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38)
卷四 (38)
1. 虛實
)谷不入而氣多,(谷不入,胃腑受邪;氣多,及於肺也。脈盛血少,脈少血多,此謂反也。(脈盛血少者,陽實陰虛也;脈少血多者,陽虛陰實也,皆謂之「反」也。)氣盛身寒,得之傷寒;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。(氣盛身寒,得之傷寒者,寒傷形也;氣虛身熱,得之傷暑者,暑傷氣也。
人之傷於寒也,則病熱。何以身寒者為傷寒,身熱者為傷暑?不知四時皆有傷寒,而傷暑惟在夏月。至於夏至之後,有感寒暑而同時為病者,則不可不察其陰陽也。蓋陰邪中人則寒集於表,氣聚於裡,故邪氣盛實而身本因寒也;暑邪中人則熱觸於外,氣傷於中,故正氣疲睏而因熱無寒也。此夏月寒暑之辨,故以二者並言,非謂凡患傷寒者皆身寒無熱也。
)谷入多而氣少者,得之有所脫血,濕居下也。(谷入多者。胃熱善於消穀也。脫血者,亡其陰也;濕居下者,脾腎之不足,亦陰虛也。陰虛則無氣,故谷雖入多而氣則少也。)谷入少而氣多者,邪在胃及與肺也。(邪在胃則不能食,故谷入少,邪在肺則息喘滿,故氣多。)脈小血多者,飲中熱也。
(脈小者,血應少而反見其多,必或酒或飲,中於熱而動之也。)脈大血少者,厥有風氣,水漿不入,此之謂也。(風為陽邪,居於脈中,故脈大;水漿不入則中焦無以生化,故血少。)夫實者,氣入也;虛者,氣出也。(此下言虛實寒熱之因,以用補瀉法也,氣入者充滿於內,所以為實;氣出者漏泄於中,所以為虛。)氣實者,熱也;氣虛者,寒也。
(氣為陽氣,實則陽實,故熱氣虛則陽虛,故寒。)又有五實死,五虛死。(五實者,五臟之實也;五虛者,五臟之虛也。五實五虛,具者皆死。然氣虛至盡,盡而死者,理當然也,若五實者,何以亦死?蓋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不脫不死,仍歸於氣盡耳。然虛實俱有真假,所當辨耳。
)脈盛、皮熱、腹脹、前後不通、悶瞀,此謂「五實」;(實者,邪氣盛實也。脈盛者,心所主也;皮熱者,肺所主也;腹脹者,脾所主也;前後不通,腎開竅於二陰也;悶瞀者,肝脈貫膈,氣逆於中。瞀,目不明也。)脈細、皮寒、氣少、泄利前後、飲食不入,此謂五「虛」(虛者,正氣虛也。
脈細,心虛也,皮寒,肺虛也;氣少,肝虛也;泄利前後,腎虛也;飲食不入,脾虛也。)其時有生者,漿粥入胃,泄注止,則虛者活;(治之者,能使漿粥入胃,則脾漸蘇;泄漸止,則腎漸固。根本氣回,故虛者活也。)身汗,得後利,則實者活。此其候也。(得身汗,則表邪解;得後利,則里邪除。
內外通和,故實者活也,當今之人,實者無幾;而虛者七八。病實者其來速,其去亦速,故其治易;病虛者損傷有漸,不易復元,故其治難。實者少壯新邪,則可攻可拔;虛者根本有虧,則倏忽變幻,可無慮乎?夫人之虛損,有先天不足者,有後天不足者,先天者由於稟受,宜倍加謹慎,急以後天人事培補之,庶可延年,使覺之不早而慢不為意,則未有不夭折者矣;後天者由於勞傷,宜速知警省,即以情性藥食調攝之,使治之不早而遷延諱疾,則未有不噬臍者矣。
白話文:
虛實
