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五氣
五味所入: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鹹入腎,甘入脾,是謂「五入」。(五味各從其類,同氣相求也。)
白話文:
五味進入人體的情況是:酸味入肝,辣味入肺,苦味入心,鹹味入腎,甜味入脾,這稱為「五入」。(五味各自跟隨其相應的臟腑,因為同類的氣息會相互吸引。)
五氣所病:心為噫,(噫,噯氣也。心痹者,嗌乾善噫,是皆言噫出於心也。又太陰終者善噫善嘔,太陰所謂「上走心為噫者,陰盛而上走於陽明,陽明絡屬心,故曰「上走心為噫」也。寒氣客於胃,厥逆從下上散,復出於胃,故為噫。由此觀之,是心、脾、胃三臟皆有是證,蓋由火土之鬱而氣有不得舒伸,故為此證。
白話文:
五氣引發的疾病:
- 心臟出問題:會打嗝。(打嗝,是指噯氣。心臟不通暢的人,喉嚨乾澀,容易打嗝,這都是因為打嗝是由於心臟所引起。此外,太陰經衰竭的人容易打嗝和嘔吐,太陰經所說的「上竄至心臟而變成打嗝」,是因為陰氣旺盛,上竄至陽明經,而陽明經與心臟相連,所以稱為「上竄至心臟而變成打嗝」。)
- 寒氣停留在胃中:會引起呃逆,從下往上散發,又從胃中排出,所以會打嗝。由此可見,心臟、脾臟和胃這三個臟器都會出現這種症狀,主要是因為火氣和土氣鬱結,導致氣息無法舒展開來,所以才發生這種症狀。
噫,飽食息也。又曰不寤之聲。)肺為咳,(肺主氣,其屬金,邪挾金聲,故病為咳。)肝為語,(問答之聲曰「語」。語出於肝,象木有枝條,多委曲也。)脾為吞,(脾受五味,故為吞,象土包容,為物所歸也。)腎為欠為嚏,(欠,呵欠也。嚏,噴嚏也。陽未靜而陰引之,故為欠;陽欲達而陰發之,故為嚏,陰盛於下,氣化於水,所以皆屬乎腎。故凡陽盛者不欠,下虛者無嚏,其由於腎也可知。
白話文:
啊!飽餐可以讓呼吸暫時停止。(也就是說,飽食會讓人不說話)
肺主咳嗽。(肺主氣,屬金。邪氣挾帶金氣,所以病就表現為咳嗽)
肝主說話。(問答的聲音叫做「語」。說話是由肝發出的,象徵木頭有枝葉,曲折繁多)
脾主吞嚥。(脾接受五味,所以主吞嚥。象徵土可以包容,萬物歸附)
腎主打哈欠和打噴嚏。(打哈欠是呵氣;打噴嚏是噴氣。陽氣還沒有安靜下來,而陰氣已經牽引它,所以會打哈欠;陽氣想要通達,而陰氣讓它發出來,所以會打噴嚏。陰氣盛於下方,氣化為水,所以打哈欠和打噴嚏都屬於腎的功能。因此,凡是陽氣旺盛的人不打哈欠,下焦虛弱的人不打噴嚏,可以看出這些症狀是由腎造成的)
)胃為氣逆,為噦為恐,(胃為水穀之海,胃有不和。則為氣逆。噦,呃逆也。胃中有寒則為噦。恐,腎之志也,胃屬土,腎屬水,土邪傷腎則為恐,故皆涉於胃也。)大腸、小腸為泄,(大腸為傳道之府,小腸為受盛之府,小腸之清濁不分,則大腸之傳道不固,故為泄利。)下焦溢為水,(下焦為分注之所,氣不化則津液不行,故溢於肌肉而為水。
白話文:
