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1)

1. 陰陽

)沉而石者,是腎氣內著也。(沉而石,沉甚而堅也。陰中無陽,則腎氣不達,故內著不行也。)怯然少氣者,是水道不行,形氣消索也。(精所以成形,所以化氣,水道不行則形氣消索,故怯然少氣也。)咳嗽煩冤者,是腎氣之逆也。(水臟空虛則上竅母氣,故令人咳嗽煩冤,是腎氣之上逆也。

)一人之氣,病在一臟也。(此一人之氣,病在腎之一臟耳。即如頭痛者,以水虧火炎也;筋攣者,腎水不能養筋也;骨重者,腎主骨也;噦噫者,腎氣上貫肝膈,陰氣逆也;腹滿者,水邪侮土也;時驚者,腎藏志,志失則驚也;不嗜臥者,陰虛目不瞑也。病皆本於腎也。

)於此有人焉,四肢解墮,喘咳血泄,診之以為傷肺,切脈浮大而緊,粗工砭石病愈,多出血,血止身輕。欲知其解,脈浮大虛者,是脾氣之外絕去胃,外歸陽明也。(此言脾病之疑似也。夫脾屬陰,為胃之裡;胃屬陽,為脾之表。今脈來浮大而虛,則外有餘,內不足,是脾氣之外絕於胃也。

脾已去胃,故氣歸陽明而脈見如此。陽明常多氣多血,粗工砭石而愈者,正所以泄陽明之邪實耳。)夫二火不勝三水,是以脈亂而無常也。(二火,謂二陽臟,心、肺居於膈上也。三水,謂三陰臟,肝、脾、腎居於膈下也。此五臟之象,陰多於陽,故曰:「二火不勝三水」。

是以脾為陰土,須賴火生,今之脾氣去胃,外絕陽明,故脈亂無常者,以脾中無胃氣也。)四肢解墮,此脾精之不行也。(脾主四肢也。)喘咳者,是水氣並陽明也。(脾病不能制水,則水邪泛溢,並於胃腑,氣道不利,故為喘為咳。蓋五臟六腑,皆能令人咳也。)血泄者脈急,血無所行也。

(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也。脈之急疾,由於氣亂,氣亂則血亂,故注泄於便,無所正行矣。血不守中,主在脾也。)若以為傷肺者,由失以狂也。不引比類,是知不明也。(狂,妄也。不引比類,故因喘咳為傷肺,是知之不明也。若參合脈證而求之,則病在脾而不在肺,可類察之矣。

)夫傷肺者,脾氣不守,胃氣不清,經氣不為使,真臟壞決,經脈旁絕,五臟漏泄,不衄則嘔,此二者不相類也。(此明傷肺之候也。肺金受傷,竊其母氣,故脾不能守。人受氣於谷,谷入於胃,以傳於肺,肺病則穀氣無以行,故胃不能清。肺者,所以行營衛,通陰陽,肺傷則營衛俱病,故經氣不為使。

真臟,言肺臟也。肺臟損壞則治節不通,以致經脈有所偏絕而五臟之氣皆失其守,因為漏泄,故不衄血於鼻則嘔血於口,此其在脾在肺,所本不同,故二者不相類也。按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腎皆為陰也,發明三陰為病之義不及心、肝二臟者,蓋心為君主,邪不可傷,傷則死矣;肝為將軍之官,本氣多強,亦不詳言其病也。

白話文:

陰陽

身體沉重如石,這是腎氣鬱結不通的表現。身體沉重且堅硬,是因為陰中缺乏陽氣,腎氣無法運行,所以內在鬱結不通。身體虛弱、氣短,是因為水道不通,導致形體精氣消耗殆盡。精氣是構成形體和化生氣血的根本,水道不通則形體精氣消耗,所以會感到虛弱氣短。咳嗽煩悶,這是腎氣逆亂的表現。水臟虛弱,則上焦的母氣不足,所以會導致咳嗽煩悶,這是腎氣逆亂的表現。

人的疾病往往集中在某一個臟器。比如說,頭痛是因水虧火盛;筋攣是腎水不能滋養筋脈;骨重是腎主骨的表現;呃逆是腎氣上逆衝擊肝膈,陰氣逆亂;腹脹是水邪侵犯脾土;驚悸不安是腎藏志,心志失常;不愛睡覺是陰虛導致眼睛不能閉合。這些疾病的根源都在於腎。

有些人四肢無力下垂,喘咳吐血,診斷為肺傷,脈象浮大而緊。粗心的醫生用砭石治療,病人雖然痊癒,但出血很多,血止後身體輕便。要了解其原因,脈象浮大而虛,說明脾氣外溢,離開了胃,而歸於陽明經。這是脾病的疑似症狀。脾屬陰,為胃之裡;胃屬陽,為脾之表。現在脈象浮大而虛,說明外有餘,內不足,脾氣外溢離開了胃。

脾氣離開胃,所以氣歸於陽明經,脈象因此呈現這種狀態。陽明經通常氣血充盛,粗心的醫生用砭石治療而痊癒,正是因為泄去了陽明經的邪氣和實熱。兩個陽性臟器(心、肺)抵不過三個陰性臟器(肝、脾、腎),所以脈象紊亂無常。兩個陽性臟器指心、肺,位於膈膜之上;三個陰性臟器指肝、脾、腎,位於膈膜之下。五臟的陰陽比例,陰多於陽,所以說「二火不勝三水」。

因此,脾作為陰土,需要依靠火來滋生,現在脾氣離開胃,外溢到陽明經,所以脈象紊亂無常,是因為脾中缺乏胃氣。四肢無力下垂,這是脾精運行不暢的表現,脾主四肢。喘咳是水氣侵犯陽明經的表現。脾病不能制約水,則水邪泛濫,侵犯胃腑,氣道不通暢,所以會喘咳。事實上,五臟六腑都能引起咳嗽。吐血是因為脈象急促,血液運行失常。經脈是運行氣血和調節陰陽的通道。脈象急促,是因為氣亂,氣亂則血亂,所以血液洩瀉於大便,不能正常運行。血液不能守在中焦,其主在脾。

如果認為是肺傷,那是妄加揣測。不參考類似病例,是診斷不明智的。妄加揣測,不參考類似病例,所以單憑喘咳就判斷為肺傷,是診斷不明智的。如果結合脈象和證狀來分析,則疾病在脾而非肺,可以類比推斷。

肺傷的症狀是:脾氣不能守中,胃氣不清,經氣不能運作,臟器受損,經脈不通,五臟氣血洩漏,不是鼻出血就是嘔血,這兩種情況並不相同。這是肺傷的表現。肺金受損,奪取了母氣,所以脾不能守中。人體從飲食中獲得氣,食物進入胃,再傳輸到肺,肺病則食物之氣無法通行,所以胃氣不清。肺負責運行營衛之氣,通調陰陽,肺傷則營衛俱病,所以經氣不能運作。

真臟是指肺臟。肺臟受損,則氣機不通,導致經脈不通,五臟之氣都失去其位置,導致洩漏,所以不是鼻出血就是嘔吐出血,這兩種情況的病因不同,所以並不相同。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腎都屬陰,闡述三陰臟器疾病時,沒有提及心、肝二臟,是因為心為君主之臟,邪氣不可侵犯,一旦受傷則死亡;肝為將軍之官,本氣強盛,所以也不詳細說明其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