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2)

1. 時令

)起於冬。(水所王也。)禁犯焠㶼、熱食、溫炙衣。(焠㶼,燒爆之物也。腎惡燥烈,故當禁此。焠,音翠。㶼,音哀。)腎病者,愈在甲乙;(應愈在春也。)甲乙不愈,甚於戊己;(應甚於長夏也。)戊己不死,持於庚辛,(應持於秋也。)起於壬癸。(應起於冬也。

)腎病者,夜半慧,四季甚,下晡靜。(夜半水王,故慧;四季土勝之,故甚;下晡金王,水得所生,故靜。)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,用苦補之,咸瀉之。(腎主閉藏,氣貴周密,故腎欲堅,宜食苦以堅之也。苦能堅,故為補;咸能耎堅,故為瀉。)夫邪氣之客於身也,以勝相加,(此下總結上文「愈」、「甚」、「持」、「起」之由然也。凡內傷外感之加於人者,皆曰「邪氣」。

外感六氣,盛衰有時,內傷五情,間甚隨臟,必因勝以侮不勝,故曰「以勝相加」也。)至其所生而愈,(我所生也,以時而言。下同。)至其所不勝而甚,(我不勝彼,被克者也。)至於所生而持,(生我之時也。)自得其位而起。(自王之時也。)故必先定五臟之脈,察其從逆衰王,乃可言間甚之時、死生之期也。

(欲知時氣逆順,必須先察臟氣。欲察臟氣,必須先定五臟所病之脈,如肝主弦,心主鉤,肺主毛,腎主石,脾主代。脈來獨至,全無胃氣,則其間甚、死生之期皆可得而知之,如上文所論者是矣。)肝色青,宜食甘,粳米、牛肉、棗、葵皆甘;(此承上文「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」等義,而詳言其所宜之味也。)心色赤,宜食酸,小豆、犬肉、李、韭皆酸;(心苦緩,故宜此酸物以收之也。

)肺色白,宜食苦,麥、羊肉、杏、薤皆苦;(肺苦氣上逆,故宜此苦物以泄之也。薤,音械,根白如小蒜,似韭而無實。)脾色黃,宜食鹹,大豆、豕肉、粟、藿皆咸;(咸從水化,其氣入腎。脾宜食鹹者,以腎為胃關,胃與脾合,咸能潤下,利其關竅。胃關利則脾氣運,故宜食之。

上文云「脾苦濕,急食苦以燥之」,此復言「咸」者。蓋咸之利濕,與苦之瀉者,各有宜也,故諸臟皆同前,惟此獨異耳,藿,豆葉羹也。)腎色黑,宜食辛,黃黍、雞肉、桃、蔥皆辛。(腎苦燥,故宜此辛物以潤之也。黃黍,即糯小米,北方謂之「黃米」。)辛散,酸收,甘緩,苦堅,咸軟。

(此總言五味之用,藥石皆然也。)毒藥攻邪。(藥以治病,因毒為能。所謂毒者,以氣味之有偏也。蓋氣味之正者,穀食之屬是也。所以養人之正氣;氣味之偏者,藥餌之屬是也。所以去人之邪氣。其為故也,正以人之為病,病在陰陽偏勝耳。欲救其偏,則惟氣味之偏者能之,正者不及也,所以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;小毒治病,十去其八;無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稱為毒藥,故曰「毒藥攻邪」也。

白話文:

時令

冬季開始,(水氣旺盛)。禁止食用燒烤、炙熱的食物,以及溫熱的衣物。(燒烤,指燒烤爆裂的食物。腎臟怕乾燥和炙熱,所以要禁止這些。)。腎臟疾病患者,在甲乙月(春天)會好轉;(應該在春天好轉。)甲乙月(春天)沒有好轉,在戊己月(長夏)會加重;(應該在長夏加重。)戊己月(長夏)不死,會持續到庚辛月(秋天),(應該持續到秋天),然後在壬癸月(冬天)開始。(應該在冬天開始)。

