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4)

1. 經臟

)病至則惡人與火,聞木聲則惕然而驚,心欲動,獨閉戶塞牖而處,甚則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,(病至而惡人者,陽明厥逆則喘而惋,惋則惡人也。惡火者,邪客陽明則熱甚也。聞木音而驚者,土惡木也。欲閉戶而處者,陰陽相薄而陰勝陽也。欲上高而歌者,陽勝則四肢實也。

棄衣而走者,熱甚於身也。)賁響腹脹,是為骭厥。(賁響,腸胃雷鳴也。骭,足脛也。陽明之脈,自膝臏下脛骨外廉,故為脛骭厥逆。骭,音干。)是主血所生病者,(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,主血所生病也。)狂瘧,溫淫汗出,鼽衄,口喎唇胗,頸腫,喉痹,(喎,歪也。

胗,瘡也。陽明熱勝則狂,風勝則瘧,溫氣淫泆,則汗出、鼽衄、口喎等症,皆陽明經脈之所及也。鼽,音求。衄,女六切。喎,孔乖切,胗,音疹。)大腹水腫,胃在中焦,土病則不能制水也。)膝臏腫痛,循膺乳、氣街、股、伏兔、骭外廉、足跗上皆痛,中趾不用。(陽明脈從缺盆下乳內廉,挾臍腹前陰由股下足,以入中趾,故為病如此。

)氣盛則身以前皆熱,其有餘於胃,則消穀善飢,溺色黃;(此陽明實熱在經在臟之辨也。)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,胃中寒則脹滿,為此諸病。(此陽明虛寒在經、在臟之辨也。)盛者,人迎大三倍於寸口;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(足陽明為太陰之表,三陽也,故盛衰見於人迎。

)脾,足太陰也,是動則病舌本強,食則嘔,(脾脈連舌本,故強。脾病則不連,故嘔。)胃脘痛,腹脹,善噫,(脾脈入腹,屬脾絡胃,故為痛為脹。噫,噯嘆聲,陰盛而上走於陽明,故氣滯而為噫。)得後與氣,則快然如衰,(脾氣通也。)身體皆重。(脾主肌肉也。厥陰在泉,木勝克脾,亦如是也。

)是主脾所生病者,(足太陰土也。)舌本痛,體不能動搖,食不下,煩心,心下急痛,溏,瘕,泄,水閉,黃疸,不能臥,強立,股膝內腫,厥,足大趾不用,為此諸病。(太陰脈支者上膈,注心中,故為煩心心痛。脾寒則為溏泄。脾滯則為癥瘕。脾病不能制水,則為泄,為水閉,黃疸,不能臥。

脾脈起於足拇,以上膝股內廉,故為腫為厥,為大趾不用諸病。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亦病於脾也。)盛者,寸口大三倍於人迎;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。(足太陰為陽明之裡,三陰也,故脈之盛衰候於氣口。)心,手少陰也,是動則病嗌乾,心痛,渴而欲飲,(本經支者從心系上挾咽,故為嗌乾,心痛。心火炎則心液耗,故渴而欲飲。

)是為臂厥。(手少陰循臂內後廉,出小指之端,故為臂厥。手太陰脈行肘臂間,亦為臂厥。)是主心所生病者,(手少陰經心所生病也。目黃,脅痛,臑臂內後廉痛,厥,掌中熱痛,為此諸病。(少陰之脈系目系,故目黃;出腋下,故脅痛;循臑臂內入掌內後廉,故為熱痛諸病。

白話文:

