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7)

1. 經臟

(足少陽為厥陰之表,故候在人迎。)肝,足厥陰也,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,(足厥陰支別者,與太陰、少陽之脈同結於腰踝下中髎、下髎之間,故為腰痛。厥陰之脈令人腰痛,腰中如張弓弩弦。)丈夫㿉疝,婦人少腹腫,(足厥陰氣逆,則為睪腫卒疝。婦人少腹腫,即疝病也。

)甚則嗌乾,面塵,脫色。(肝脈循喉嚨之後,上入頑顙,上出額,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,故為此病。陽明在泉,司天,燥淫所勝,亦同此病於肝也。)是主肝所生病者,(足厥陰經肝所生病也。)胸滿,嘔逆,飧泄,狐疝,遺溺,閉癃,為此諸病。(本經上行者挾胃貫膈,下行者過陰器,抵小腹,故為此諸病。

)盛者,寸口大一倍於人迎;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(足厥陰為少陽之裡,故候在寸口。)

太陽所謂腫、腰脽痛者,正月太陽寅。寅,太陽也。(此足上文六經為病之義也。脽,尻臀也。正月建寅,三陽月也。三陽者,太陽也。故足太陽病為腫、腰脽痛也,應正月三陽之候。脽,音誰。)正月陽氣出在上,而陰氣盛,陽未得自次也,故腫、腰脽痛也。(正月之候。

三陽雖出,而時令尚寒,陰氣尚盛,陽氣未有次第,以陰勝陽,故腫、腰脽痛,正以足太陽之脈,挾脊抵腰貫臀也。)病偏虛為跛者,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。所謂偏虛者,冬寒頗有不足者,故偏虛為跛也。(正月東風解凍,陽氣尚微,足太陽病,有或左或右,偏虛為跛者,應三陽不足於下也。

足太陽下行之脈,循髀膕,下出外踝之後,故有是證。跛,補火切。)所謂強上引背者,陽氣大上而爭,故強上也。(太陽之脈,下項挾背,若陽氣大上而爭,則與三陽之氣上升者同,故為強上引背也。)所謂耳鳴者,陽氣萬物,盛上而躍,故耳鳴也。(太陽支者,從巔至耳上角,陽邪上盛,故為耳鳴也。

)所謂甚則狂巔疾者,陽盡在上,而陰氣從下,下虛上實,故狂巔疾也。(巔,癲同。所謂甚者,言陽邪盛也。陽邪實於陽經則陽盡在上,陰氣在下,上實下虛,故當為狂癲之病。)所謂浮而聾者,皆在氣也。(陽實於上則氣壅為聾,亦以其脈至耳也。)所謂入中為喑者,陽盛已衰,故為喑也。

(聲由氣發,氣者陽也。陽盛則聲大,陽虛則聲微。若陽盛已衰,故喑瘂不能言也。)內奪而厥,則為喑俳,此腎虛也。(俳,廢也。內奪者,奪其精也。精奪則氣奪而厥,故聲喑於上,體廢於下。元陽大虧,病本在腎,腎脈上挾舌本,下走足心,故為是病。俳,當作「痱」,音沸。

)少陰不至者厥也。(此釋上文「內奪而厥」之義也。少陰者,腎脈也,與太陽為表裡。若腎氣內奪則少陰不至。少陰不至者,以陰虛無氣,無氣則陽衰致厥之由也。)少陽所謂心脅痛者,言少陽盛也。盛者,心之所表也。(少陽之脈,下胸中,循脅裡,故心脅痛者,言少陽之邪盛也,然少陽屬木,木以生火,故邪之盛者其本在膽,其表在心。表者,標也。

白話文:

經臟

足少陽經是足厥陰經的表裡經脈,所以足少陽經的病候反映在人迎脈上。肝經是足厥陰經,如果肝經活動過度,就會導致腰痛,無法彎腰或仰頭。(足厥陰經的支脈與足太陰經、足少陽經的經脈在腰骶部中髎、下髎之間交會,所以會引起腰痛。足厥陰經的脈氣不通暢會讓人腰痛,感覺腰部像拉滿弓弦一樣。)男子患睪丸腫痛,女子患少腹腫痛,(足厥陰經氣逆,就會導致睪丸腫痛或疝氣。女子少腹腫痛,也是疝氣的一種。)嚴重時會咽喉乾燥、面色灰暗、皮膚失去光澤。(肝經循行於喉嚨後面,上行至額部,其支脈從眼眶下部經過頰內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手陽明大腸經循行於泉穴,主司天氣,如果燥熱之邪過盛,也會與肝經病症相似。)這些都是肝經生病引起的症狀,(足厥陰經是肝經的經脈,所以這些病症都是肝經生病所致。)胸悶、嘔吐、腹瀉、陰囊腫痛、尿失禁、尿閉等,都是這些病症。(本經上行的經脈經過胃部,貫穿膈肌;下行的經脈經過生殖器,到達小腹部,所以會引起這些病症。)病情嚴重者,寸口脈的脈象比人迎脈大一倍;病情虛弱者,寸口脈反而比人迎脈小。(足厥陰經是足少陽經的裡經,所以病候反映在寸口脈上。)