食物吃不下卻氣多,是因為食物吃不下,胃腑受邪;氣多,則影響到肺。脈象有力但血少,或脈象弱但血多,這都屬於反常現象。(脈象有力但血少,是陽實陰虛;脈象弱但血多,是陽虛陰實,都稱為「反」。)氣盛但身體寒冷,是因傷寒引起;氣虛但身體發熱,是因中暑引起。(氣盛身寒,因傷寒引起,是寒邪傷及形體;氣虛身熱,因中暑引起,是暑邪傷及元氣。)
人受寒邪侵襲,會生病發熱。為何身體寒冷的是傷寒,身體發熱的是中暑?因為一年四季都有傷寒,而中暑只發生在夏季。到了夏至之後,如果同時感受寒暑而生病,就必須仔細辨別陰陽。寒邪侵犯人體,則寒邪聚集在體表,陽氣聚集於內,所以邪氣盛實而身體本因寒冷;暑邪侵犯人體,則熱邪侵犯體表,陽氣受損於內,所以正氣疲弱而因熱而無寒。這是夏季寒暑的區別,所以將兩者並列說明,並不是說所有患傷寒的人都會身體寒冷而沒有發熱。
食物吃得多但氣少,是因失血、濕邪下注所致。(食物吃得多,是因為胃熱,能很好地消化食物。失血,是陰液虧損;濕邪下注,是脾腎不足,也是陰虛。陰虛則無氣,所以即使食物吃得多,氣卻少。)食物吃得少但氣多,是邪氣在胃和肺。(邪氣在胃則不能進食,所以食物吃得少;邪氣在肺則呼吸困難胸悶,所以氣多。)脈象細弱但血多,是飲酒或飲水過多而傷及陽氣。(脈象細弱,血應該少,反而見多,一定是飲酒或飲水過多,傷及陽氣而導致的。)脈象有力但血少,是厥逆、風邪侵襲,水液不能攝入。(風邪是陽邪,停留在脈中,所以脈象有力;水液不能攝入,則中焦不能化生,所以血少。)總之,實證是氣機內盛;虛證是氣機外泄。(以下說明虛實寒熱的原因,以便應用補瀉法。氣機內盛,充滿於內,所以為實;氣機外泄,漏泄於中,所以為虛。)氣實則熱;氣虛則寒。(氣是陽氣,氣實則陽盛,所以發熱;氣虛則陽虛,所以寒冷。)還有五實五虛之死。(五實,是五臟實證;五虛,是五臟虛證。五實五虛都嚴重則會死亡。氣虛到極點而死,是理所當然的,那麼五實為何也會死呢?因為邪氣聚集的地方,其氣必然虛弱,不排出邪氣就會死亡,最終還是歸於氣虛。)然而虛實都有真假之分,必須辨別。
脈象有力、皮膚發熱、腹部脹滿、大小便不通、神志不清,這是「五實」的表現。(實證,是邪氣盛實。脈象有力,是心臟病變;皮膚發熱,是肺臟病變;腹部脹滿,是脾臟病變;大小便不通,是腎臟病變,腎開竅於二陰;神志不清,是肝經氣血逆亂於膈肌,氣逆於中。神志不清,眼睛看不清楚。)脈象細弱、皮膚寒冷、氣少、大小便失禁、飲食不入,這是「五虛」的表現。(虛證,是正氣虛弱。脈象細弱,是心臟虛弱;皮膚寒冷,是肺臟虛弱;氣少,是肝臟虛弱;大小便失禁,是腎臟虛弱;飲食不入,是脾臟虛弱。)如果及時治療,服用稀粥,瀉痢停止,則虛證可以痊癒。(治療上,能使稀粥進入胃中,則脾胃漸漸恢復;瀉痢漸漸停止,則腎臟漸漸康復。根本元氣回歸,所以虛證可以痊癒。)身體出汗,然後大便通暢,則實證可以痊癒。(身體出汗,則表邪得以解除;大便通暢,則裡邪得以去除。內外通和,所以實證可以痊癒。當今之人,實證很少;而虛證佔七八成。實證來勢凶猛,去勢也快,所以治療容易;虛證損傷逐漸發生,不易恢復,所以治療困難。實證是少壯之年新發的邪氣,可以攻可以拔;虛證是根本已經虧損,變化迅速,怎麼能不擔憂呢?人的虛損,有先天不足,有後天不足。先天不足是因稟賦不足,應加倍小心,儘快用後天的人事來調補,或許可以延年益壽,如果覺察得晚而不在意,必然夭折;後天不足是因勞傷所致,應該及時警醒,用藥物和飲食來調攝,如果治療不及时而拖延隱瞞病情,必然悔恨莫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