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6)

1.

(風寒襲於膚腠,則玄府閉封,故內不得通,外不得泄,此外感之始也。)風者,善行而數變,腠理開則灑然寒,閉則熱而悶。(風性動,故善行數變。風本陽邪,陽主疏泄,故令腠理開,開則衛氣不固,故灑然而寒。若寒勝則腠理閉,閉則陽氣內壅,故煩熱而悶。)其寒也則衰食飲,其熱也則消肌肉,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,名曰「寒熱」。

(寒邪傷陽,則胃氣不化,故衰少飲食。熱邪傷陰,則津液枯涸,故消瘦肌肉。寒熱交作則振寒,故為怢慄不食。此上三節,皆以明風為寒熱也。怢,音帙。)風傷與陽明入胃,循脈而上,至目內眥,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,則為熱中而目黃,人瘦則外泄而寒,則為寒中而泣出。(風氣客於陽明則內入於胃,胃居中焦,其脈上行,繫於目系。

人肥則腠理致密,邪不得泄,留為熱中,故目黃;人瘦則肌膚疏淺,風寒犯之,陽氣易泄,泄則寒中而泣出。此明風氣之變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也。)風氣與太陽俱入,行諸脈俞,散於分肉之間,與衛氣相干。其道不利,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,衛氣有所凝而不行,故其肉有不仁也。

(風由太陽經入者,自背而下,凡五臟六腑之俞皆附焉,故邪必行諸脈俞而散於分肉也。分肉者,衛氣之所行也,衛氣晝行於陽自足太陽始,風與衛氣相搏,俱行於分肉之間,故氣道澀而不利,不利則風邪搏聚,故肌肉腫如憤䐜而為瘡瘍;或衛氣不行則體有不仁,故凡於痛癢寒熱,皆有所弗知也。)癘者,有營氣熱胕,其氣不清,故使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。

風寒客於脈而不去,名曰「癘風」,或名曰「寒熱」。(風寒客於血脈,久留不去則營氣化熱,皮膚胕潰,氣血不清,敗壞為癘,故曰「脈風成為癘」也。)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「肝風」,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「心風」,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「脾風」,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「肺風」,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「腎風」。

(此明風邪內至於臟也,以四時十干之風,分屬五臟,非謂春必甲乙而傷肝,夏必丙丁而傷心也,凡一日之中亦有四時之氣,十二時之中亦有十干之分,故得春之氣則入肝,得甲乙之氣亦入肝,當以類求,不可拘泥,諸氣皆然也。曰「傷」曰「中」,本為互言,初無輕重之別,後世以中風為重,傷風為輕,非也。

)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亦為臟腑之風,各入其門戶所中,則為「偏風」;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即十二經臟腑之風也。隨俞左右而偏中之,則為偏風,故有偏病之證。)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「腦風」;(風府,督脈穴。自風府而上,則入腦戶,故為腦風。)風入系頭,則為「目風」眼寒;(風自腦戶入繫於頭,則合於足之太陽。

白話文:

風寒侵襲皮膚肌膚,則毛竅閉塞,所以內氣不通,外氣不泄,這就是外感風寒的開始。風的特性是善於流動且變化多端,毛竅開則感到清爽寒冷,毛竅閉則感到燥熱煩悶。風的性質活躍,所以善於流動且變化多端。風本是陽邪,陽主疏泄,所以使毛竅開張,開張則衛氣不固,所以感到清爽寒冷。如果寒邪較盛,則毛竅閉塞,閉塞則陽氣鬱積於內,所以感到煩熱而悶。風寒則食慾減退,風熱則肌肉消瘦,所以使人畏寒發抖而不能進食,稱為「寒熱」。

寒邪傷損陽氣,則胃氣不能運化,所以食慾減退。熱邪傷損陰液,則津液枯竭,所以肌肉消瘦。寒熱交替發作則畏寒發抖,所以感到畏寒發抖而不能進食。以上三節,都是說明風邪可以導致寒熱症狀。風邪侵犯陽明經,入於胃,循經脈上行,到達目內眥(眼角)。肥胖的人,風邪不能外泄,則變成內熱,導致目黃;瘦弱的人,風邪容易外泄,則變成寒邪,導致流淚。風邪客犯陽明經則內入於胃,胃居中焦,其經脈上行,與目系相連。

肥胖的人,毛竅緻密,邪氣不能外泄,滯留於內而化熱,所以目黃;瘦弱的人,肌膚疏鬆,風寒容易侵犯,陽氣容易外泄,外泄則寒邪內盛而流淚。這說明風邪的變化,或為內熱,或為內寒。風邪與太陽經氣一起侵入,循行於經脈穴位,散佈於肌肉之間,與衛氣相搏。其運行受阻,所以使肌肉腫脹疼痛而生瘡瘍;衛氣凝滯不行,所以肌肉感覺麻木不仁。

風邪由太陽經侵入,從背部向下,凡五臟六腑的經脈穴位都循行經過,所以邪氣必然循行於經脈穴位而散佈於肌肉之間。肌肉是衛氣運行的場所,衛氣白天循行於陽經,從足太陽經開始,風邪與衛氣相搏,共同循行於肌肉之間,所以氣道阻塞不通暢,不通暢則風邪聚集,所以肌肉腫脹疼痛而生瘡瘍;或者衛氣不行,則身體麻木不仁,所以對痛癢寒熱等都感覺遲鈍。

癘病,是指營氣熱盛,邪熱阻塞,氣血不清,所以使鼻樑潰爛,面色敗壞,皮膚瘡瘍潰爛。風寒客於經脈而不去,稱為「癘風」,或稱為「寒熱」。風寒客犯血脈,久留不去,則營氣化熱,皮膚潰爛,氣血不清,敗壞而形成癘病,所以說「脈中風邪演變成癘病」。春天甲乙木之氣受風邪侵犯為「肝風」,夏天丙丁火之氣受風邪侵犯為「心風」,長夏戊己土之氣受邪氣侵犯為「脾風」,秋天庚辛金之氣受邪氣侵犯為「肺風」,冬天壬癸水之氣受邪氣侵犯為「腎風」。

這說明風邪可以內侵臟腑,以四季十天干的風邪,分別歸屬於五臟,並不是說春天一定甲乙木之氣而傷肝,夏天一定丙丁火之氣而傷心,凡是一日之中也有四季之氣,十二時辰之中也有十天干之氣的分佈,所以得到春天的氣息則入肝,得到甲乙木之氣也入肝,應該以類推,不可拘泥,其他氣息也是如此。「傷」與「中」本是同義詞,最初沒有輕重之分,後世以中風為重,傷風為輕,這是錯誤的。

風邪侵犯五臟六腑的經脈穴位,也稱為臟腑之風,各入其所屬經絡而致病,則為「偏風」;風邪侵犯五臟六腑的經脈穴位,就是十二經臟腑之風。依循經脈左右而偏於某一經絡受邪,則為偏風,所以會有偏於某一臟腑的病症。風邪循行風府穴而上,則為「腦風」;風邪入於頭部,則為「目風」眼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