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7)

1. 虛實

虛者聶闢,氣不足,按之則氣足以溫之,故快然而不痛。(此外感之生虛也。凡寒濕中人,必傷衛氣,故皮膚不收而為縱緩,肌肉堅緊而為削瘦。營血澀於脈中,衛氣去於脈外,所以為虛。凡言語輕小曰「聶」,足弱不能行曰「闢」,皆氣不足也。氣虛作痛者,按之可以致氣,氣至則陽聚陰散,故可快然而痛止也。

聶,尼輒切。闢。音壁。)喜怒不節,則陰氣上逆,上逆則下虛,下虛則陽氣走之,故曰實矣。(此內傷之生實也,陰逆於上,則虛於下,陰虛則陽邪湊之,所以為實。然則實因於虛,此所以內傷多不足也。所重在怒,故曰實也。怒則氣上,正此之謂。)喜則氣下,悲則氣消,消則脈空虛。

因寒飲食,寒氣熏滿,則血澀氣去,故曰虛矣。(此內傷之生虛也,下,陷也。消,散也。因寒飲食者,寒氣熏滿中焦,必傷陽氣,故血澀氣去而中為虛也,若飲食過度,留滯不消,雖亦內傷,此則虛中挾實,是又不可不辨矣。)

陽虛則外寒,陰虛則內熱,陽盛則外熱,陰盛則內寒。陽受氣於上焦,以溫皮膚分肉之間。寒氣在外。則上焦不通,上焦不通,則寒氣獨留於外,故寒慄;(寒氣在外,陰遏衛氣,不溫於表,而寒氣獨留,為寒慄,此「陽虛則外寒」也。)有所勞倦,形氣衰少,穀氣不盛,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,胃氣熱,熱氣熏胸中,故內熱。

(形氣,陰氣也。勞倦不慎而形氣衰少,傷脾陰也,以致鬱熱熏於胸中,此「陰虛生內熱」也。勞倦傷形,指脾胃也。若情欲不節。則五臟失守而傷精,精傷則水虧,故邪火易生,陰虛內熱,此為尤甚。

)上焦不通利,則皮膚緻密,腠理閉塞,玄府不通,衛氣不得泄越,故外熱;(外傷寒邪則上焦不通,肌表閉塞,衛氣鬱聚無所流行而為外熱,所謂「人傷於寒,則病為熱」,此外感證也。)厥氣上逆,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,不瀉則溫氣去,寒獨留則血凝澀,凝則脈不通,其脈盛大以澀,故中寒。(厥氣,寒厥之氣也。

或寒氣傷臟,或食飲寒涼,寒留中焦,陽氣乃去,經脈凝滯,故盛大而澀。蓋陽脈流利多滑,不滑則無陽可知,此內傷證也。)

氣實形實,氣虛形虛,谷盛氣盛,谷虛氣虛,脈實血實,脈虛血虛,此其常也,反此者病。(形立於外,氣充於內,形氣相合,是謂和平。故氣實者形實,氣虛者形虛,此稟賦之常也。若形氣相反,則偏虛偏實之病生矣。人受氣於谷,谷入於胃,以傳於肺,五臟六腑,皆以受氣。

此氣生於穀也,是謂「穀氣」。故穀氣盛衰,候當相應,不應則為病矣。脈之盛衰者,所以候血氣之虛實也,故脈之與血,相應者為常,不相應者反而病也。)如何而反?氣虛身熱,氣盛身寒,(此以下皆所以釋上文也。氣虛者,陽虛也,當為身寒,而反病熱者,陰氣虛於內,陽氣盛於外也,此形氣相逆之反也。)谷入多而氣少,(谷入多,二陽有餘;氣少,三陰不足也。

白話文:

虛者肢體麻木無力,氣不足,按壓則氣血得以流通溫煦,所以會感到舒適而不疼痛。這是外感導致虛證。凡是寒濕入侵人體,必定損傷衛氣,所以皮膚鬆弛,肌肉堅緊消瘦。營血在脈中運行遲滯,衛氣離開脈外,所以形成虛證。說話聲音微弱稱為「聶」,腳弱不能行走稱為「闢」,都是氣不足的表現。氣虛而疼痛者,按壓可以使氣血運行,氣血到達疼痛處,陽氣聚集陰氣散開,所以可以舒適而止痛。

喜怒不節制,則陰氣逆上,上逆則下焦虛弱,下焦虛弱則陽氣外泄,所以稱為實證。這是內傷導致實證。陰氣逆於上焦,則下焦虛弱,陰虛則陽邪乘虛而入,所以形成實證。所以實證是因虛而生,這就是為什麼內傷多為不足的原因。其中以怒氣為重,所以稱為實證。發怒則氣血上逆,正是這個道理。喜則氣血下行,悲則氣血衰竭,衰竭則脈象空虛。

由於飲食生冷,寒氣充盈,則血液運行遲滯,氣血衰竭,所以稱為虛證。這是內傷導致虛證。「陷」指下陷,「消」指散失。由於飲食生冷,寒氣充盈中焦,必定損傷陽氣,所以血液運行遲滯,氣血衰竭而造成虛證。如果飲食過度,停滯不消化,雖然也是內傷,但這是虛中夾雜實證,這也必須區分。

陽氣虛弱則外感寒邪,陰氣虛弱則內生熱邪,陽氣過盛則外感熱邪,陰氣過盛則內生寒邪。陽氣受氣於上焦,溫煦皮膚肌肉之間。寒邪在外,則上焦不通,上焦不通,則寒邪獨留於外,所以寒慄。勞累過度,形氣衰弱,谷氣不盛,上焦不通,下脘不通,胃氣熱盛,熱氣熏蒸胸中,所以內生熱邪。

上焦不通暢,則皮膚緻密,腠理閉塞,毛孔不通,衛氣不能宣泄,所以外感熱邪。厥氣逆上,寒邪積聚於胸中而不排出,不排出則溫煦之氣散失,寒邪獨留則血液凝滯,凝滯則經脈不通,脈象洪大而澀滯,所以內生寒邪。

氣實則形體充實,氣虛則形體虛弱,谷氣充足則氣盛,谷氣不足則氣虛,脈象充實則血液充盈,脈象虛弱則血液不足,這是正常的現象,反之則為病態。形體外在,氣血內在,形氣相合,是謂平和。所以氣實者形體充實,氣虛者形體虛弱,這是先天稟賦的常態。如果形氣相反,則偏虛偏實的疾病就會產生。人體從飲食中獲得氣血,飲食進入胃中,再傳輸到肺臟,五臟六腑都從中獲得氣血。

這是氣血來源於飲食,稱為「谷氣」。所以谷氣盛衰,應當相互應證,不應證則為疾病。脈象的盛衰,是診斷氣血虛實的依據,所以脈象與血液的盛衰,相互應證為常態,不相互應證則反常而為疾病。為什麼會反常呢?氣虛而身體發熱,氣盛而身體發冷。谷物攝入多而氣血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