胃氣逆亂,會出現呃逆和恐懼感。(胃是儲藏食物和水的地方,如果胃部不協調,就會出現氣逆。呃逆是胃中有寒氣造成的。恐懼是腎臟的反應,胃屬土,腎屬水,土性過盛會傷害腎臟,導致恐懼,因此都與胃有關。)
大腸、小腸有毛病會導致腹瀉。(大腸負責運送食物廢物,小腸負責消化食物,如果小腸不能區分食物的清濁,大腸的運送功能就會不穩定,導致腹瀉。)
下焦出現問題會產生水腫。(下焦負責分佈津液,如果氣不通暢,津液就不能正常運行,就會溢出肌肉而形成水腫。
)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(膀胱為津液之府,其利與不利,皆由氣化。有邪實膀胱,氣不通利而為癃者,有腎氣下虛,津液不化而為癃者,此癃閉之有虛實也。若下焦不能約束而為遺溺者,以膀胱不固,其虛可知。蓋三焦為中瀆之府,水道之所由出,故三焦亦屬膀胱也。
白話文:
膀胱功能失常,排尿困難稱為癃,無法控制小便稱為遺溺。
(膀胱是水液的貯藏之所,能正常排尿與否,都與氣化有關。如果邪氣侵犯膀胱,導致氣血不通而造成癃閉;或者腎氣虛弱,津液運化失常而致癃閉,這便是癃閉的虛實之分。如果下焦不能約束而導致遺溺,則與膀胱虛弱有關,虛證明顯。三焦是水液運行的通道,也是小便排出的管道,因此三焦也與膀胱相關。)
)膽為怒,(怒為肝志而膽亦然者,肝膽相為表裡,其氣皆剛,而肝取決於膽也。)是謂「五病」。(臟腑各五也。)
白話文:
膽產生憤怒的情緒,(憤怒是肝臟的情志表現,膽也一樣。肝臟和膽囊互為表裡,它們的氣質都剛勁,肝臟的決策取決於膽囊。)這就是「五病」。(五臟六腑各有五種疾病。)
五精所並:精氣並於心則喜,(並,聚也。精氣,五臟各有所藏也。並於心者,火之氣也。氣並於心則神有餘,故其志為喜。喜樂無極則傷魄,正以心火實而乘肺金也。)並於肺則悲,(氣並於肺,則乘肝而為悲,肝之虛也。悲哀動中則傷魂。)並於肝則憂,(氣並於肝,則乘脾而為憂,脾之虛也。
白話文:
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承載健康的精神。
憂愁而不解則傷意。)並於脾則畏,(氣並於脾,則脾實乘腎,故為畏。恐懼而不解則傷精。)並於腎則恐。(氣並於腎,而乘心之虛則為恐。怵惕思慮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自失。)是謂「五並」,虛而相併者也。(臟氣有不足,則勝氣得相併也。)
白話文:
憂愁不化解就會傷心。)氣積聚在脾臟,就會恐懼。(氣積聚在脾臟,脾臟實氣就會壓制腎臟,所以會恐懼。恐懼不化解就會傷精。)氣積聚在腎臟,就會恐懼。(氣積聚在腎臟,而壓制心臟的虛弱之處就會造成恐懼。過分驚惕憂慮就會傷神,神受傷就會產生恐懼和迷失自我。)這就是「五並」,指臟氣虛弱,而勝氣得以併合。
五臟所惡:心惡熱,(心本屬火,過熱則病,故惡熱。)肺惡寒,(肺屬金而主皮毛,金寒則病,故惡寒。)肝惡風,(肝屬木,其應風,感風則傷筋,故惡風。)脾惡濕,(脾屬土,其應濕,濕勝則傷肌肉,故惡濕。)腎惡燥,(腎屬水而藏精,燥勝則傷精,故惡燥。)是謂「五惡」。