太陽經所引起的腫脹、腰臀部疼痛,發生在正月,正月屬寅,寅屬太陽。(這是足太陽經六經病的意義。脽,指臀部。正月建寅,是三陽月。三陽指太陽經。所以足太陽經生病會導致腫脹、腰臀疼痛,符合正月三陽的氣候特徵。脽,音shūi。)正月陽氣上升於體表,而陰氣仍然很盛,陽氣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,所以會出現腫脹、腰臀疼痛。(正月的氣候特徵。)

雖然三陽之氣已經出現,但時令尚寒,陰氣仍然很盛,陽氣尚未按照順序運行,陰勝於陽,所以會出現腫脹、腰臀疼痛,這是因為足太陽經的經脈沿著脊柱到達腰部,貫穿臀部所致。病情偏虛弱的人會出現跛行,這是因為正月陽氣開始融化冰雪,地氣上升的緣故。所謂偏虛,是指冬季寒邪侵襲,身體陽氣不足,所以才會偏虛而導致跛行。(正月東風解凍,陽氣還很弱,足太陽經的病症,有的在左側,有的在右側,偏虛而導致跛行,是三陽之氣不足於下的緣故。)

足太陽經下行的經脈循行於大腿外側、膝蓋後面,向下到達外踝後面,所以會有這種症狀。跛,讀音為bǔ huǒ。所謂向上牽引背部的疼痛,是因為陽氣上升爭奪,所以向上牽引。 (太陽經的經脈從頸後部經過背部,如果陽氣大量上升爭奪,就會與三陽之氣上升相合,所以會出現向上牽引背部的疼痛。)所謂耳鳴,是因為陽氣充盈於萬物,上升而跳動,所以會耳鳴。(太陽經的支脈從頭頂到達耳上角,陽邪上盛,所以會出現耳鳴。)所謂嚴重時會出現狂躁癲癇,是因為陽氣全部在上面,而陰氣在下面,下虛上實,所以會出現狂躁癲癇。(巔,與癲同義。所謂嚴重,是指陽邪盛盛。陽邪實於陽經,則陽氣全部在上面,陰氣在下面,上實下虛,所以會出現狂癲病。)所謂浮腫而耳聾,都是由於氣機阻滯。(陽氣實於上則氣機阻滯而耳聾,也是因為其經脈到達耳朵的緣故。)所謂病情深入則會導致失音,是因為陽氣盛極而衰,所以會失音。

(聲音是由氣發出的,氣是陽氣。陽氣盛則聲音洪亮,陽氣虛則聲音微弱。如果陽氣盛極而衰,就會導致失音,不能說話。)精氣內耗而厥逆,則會導致失音和肢體癱瘓,這是腎氣虛弱所致。(俳,通痱,音fèi。內耗,指精氣耗損。精氣耗損則氣機受損而厥逆,所以聲音嘶啞,肢體癱瘓。元陽大虧,病根在於腎臟,腎經的經脈上行經過舌根,下行到達足心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俳,應作「痱」,音fèi。)少陰經的經氣不到達,就會出現厥逆。(這段文字解釋了上文「精氣內耗而厥逆」的含義。少陰經,是腎經,與太陽經為表裡關係。如果腎氣內耗,則少陰經的經氣不到達。少陰經的經氣不到達,是因為陰虛無氣,無氣則陽衰,從而導致厥逆。)少陽經所引起的心胸脅肋疼痛,是指少陽經的經氣過盛。(少陽經的經脈經過胸中,循行於脅肋內,所以心胸脅肋疼痛,是指少陽經的邪氣過盛,然而少陽屬木,木生火,所以邪氣過盛的根本原因在於膽經,而其表現則在於心經。表,指標誌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