腎臟疾病患者,半夜症狀明顯,四季都加重,下午則較為平靜。(半夜水氣旺盛,所以明顯;四季土氣旺盛克制水氣,所以加重;下午金氣旺盛生水氣,所以平靜)。腎臟需要強健,要吃苦味的食物來強健它,用苦味來補益它,用鹹味來瀉它。(腎臟主閉藏,氣需要周密,所以腎臟需要強健,應該吃苦味食物來強健它。苦味能強健,所以用來補益;鹹味能軟化堅硬之物,所以用來瀉)。邪氣入侵人體,都是以旺盛之氣攻克衰弱之氣,(這是總結上面「好轉」、「加重」、「持續」、「開始」的原因。凡是內傷外感加諸於人身上的,都稱為「邪氣」。

外感六氣,盛衰有其時令,內傷五情,間歇加重依臟腑而異,必然是旺盛之氣侵犯衰弱之氣,所以說「以旺盛之氣攻克衰弱之氣」。)到達它所生的時候就痊癒,(被我所生的時候,以時令而言。下同。)到達它所不勝的時候就加重,(我被它克制的時候。)到達它所生之時就持續,(生我的時候。)到達它自身旺盛之時就開始。(自身旺盛的時候。)所以必須先確定五臟的脈象,觀察其盛衰逆順,才能判斷間歇加重的時候、以及死生的期限。

(想要知道時令氣候的逆順,必須先觀察臟腑之氣。想要觀察臟腑之氣,必須先確定五臟患病的脈象,例如肝主弦脈,心主鉤脈,肺主毛脈,腎主石脈,脾主代脈。脈象獨特,完全沒有胃氣,那麼間歇加重、死生的期限都能夠知道,如同上面所論述的一樣。)肝色青,適合吃甘味的食物,粳米、牛肉、棗、葵菜都是甘味的;(承接上面「肝臟氣虛,應該吃甘味食物來緩解」的意義,詳細說明適合的口味。)心色赤,適合吃酸味的食物,小豆、犬肉、李子、韭菜都是酸味的;(心臟氣虛,所以應該吃酸味食物來收斂它。)肺色白,適合吃苦味的食物,麥子、羊肉、杏子、薤都是苦味的;(肺臟氣虛,所以應該吃苦味食物來泄它。薤,讀音為xiè,根莖白色像小蒜,類似韭菜但沒有實心。)脾色黃,適合吃鹹味的食物,大豆、豬肉、小米、豆葉都是鹹味的;(鹹味從水氣化生,其氣入腎。脾臟適合吃鹹味食物,是因為腎臟為胃的關竅,胃與脾臟相合,鹹味能潤下,有利於其關竅。胃的關竅通暢,脾臟的氣血就能運轉,所以適合吃鹹味食物。

上面說「脾臟濕氣重,應該吃苦味食物來乾燥它」,這裡又說「鹹味」,這是因為鹹味利濕,與苦味瀉濕,各有其適宜之處,所以各個臟腑都與前面相同,只有這一點不同,藿,是豆葉羹。)腎色黑,適合吃辛味的食物,黃黍米、雞肉、桃子、蔥都是辛味的。(腎臟乾燥,所以應該吃辛味食物來滋潤它。黃黍米,就是糯小米,北方稱之為「黃米」。)辛味散,酸味收,甘味緩,苦味堅,鹹味軟。

(這是總括五味的功效,藥物也是如此。)毒藥攻邪。(藥物用來治病,依靠毒性來發揮作用。所謂毒性,是指藥物氣味偏頗。氣味平和的,是穀物食物之類,用來養護人體的正氣;氣味偏頗的,是藥物之類,用來去除人體的邪氣。其道理是,人之所以生病,是因為陰陽偏盛。想要治療其偏盛,只有氣味偏頗的藥物才能做到,平和的藥物做不到,所以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;小毒治病,十去其八;無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凡是可以祛除邪氣,保持正氣的藥物,都可以稱為毒藥,所以說「毒藥攻邪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