白話文:
五臟所討厭的事物:
- 心臟討厭熱氣(因為心臟本身屬火,太熱就會生病,所以討厭熱氣。)
- 肺討厭寒冷(肺屬金,負責保護皮毛,金受寒就會生病,所以討厭寒冷。)
- 肝臟討厭風邪(肝臟屬木,與風有關,受到風邪會傷到筋骨,所以討厭風邪。)
- 脾臟討厭濕氣(脾臟屬土,與濕氣有關,濕氣太多會傷到肌肉,所以討厭濕氣。)
- 腎臟討厭乾燥(腎臟屬水,負責儲藏精氣,乾燥過度會傷到精氣,所以討厭乾燥。)
這五種討厭的事物稱為「五惡」。
五臟化液:心為汗,(心主血,汗則血之餘也。)肺為涕,(涕出於鼻,肺之竅也。)肝為淚,(淚出於目,肝之竅也。)脾為涎,(涎出於口,脾之竅也。)腎為唾,(唾生於舌下,足少陰腎脈循喉嚨,挾舌本也。)是謂「五液」。
白話文:
五臟轉化的液體:
- 心:汗(因為心主導血液,汗液是血液的剩餘)
- 肺:鼻涕(鼻涕從鼻子流出,是肺的孔竅)
- 肝:眼淚(眼淚從眼睛流出,是肝的孔竅)
- 脾:唾液(唾液從口而出,是脾的孔竅)
- 腎:舌下液(舌下液生於舌下,足少陰腎經循喉嚨,包圍舌根)
這些液體統稱為「五液」。
五味所禁:辛走氣,氣病無多食辛;(辛能散氣也。)咸走血,血病無多食鹹;(血得咸則凝結不流也。)苦走骨,骨病無多食苦;(苦性沉降,陰也,骨屬腎,亦陰也。骨得苦則沉陰益甚,骨重難舉矣,故骨病者禁苦。苦走骨,多食之令人變嘔。又苦走血,病在血,無食苦;咸走骨,病在骨,無食鹹。
白話文:
五種味道的禁忌:
- 辛味會使氣走動,氣虛的人不應多食用辛辣食物。(因為辛味能散去氣)
- 鹹味會使血凝聚,血瘀的人不應多食用鹹味食物。(因為鹹味會使血液凝固而無法流動)
- 苦味會使骨氣下沉,骨病的人不應多食用苦味食物。(因為苦味屬陰,而骨屬腎也屬陰。骨頭如果接觸到苦味,就會加重陰氣,導致骨頭沉重難以舉起。因此,骨病患者禁食苦味食物。苦味會使骨氣下沉,多食會讓人嘔吐。此外,苦味也會使血凝結,血瘀的人不應食用苦味食物;鹹味會使骨氣下沉,骨病的人不應食用鹹味食物)
蓋火化苦,故走血;水化咸,故走骨。義亦當然也。)甘走肉,肉病無多食甘;(甘能緩中,善生脹滿,故肉病者無多食甘。甘走肉,多食之令人悗心。)酸走筋,筋病無多食酸。(酸能收縮,故病在筋者無多食酸。酸走筋,多食之令人癃。)是謂「五禁」,無令多食。(日嗜而欲食之,不可多也,必自裁也,命曰「五裁」。
白話文:
五種疾病的發生:
- 陰病起於骨頭。(因為骨頭屬腎,而腎是陰中之陰。)
- 陽病起於血液。(因為血液屬心,而心是陽中之陽。)
- 陰病起於肌肉。(因為肌肉屬脾,而脾是陰中之至陰。)
- 陽病起於冬季。(陰氣盛就會導致陽病。)
- 陰病起於夏季。(陽氣盛就會導致陰病。)
這稱為「五發」。
五邪所亂:邪入於陽則狂,(邪入陽分,則為陽邪,邪熱熾盛,故病為狂,陰不勝其陽,則脈流薄疾,並乃狂。)邪入於陰則痹,(邪入陰分,則為陰邪。陰盛則血脈凝澀不通,故為病痹。)搏陽則為癲疾,(搏,擊也。邪搏於陽,則陽氣受傷,故為癲疾,上文言「邪入於陽則狂」者,邪助其陽,陽之實也;此言「搏陽則為癲疾」者,邪伐其陽,陽之虛也。故有為狂為癲之異。
