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18)
卷一 (18)
1. 臟象上第三
)其變動注,(風雨動注,土之變也。)其眚淫潰,(霖淫崩潰,土之災也。)其味為甘,其志為思。思傷脾,怒勝思。濕傷肉,風勝濕。甘傷脾,酸勝甘。(此中央之性用,德化政令皆本乎土而內合人之脾氣者也,故脾主乎中。)其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,在體為皮毛,在氣為成。
(物得金氣而後堅,故金曰堅成。)在臟為肺。其性為涼,(西方涼爽,金之氣也。肺為金臟,故應之。)其德為清,(秋氣清肅,金之德也。)其用為固,(堅而能固,金之用也。)其色為白,其化為斂,(萬物收斂,金之化也。)其蟲介,(皮甲堅固,得金氣也。)其政為勁,(風氣剛勁,金之政也。
)其令霧露,(涼生霧露,秋金令也。)其變肅殺,(凋殘肅殺,金之變也。)其眚蒼落,(青蒼毀敗,金之災也。)其味為辛,其志為憂。憂傷肺,喜勝憂。熱傷皮毛,寒勝熱。辛傷皮毛,苦勝辛。(此西方之性用,德化政令皆本乎金而內合人之肺氣也,故肺主乎右。)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感生腎,腎生骨髓,髓生肝。
(此北方之生化也,明此者可以治腎補肝。)其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,在體為骨,在氣為堅。(物之熱者,遇寒則堅。)在臟為腎。其性為凜,(凜烈戰慄,水之性也。)其德為寒,(冬氣寒冷,水之德也。)其用為藏,(閉藏生氣,水之用也。)其色為黑,其化為肅,(肅然靜定,水之化也。
)其蟲鱗,(鱗潛就下,得水氣也。)其政為靜,(清靜澄徹,水之政也。)其令閉塞,(天地閉塞,冬水令也。)其變凝冽,(寒凝嚴冽,水之變也。)其眚冰雹,(非時冰雹,水之災也。雹,音泊。)其味為咸,其志為恐。恐傷腎,思勝恐。寒傷血,燥勝寒。咸傷血,甘勝咸。
(此北方之性用,德化政令皆本乎水而內合人之腎氣者也,故腎主於下。)五氣更立,各有所先。(五行之氣,化有不同,天干所臨,是為五運;地支所司,是為六氣,皆有主客之分,以主歲氣也。)非其位則邪,當其位則正。(運氣既立,則位之當與不當,氣之或邪或正,可得而察矣。
)病之生變,氣相得則微,不相得則甚。(主客相遇,上下相臨,相得者,如彼此相生則氣和而病微;不相得者,如彼此相剋則氣乖而病甚也。)氣有餘,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;其不及,則己所不勝,侮而乘之,己所勝,輕而侮之。(己所勝,我勝彼也;所不勝,彼勝我也。
假令木氣有餘,則制己所勝而土受其克,濕化乃衰,侮所不勝,則金反受木之侮而風化大行也。木氣不足,則己所不勝者乘虛來侮而金令大行,己所勝者因弱相輕而上邪反甚也。)侮反受邪,侮而受邪,寡於畏也。(五行之氣各有相制,寡於畏則肆無忌憚而勢極必衰,所以反受其邪,自然之道也。
白話文:
臟象上第三
脾臟的變化是風雨的變動,這是土的變化;脾臟的災害是雨水過多而造成崩潰,這是土的災禍。脾臟的味道是甘,其情志是思慮。思慮過度傷脾,而喜悅能克制思慮。濕邪傷肉,而風能克制濕邪。甘味過度傷脾,而酸味能克制甘味。這是中央(脾臟)的特性和作用,教化政令都源於土,並內在協調人體的脾氣,所以脾臟主於中焦。
肺臟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,在體為皮毛,在氣為堅固。萬物得金氣才能堅固,所以金的特性是堅固。肺臟屬金。肺的特性是涼爽(西方涼爽是金的氣),其德是清肅(秋氣清肅是金的德),其作用是固攝(堅固而能固攝是金的作用),其顏色是白色,其變化是收斂(萬物收斂是金的變化),其所生的蟲是具有堅硬外殼的介殼類動物(皮甲堅固,得金氣),其政令是剛勁(風氣剛勁是金的政令)。
肺臟的氣化現象是產生霧露(涼生霧露是秋金的氣化),其變化是肅殺(凋殘肅殺是金的變化),其災害是草木凋零(青蒼毀敗是金的災禍)。肺臟的味道是辛辣,其情志是憂愁。憂愁過度傷肺,而喜悅能克制憂愁。熱邪傷皮毛,而寒能克制熱邪。辛味過度傷皮毛,而苦味能克制辛味。這是西方(肺臟)的特性和作用,教化政令都源於金,並內在協調人體的肺氣,所以肺臟主於右。
腎臟: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味,咸味感應產生腎臟,腎臟產生骨髓,骨髓滋養肝臟。(這是北方的生化過程,明白這一點就能治療腎臟並補益肝臟。)腎臟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,在體為骨,在氣為堅固(物體的熱遇到寒則會堅固)。腎臟屬水。腎的特性是凜冽(凜烈戰慄是水的特性),其德是寒冷(冬氣寒冷是水的德),其作用是閉藏(閉藏生氣是水的作用),其顏色是黑色,其變化是肅穆(肅然靜定是水的變化)。其所生的蟲是鱗甲類動物(鱗潛就下,得水氣),其政令是寧靜(清靜澄徹是水的政令)。
腎臟的氣化現象是閉塞(天地閉塞是冬水的氣化),其變化是凝結嚴寒(寒凝嚴冽是水的變化),其災害是冰雹(非時冰雹是水的災禍)。腎臟的味道是鹹,其情志是恐懼。恐懼過度傷腎,而思慮能克制恐懼。寒邪傷血,而燥能克制寒邪。鹹味過度傷血,而甘味能克制鹹味。這是北方(腎臟)的特性和作用,教化政令都源於水,並內在協調人體的腎氣,所以腎臟主於下。
五行之氣交替運作,各有先後。五行之氣的化生各有不同,天干所臨的是五運,地支所司的是六氣,都有主客之分,以主歲氣為主。
如果不是在它應有的位置,就是邪氣;如果在它應有的位置,就是正氣。運氣既已確立,則位置的適當與否,以及氣的邪正,就能夠觀察出來了。
疾病的發生和變化,氣相生則病輕,氣不相生則病重。主客之氣相遇,上下相臨,如果相生則氣和而病輕;如果相剋則氣乖而病重。
氣有餘,則克制所勝之氣而侮辱所不勝之氣;氣不足,則所不勝之氣乘虛而入,所勝之氣也因虛弱而受其侮辱。 (己所勝,我勝彼也;所不勝,彼勝我也。例如木氣有餘,則克制土,而濕化衰弱,侮辱金,則金反受木之侮而風化盛行。木氣不足,則金乘虛而入,而土也因虛弱而受其侮辱。)
侮辱反受其邪,因為不畏懼,所以肆無忌憚,勢必衰敗,最終反受其邪,這是自然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