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6)

1. 經臟

腎開竅於二陰,故為腸澼。)脊、股內後廉痛,痿厥,嗜臥,足下熱而痛,為此諸病。(足少陰之脈,自小趾斜趨足心,上腨出膕,上股內後廉,貫脊屬腎,故為此諸證。嗜臥者多陰少陽,精神匱也。腎者水臟,主津液,主臥與喘也。)灸則強食生肉,緩帶披髮,大杖重履而步。

(生肉,厚味也,味厚所以補腎。緩帶披髮,大杖重履而步,節勞也,安靜所以養氣。諸經不言此法,而惟腎經言之者,以真陰所在,精為元氣之根也。)盛者,寸口大再倍於人迎;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(足少陰為太陽之裡,故候在寸口。)心主,手厥陰心胞絡也,是動則病手心熱,臂肘攣急,腋腫,(皆本經之脈所及。

)甚則胸脅支滿,心中憺憺大動,(手厥陰出屬心包絡,循胸出脅故也。憺,音淡,動而不寧貌。)面赤,目黃,(心之華在面,目者心之使,故病則面赤。目黃。以上諸證,太陽司天,寒淫所勝,心火受病,亦如此也。)喜笑不休,(心在聲為笑。)是主脈所生病者,(心主脈也。

)煩心,心痛,掌中熱,為此諸病。(脈起心胸,入掌中也。)盛者,寸口大一倍於人迎;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(手厥陰為少陽之裡,故候在寸口。)三焦,手少陽也,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,嗌腫,喉痹。(渾渾焞焞,不明貌。三焦之脈上項,系耳後。故為是病。大陰在泉,亦同是病,蓋濕土所以勝水也。

焞,屯、吞二音。)是主氣所生病者,(三焦為水瀆之府,水病必由於氣也。)汗出,目銳眥痛,頰痛,耳後、肩、臑、肘、臂外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,為此諸病。(三焦出氣,以溫肌肉,充皮膚,故為汗出。其他諸病,皆本經之脈所及。)盛者,人迎大一倍於寸口;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
(手少陽為厥陰之表,故候在人迎。)膽,足少陽也,是動則病口苦,善太息,(膽病則液泄,故口苦。膽鬱則不舒,故善太息。)心脅痛,不能轉側,(足少陽之別,貫心循脅裡也。)甚則面微有塵,體無膏澤,(足少陽之別,散於面。膽木為病,燥金勝之,故面微有塵,體無膏澤,陽明在泉、司天,病亦如之。

)足外反熱,是為陽厥。(本經循脾陽,出膝外廉,下出外踝之前,故足外反熱。木病從火,故為陽厥。)是主骨所生病者,(膽味苦,苦走骨,故膽主骨所生病。又骨為幹,其質剛,膽為中正之官,其氣亦剛,膽病則失其剛,故病及於骨。凡驚傷膽者骨必軟,即其證也。)頭痛,頷痛,目銳眥痛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,馬刀俠癭,(馬刀,瘰癧也。

俠癭,俠頸之瘤屬也。)汗出,振寒瘧,(少陽居三陽之中,半表半裡者也,故陽勝則汗出,風勝則振寒為瘧。)胸、脅、肋、髀、膝外至脛,絕骨、外踝前及諸節皆痛,小趾次趾不用,為此諸病。(皆本經之脈所及也。)盛者,人迎大一倍於寸口;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
白話文:

經臟

腎臟的經脈開口於外生殖器,所以腸胃的積滯也會影響到腎。脊椎、大腿內側後緣疼痛、肌肉萎縮無力、嗜睡、腳底發熱疼痛,都是腎經受損的症狀。足少陰腎經從小趾外側斜行到足心,向上經過腿後側內緣,貫穿脊椎到達腎臟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嗜睡是因為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,精神衰弱。腎臟是主水液的臟器,主管津液,也主宰睡眠和呼吸。用艾灸治療可以增強食慾,喜歡吃生肉,可以頭髮蓬鬆,拄著拐杖,穿著厚重的鞋子走路。

