也,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,病名「風厥」。巨陽主氣,故先受邪,少陰與其為表裡也,得熱則上從之,從之則厥也。(風為陽邪,故汗雖出而身仍熱也。巨陽主氣,氣言表也。表病則里應,故少陰得熱,則陰分之氣亦從陽而上逆,逆則厥矣,故名「風厥」。

風厥之義不一,此言太陽。少陰病也,又有二陽一陰發病,名曰「風厥」,言胃與肝也。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,肉不堅,腠理疏也。)勞風為病,法在肺下。(勞風者,因勞傷風也。肺下者,在內則胸膈之間,在外則四椎、五椎之間也。風受於外,則病應於內,凡人之因於勞者必氣喘,此勞能動肺可知。

)其為病也,使人強上冥視,(邪在肺下則為喘逆,故令人強上不能俯首。風熱上壅,則畏風羞明,故令人冥目而視。)唾出若涕,惡風而振寒,此為「勞風」。(風熱傷陰則津液稠濁,故唾出若涕。肺主皮毛,衛氣受傷故惡風振寒。)治之以救俯仰。(風之微甚,證在俯仰之間也,故當先救之。

白話文:

不治療,腎邪會傳到心臟,導致筋脈牽引而疼痛急縮,這種病叫做「瘛瘲」。此時可以灸療也可以用藥。如果不治療,十天內就會死亡。(腎臟的邪氣克制心臟的陽氣,就會傳到心臟。心臟主宰血脈,心臟生病就會血燥,血燥就會筋脈牽引而疼痛急縮,手腳抽搐,這種病叫做「瘛瘲」。邪氣到達心臟,病情已經很嚴重了,此時不治療,所以不出十天就會死亡。)腎邪傳到心臟,心臟又會反過來傳到肺臟,就會發寒發熱,這種病會在三歲內死亡。

如果腎邪傳到心臟,還沒傳到就死了。如果邪氣沒有完全清除,就會傳到肺臟,金(肺)火(心)交爭,金勝則寒,火勝則熱,所以會發寒發熱。三歲內死亡是因為風邪傳遍五臟,本該立即死亡,但不死是因為元氣未衰,病情發展緩慢,所以肺臟再次受邪,一年後肺病及肝,兩年後肝病及脾,三年後脾病及腎,三陰俱敗,所以才會死亡。這是這種病的另一種發展情況。

這是邪氣順序傳變,依次克制的順序。但是突然發病的,不一定按照這個傳變的順序治療。(有些病發作突然,隨邪氣而發病,不按照順序侵入,也不必按照順序治療其傳變,這是在逆傳順傳之外,又一種不按順序互相影響的情況。)或者其傳變不按照順序,不按照順序侵入的,是因為憂、恐、悲、喜、怒這些情緒,使得邪氣不按照順序傳變,所以會讓人患上大病。

五種情緒的發作沒有規律,隨時觸發,所以生病也不按照順序。因為喜悅,導致氣虛,腎氣就會乘虛而入。(喜則氣下,所以傷心。心臟受損而氣虛,腎氣就會乘虛而入,水勝火。)憤怒則肝氣乘虛而入。(憤怒則氣逆於肝而乘於脾,木勝土。)悲傷則肺氣乘虛而入。(悲傷則氣鬱於肺而乘於肝,金勝木。)恐懼則脾氣乘虛而入。(恐懼傷腎則腎氣虛弱,脾氣就會乘虛而入,土勝水。)憂慮則心氣乘虛而入。(憂慮傷肺則心氣乘虛而入,火勝金。)這就是其道理。(或者因為有餘而乘彼,或者因為不足而被乘。都是乘所不勝,這是沒有順序的道理。)所以疾病有五種,五五二十五種變化,就是它傳變和互相影響的變化。(臟器只有五個,而五臟的傳變又能各自影響其他五臟,所以有二十五種變化。傳是指邪氣由這個臟器傳到那個臟器,乘是指強者凌弱,所以有「傳」、「乘」兩種不同的名稱。)

患病時身體發熱、出汗、煩悶,煩悶不能通過出汗來緩解。(不能通過出汗來緩解,是指汗後煩熱不散。)出汗而身體發熱是風邪,出汗而煩悶不解是厥證,這種病叫做「風厥」。巨陽主氣,所以最先受到邪氣的侵襲,少陰與其表裡相通,得到熱邪就會上逆,上逆就會導致厥證。(風是陽邪,所以即使出汗,身體仍然發熱。巨陽主氣,氣指的是表。表病則里應,所以少陰得熱,陰分的氣也會隨著陽氣上逆,上逆就會導致厥證,所以叫做「風厥」。

風厥的含義不只一種,這裡是指太陽、少陰的病症,還有二陽一陰發病的,也叫做「風厥」,指的是胃和肝。容易患風厥且出汗的人,肌肉不結實,腠理疏鬆。)勞動後受風而生病,病位在肺下。(勞風,是因為勞累後受風。肺下,在內指胸膈之間,在外指第四、五胸椎之間。風邪從外受,則病在內,凡是因勞累而生病的人都會氣喘,由此可知勞累會傷肺。

)這種病會使人強行仰頭向上看,(邪氣在肺下就會喘逆,所以使人強行仰頭,不能低頭。風熱上壅,就會怕風畏光,所以使人閉目而視。)口水像涕一樣流出來,怕風而且發冷,這就是「勞風」。(風熱傷陰則津液稠濁,所以口水像涕一樣流出來。肺主皮毛,衛氣受損所以怕風發冷。)治療它應該先緩解俯仰的症狀。(風邪輕微,症狀在俯仰之間,所以應該先緩解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