經臟

病情嚴重時,患者會厭惡人群和火,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恐,心神不安,獨自關閉門窗居住;病情更甚者,則想爬到高處唱歌,脫掉衣服奔跑。(厭惡人群是因為陽明經氣逆亂導致喘息並伴隨痛苦表情,痛苦的表情就是厭惡人群的表現;厭惡火是因為邪氣侵犯陽明經,導致發熱;聽到木頭聲音而驚恐,是因為土克木,土受損害;想關閉門窗居住,是因為陰陽失調,陰氣過盛;想爬到高處唱歌,是因為陽氣過盛,四肢感覺充實;脫掉衣服奔跑,是因為身體過熱。)腹部隆隆作響且脹滿,這是脛厥。(腹部隆隆作響是腸胃鳴叫的聲音;脛指小腿脛骨;陽明經脈循行於膝蓋髕骨下方脛骨外側,故名脛厥。脛音同乾。)這主要是血所引起的疾病。(陽明經氣血充足,所以主要與血相關的疾病。)狂躁、瘧疾、溫熱病引起的汗出、鼻出血、口角歪斜、唇瘡、頸腫、喉嚨阻塞。(歪斜指口角歪斜;瘡指唇瘡;陽明經熱盛則狂躁,風邪盛則瘧疾,溫熱之氣瀰漫則汗出、鼻出血、口角歪斜等症狀,這些都是陽明經脈循行經過的部位。鼽音同求;衄,音女六;喎,音孔乖;胗,音疹。)大腹水腫,因為胃在中焦,脾土受損就不能控制水液了。膝蓋髕骨腫痛,沿著胸脅乳房、氣街(經脈循行路線)、大腿內側、伏兔穴(經脈循行路線)、小腿外側、足跗(腳背)以上都疼痛,中趾不能活動。(陽明經脈從鎖骨下緣經過乳房內側,沿著腹部前側、陰部、大腿內側到足部,進入中趾,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。)氣盛則身體前部都發熱,如果熱邪過盛於胃,則消化食物很快又感到飢餓,小便顏色發黃。(這是陽明經實熱在經絡和臟腑的區別。)氣不足則身體前部都發冷,胃寒則脹滿,出現這些疾病。(這是陽明經虛寒在經絡和臟腑的區別。)氣盛者,人迎脈大於寸口脈三倍;氣虛者,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。(足陽明經是太陰經的外表,屬於三陽經,所以盛衰情況表現在人迎脈上。)

脾,屬足太陰經,它若功能失調則會出現舌根強硬,進食則嘔吐。(脾經脈絡舌根,所以舌根強硬;脾病則經絡不通,所以嘔吐。)胃脘疼痛、腹部脹滿、善於噯氣。(脾經脈入腹,與胃相連,所以疼痛脹滿;噯氣,指呃逆聲,陰氣過盛而上逆於陽明經,所以氣機阻滯而出現噯氣。)得到治療後,氣機通暢,感覺像病癒了一樣,全身沉重。(脾主肌肉;厥陰司天,木氣過盛克脾,也是如此。)這主要是脾臟引起的疾病。(足太陰屬土。)舌根疼痛、身體不能活動、食慾不振、煩躁、心下部急痛、大便稀溏、腹部腫塊、腹瀉、水腫、黃疸、不能平臥、強行站立、大腿膝蓋內側腫脹、厥逆、足大趾不能活動,會出現這些疾病。(太陰經脈支別上達膈肌,連接心臟,所以煩躁心痛;脾寒則大便稀溏;脾氣鬱滯則腹部腫塊;脾病不能制水,則腹瀉、水腫、黃疸,不能平臥;脾經脈起於足拇趾,向上經過膝蓋大腿內側,所以腫脹、厥逆、大趾不能活動等症狀;厥陰司天,風邪侵襲,也會導致脾病。)氣盛者,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三倍;氣虛者,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(足太陰經是陽明經的內裡,屬於三陰經,所以脈象的盛衰在寸口脈上反映。)

心,屬手少陰經,它若功能失調則會出現咽喉乾燥、心痛、口渴想喝水。(本經脈絡從心臟連繫向上經過咽喉,所以咽喉乾燥、心痛;心火旺盛則津液耗損,所以口渴想喝水。)這是臂厥。(手少陰經循行於手臂內側後緣,到達小指末端,所以稱為臂厥;手太陰經脈行於肘臂之間,也會出現臂厥。)這主要是心臟引起的疾病。(手少陰經與心臟相關的疾病。)眼睛發黃、脅肋疼痛、上臂內側後緣疼痛、厥逆、手掌心熱痛,會出現這些疾病。(少陰經脈連繫眼睛,所以眼睛發黃;從腋下經過,所以脅肋疼痛;循行於上臂內側進入手掌內側後緣,所以出現熱痛等症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