吃生肉(也就是肥美的肉類),味道濃郁可以補腎。頭髮蓬鬆,拄著拐杖,穿著厚重的鞋子走路,都是為了減少勞動,保持安靜,以養護元氣。其他經脈都沒有提到這種治療方法,只有腎經提到,因為腎藏真陰,精氣是元氣的根本。腎經脈氣盛的時候,寸口脈大於人迎脈兩倍;虛的時候,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足少陰腎經是太陽膀胱經的裡經,所以要從寸口脈診斷。

心臟主管脈搏,手厥陰心包絡經與心臟相連,所以心包絡經脈氣失調會導致手掌心發熱、手臂肘關節攣縮疼痛、腋下腫脹(這些都是本經脈所經過的部位)。嚴重時會胸脅脹滿,心中煩躁不安(手厥陰心包絡經循行於胸腔,到達脅肋部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「憺」音同「淡」,指心神不安的樣子),臉紅,眼睛發黃(臉是心的外在表現,眼睛是心的使者,所以心臟病變會出現臉紅眼黃的症狀)。以上這些症狀,是因為太陽經當令,寒邪入侵,心火受損所致。患者會不停地發笑(笑是心的表現),這是心臟經脈受損的表現。心煩意亂,心痛,手掌心發熱,都是心經病變的症狀。心臟經脈起於胸腔,到達手掌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心經脈氣盛的時候,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一倍;虛的時候,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手厥陰心包絡經是少陽三焦經的裡經,所以要從寸口脈診斷。

三焦經是手少陽經,三焦經脈氣失調會導致耳聾、聲音含糊不清、咽喉腫脹、喉嚨阻塞(含糊不清是指聲音不明瞭,三焦經脈向上到達頸項,連接著耳後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大陰經脈也會有同樣的症狀,這是因為濕土之氣勝過水氣)。三焦經是水液代謝的通道,水液病變一定是氣機失調所導致的。患者會出汗、眼角疼痛、面頰疼痛、耳後、肩膀、上臂外側、肘關節、前臂外側都疼痛,小指和無名指活動不便,這些都是三焦經脈氣失調的症狀。三焦經脈氣外出體表溫煦肌肉,滋潤皮膚,所以會出汗。其他症狀都是本經脈所經過的部位。三焦經脈氣盛的時候,人迎脈大於寸口脈一倍;虛的時候,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。手少陽三焦經是厥陰心包絡經的表經,所以要從人迎脈診斷。

膽經是足少陽經,膽經脈氣失調會導致口苦、經常嘆氣(膽經病變會導致體液代謝紊亂,所以口苦;膽氣鬱結會導致情緒不舒暢,所以經常嘆氣)、心脅疼痛、無法翻身(足少陽膽經的支脈貫穿心臟,循行於脅肋部)。嚴重時,臉上會出現一些細小的粉塵狀斑點,皮膚沒有光澤(足少陽膽經的支脈散佈於面部,膽屬木,木氣病變則燥金之氣過盛,所以臉上出現斑點,皮膚乾燥無光澤)。足部外側發熱,這是陽厥(足少陽膽經循行於脾陽,從膝蓋外側向下到外踝前方,所以足部外側發熱。木氣病變則火氣旺盛,所以出現陽厥)。膽經病變會影響到骨骼(膽味苦,苦入骨,所以膽經病變會影響骨骼。骨骼是人體的支撐,其性質堅硬,膽是中正的臟腑,其氣也剛強,膽經病變就會失去其剛強之氣,所以病變會影響到骨骼。凡是受驚嚇傷到膽經的,骨骼都會變軟,這是其症狀)。患者會頭痛、頷部疼痛、眼角疼痛、鎖骨上方腫痛、腋下腫脹、頸部淋巴結腫大(瘰癧和頸部腫瘤),出汗、畏寒發冷(少陽經在三陽經之中,半表半裡,所以陽氣盛則出汗,風邪盛則畏寒發冷)。胸部、脅肋部、大腿外側、膝蓋外側、脛骨外側、踝關節外側等部位疼痛,小趾和無名指活動不便,這些都是足少陽膽經脈氣失調的症狀。膽經脈氣盛的時候,人迎脈大於寸口脈一倍;虛的時候,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