白話文:
五種邪毒作祟:
- 邪氣進入陽分,會發狂(陽邪熾盛,熱邪攻心,故發狂症,陰氣不勝陽氣,脈象浮淺而急,也屬狂症)。
- 邪氣進入陰分,會肢體麻痺(陰邪盛則血脈凝滯不通,故患痺症)。
- 邪氣攻擊陽氣會導致癲癇(邪氣搏擊陽氣,傷及陽氣,故發癲癇,上文所說的「邪入陽分,則為狂」,是指邪氣助長陽氣,陽氣實證;而這裡所說的「搏陽則為癲疾」,是指邪氣損傷陽氣,陽氣虛證。因此狂症和癲癇有不同的表現)。
又邪入於陽,轉則為癲疾,言轉入陰分,故為癲也。)搏陰則為喑,(邪搏於陰,則陰氣受傷,故聲為喑瘂。陰者,五臟之陰也。蓋心主舌,而手少陰心脈上走喉嚨,系舌本;手太陰肺脈循喉嚨;足太陰脾脈上行結於咽,連舌本,散舌下:足厥陰肝脈循喉嚨之後,上入頏顙,而筋脈絡於舌本;足少陰腎脈循喉嚨,系舌本,故皆主病喑也。又邪入於陰,轉則為喑,言轉入陽分則氣病,故為喑也。
)陽入之陰則靜,(陽斂則藏,故靜。)陰出之陽則怒,(陰發則躁,故怒。)是謂「五亂」。
白話文:
如果邪氣侵入陽經,轉移到陰經就會變成癲狂症,因為邪氣轉移到陰經,所以導致癲狂。邪氣攻擊陰經就會導致失聲,因為邪氣攻擊陰經,會傷及陰氣,所以會導致聲音嘶啞。這裡所說的陰是指五臟的陰氣。心臟主導舌頭,而且手少陰心經的脈絡向上經過喉嚨,連接舌根;手太陰肺經的脈絡也經過喉嚨;足太陰脾經的脈絡向上交接於咽喉,連接舌根,並且分佈在舌頭下面;足厥陰肝經的脈絡經過喉嚨的後面,向上進入頭部,而且筋脈與舌根相連;足少陰腎經的脈絡經過喉嚨,連接舌根,因此,這些經脈都與失聲這一疾病有關。如果邪氣侵入陰經,轉移到陽經就會變成氣喘病,因為邪氣轉移到陽經就會導致氣機病變,所以導致氣喘。
五邪所見:春得秋脈,夏得冬脈,長夏得春脈,秋得夏脈,冬得長夏脈,名曰「陰出之陽」,病善怒,不治。(所謂陰者,真臟也,所謂陽者,胃脘之陽也。凡此五邪,皆以真臟脈見而胃氣絕,故曰「陰出之陽」。陰盛陽衰,土敗木賊,故病當善怒,不可治也。)是謂「五邪」,皆同命,死不治。(此明五脈皆然也。)
白話文:
五種邪氣的表現:
- 春天出現秋天脈象,夏天出現冬天脈象,長夏出現春天脈象,秋天出現夏天脈象,冬天出現長夏脈象,叫做「陰出之陽」。這種病善於發怒,治療後難以痊癒。
所說的「陰者」,是指真臟之氣;所說的「陽者」,是指胃脘之陽。
凡這五種邪氣,都是由於真臟脈象出現,而胃氣衰竭,因此稱之為「陰出之陽」。
這種情況下,陰盛陽衰,脾胃虛弱而肝氣旺盛,所以病人容易發怒,並且難以治療。
這五種邪氣的表現都是相同的,因此,一經發現,就已經無法治療了。這說明這五種脈象都是如此。
五臟所藏:心藏神,(精氣之靈明也,兩精相搏謂之神。)肺藏魄,(精氣之質地也,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。)肝藏魂,(神氣之佐輔也,隨神往來者謂之魂。)脾藏意,(神有所注者也,心有所憶謂之意。)腎藏志,(意有專一者也,意之所存謂之志。)是謂「五臟所藏」。
白話文:
五臟所儲藏的:
- 心臟儲藏神(精氣的靈明部分,兩精交搏形成神)
- 肺臟儲藏魄(精氣的物質部分,隨著精氣出入形成魄)
- 肝臟儲藏魂(神氣的輔助部分,跟隨神而往來形成魂)
- 脾臟儲藏意(神有所專注的地方,心有所回想形成意)
- 腎臟儲藏志(意有所專注的地方,意念所停留的地方形成志)
以上稱之為「五臟所藏」。
五臟所主:心主脈,(心主血脈,應火之動而運行周身也。)肺主皮,(肺主皮毛,應金之堅而保障全體,捍禦諸邪也。)肝主筋,(肝主筋膜,應木之柔而聯絡關節也。)脾主肉,(脾主肌肉,應土之厚而蓄養萬物也。)腎主骨,(腎主骨髓,應水石之沉堅,為立身之干,為萬化之原也。)是謂「五主」。
白話文:
五臟所主:
- 心臟主管脈搏。(因為心臟主宰血液循環,運行全身,就像火的運行一樣。)
- 肺臟主管皮膚。(因為肺臟主宰皮毛,像金屬的堅固一樣,保護全身,抵禦各種病邪。)
- 肝臟主管筋膜。(因為肝臟主宰筋膜,像木材的柔韌一樣,連結關節。)
- 脾臟主管肌肉。(因為脾臟主宰肌肉,像土壤的厚重一樣,蓄養萬物。)
- 腎臟主管骨髓。(因為腎臟主宰骨髓,像水和石頭的堅固沉重一樣,是人體的根基,也是萬物化生的源泉。)
這五個主管功能稱為「五主」。
五勞所傷:久視傷血,(久視則勞神,故傷血。血者神氣也。)久臥傷氣,(久臥則陽氣不伸,故傷氣。)久坐傷肉,(久坐則血脈滯於四體,故傷肉。)久立傷骨,(立者之勞在骨也。)久行傷筋,(行者之勞在筋也。)是謂「五勞所傷」。
白話文:
五種過度的勞動所造成的傷害:
- 長時間看東西傷血氣。(因爲長時間看東西會使精神過度勞累,所以傷血氣。血氣是精神和氣血。)
- 長時間躺着傷氣。(因爲長時間躺着會使身體的陽氣無法伸展,所以傷氣。)
- 長時間坐着傷肌肉。(因爲長時間坐着會導致血脈在四肢流通不暢,所以傷肌肉。)
- 長時間站着傷骨頭。(站立時骨頭會過度勞累。)
- 長時間走路傷筋。(走路時筋會過度勞累。)
這些被稱爲“五勞所傷”。
五脈應象:肝脈弦,(耎弱而滑,端直以長,其應春。)心脈鉤,(來盛去衰,外實內虛,故應夏。)脾脈代,(代,更代也。脾脈和耎,分王四季,如春當和耎而兼弦,夏當和耎而兼鉤,秋當和耎而兼毛,冬當和耎而兼石,隨時相代,故曰「代」,非中止之謂。)肺脈毛,(脈來浮虛,輕如毛羽,其應秋。
)腎脈石,(沉堅如石,其應冬。)是謂「五臟之脈」。
白話文:
五脈對應季節:
- 肝脈:弦脈(細弱滑暢,直而長,對應春季)
- 心脈:鉤脈(來脈強盛,去脈衰弱,外強內虛,對應夏季)
- 脾脈:代脈(不斷變化,與四季相應。如春脈和緩滑暢兼弦,夏脈和緩滑暢兼鉤,秋脈和緩滑暢兼毛,冬脈和緩滑暢兼石,隨著季節交替而變化,故稱「代脈」,而非脈搏虛弱的意思)
- 肺脈:毛脈(脈搏浮而虛,輕如羽毛,對應秋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