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20)
卷四 (20)
1. 陰陽
)外無期,內無正,不中經紀,診無上下。(三陽並至,倏如風雨,故外無證據可期,內無名目可正。病變之至,不中於經常綱紀,故其證也。亦無上下一定之法。)蓋三陽者,至陽也。積並則為驚,病起疾風,至如礔礪,九竅皆塞,陽氣滂溢,干嗌喉塞。(太陽為至盛之陽,故曰「至陽」。
若諸陽更為積並,則陽盛之極,心傷陰氣。手太陽之陰,心也;足太陽之陰,腎也。心傷其神,腎傷其志,則為驚駭、疾風、礔礪,皆速暴之謂,其為九竅嗌喉之干塞者,以手太陽、手足少陰之脈皆循咽喉也。)並於陰則上下無常,薄為腸澼。(陰,臟也。陽邪自表入臟,並聚於陰,則或上或下,亦無定診。
若留薄下焦,則為腸澼而下痢。)此謂三陽直心,坐不得起臥者,便身全三陽之病。(直心,謂邪氣直衝心膈也。手太陽之脈,循臂外廉,出繞肩胛、交肩上,入缺盆,絡心;足太陽之脈,挾脊貫臀,入膕中,其別者散之腎,循膂,當心入散,故凡病邪氣直心,及坐不得起,起不得臥者,便身全三陽之病也。按,三陽之邪多自外入,故傷寒家多有直心、不得起臥之證,凡診外感者不可不察也。
)病傷五臟,筋骨以消。(邪並於陽則陽病,並於陰則陰病。陰陽俱病,故傷五臟。臟傷於內,則筋骨消於外也。)腎且絕,惋惋日暮,從容不出,人事不殷。(腎與足太陽為表裡,至陰之臟也。如三陽並至而病傷五臟,則精虛氣竭,筋骨以消矣。且太陽傳裡,必至少陰,是以腎氣受傷,真陰且絕,故惋惋不已,憂疑終日,宜其窘窘乎從容之不出,岌岌乎人事之不殷也。
然則陽邪之至,害必歸陰,五臟之傷,窮必及腎,此所謂陰陽、表裡、上下、雌雄相輸應也。)
脾虛浮似肺,腎小浮似脾,肝急沉散似腎,此皆工之所時亂也。(脾本微耎,病而虛浮,則似肺矣;腎本微沉,病而小浮,則似脾矣;肝本微弦,病而急沉散,則似腎矣。脈有相關,不能辨之,則以此作彼,所以時多惑亂也。浮而緩曰脾,浮而短曰肺,小浮而滑曰心,急緊而散曰肝,搏沉而滑曰腎,五臟脈體,不可不明也。
)於此有人焉頭痛,筋攣骨重,怯然少氣,噦噫,腹滿,時驚,不嗜臥,脈浮而弦,切之石堅。欲知其解,年長則求之於腑,年少則求之於經,年壯則求之於臟。(言腎病之疑似也。脈浮類肺,脈弦類肝,脈石堅類腎,當比異別類也。
夫年長者每多口味,六腑所以受物,故當求之於腑,以察其過;年少者每多風寒勞倦,所受在經,故當求之於經,以察其傷;年壯者多縱房欲,五臟所以積精,故當求之於臟,以察其虛實。)夫浮而弦者,是腎不足也。(腎脈宜沉,浮則陰虛,水以生木,弦則氣泄,故為腎之不足。
白話文:
陰陽
病情變化莫測,無法預知,內無固定病名可準確診斷,也無上下部位的固定診斷方法。三種陽氣同時到達,如同風雨般迅速,所以外在沒有明顯的徵兆可以預測,內在也沒有明確的病名可以確定。疾病的變化,不遵循常規的規律,因此症狀表現也無一定規律。這三種陽氣,都是至陽之氣,積聚在一起就會引起驚恐,疾病發作迅速,如同刀石般銳利,九竅都阻塞,陽氣充盈,阻塞咽喉。太陽是至盛的陽氣,所以稱之為「至陽」。
如果幾種陽氣都積聚在一起,則陽氣過盛,就會損傷陰氣。手太陽的陰屬心,足太陽的陰屬腎。心受損傷則神志不安,腎受損傷則意志消沉,就會出現驚恐、疾風、刀石般的症狀,這些都是快速暴發的疾病,之所以會造成九竅和咽喉阻塞,是因為手太陽經和手足少陰經都循行於咽喉。陽邪與陰氣交集,則病症部位不定,輕則為腸瀉。陰指臟腑。陽邪從體表進入臟腑,與陰氣交集,則病症部位或在上或在下,沒有固定的診斷方法。如果停留在下焦,就會引起腸瀉和下痢。所謂三陽直衝心臟,病人坐臥不能自如,就是全身都患有三陽之病。直衝心臟,是指邪氣直衝心膈。手太陽經循行於手臂外側,繞過肩胛骨,到達肩上,進入鎖骨上窩,絡於心;足太陽經沿脊柱,穿過臀部,進入膕窩,分支到達腎,沿脊柱,經過心臟,所以凡是邪氣直衝心臟,坐臥不能自如的,都是全身患有三陽之病。三陽之邪多由外入,因此傷寒病多有直衝心臟,坐臥不安的症狀,診斷外感疾病時不可不注意。
疾病損傷五臟,則筋骨消瘦。邪氣與陽氣交集則陽氣受損,與陰氣交集則陰氣受損。陰陽都受損,就會損傷五臟。臟腑受損於內,則筋骨消瘦於外。腎氣將絕,憂慮煩悶,整天萎靡不振,對人事也提不起興趣。腎與足太陽經表裡相通,是至陰之臟。如果三陽同時發病,損傷五臟,則精氣耗竭,筋骨消瘦。而且太陽經傳至少陰經,因此腎氣受損,真陰將絕,所以憂慮煩悶不止,整天愁眉苦臉,所以才會萎靡不振,對人事也提不起興趣。
因此陽邪的侵犯,危害最終會波及陰氣,五臟受損,最終會損及腎臟,這就是陰陽、表裡、上下、雌雄相互影響的道理。
脾虛浮腫像肺,腎略微浮腫像脾,肝急迫下陷像腎,這些都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症狀混亂的表現。脾本質上是柔軟的,生病虛浮,則像肺;腎本質上是下沉的,生病略微浮腫,則像脾;肝本質上是弦緊的,生病急迫下陷,則像腎。脈象有相互關聯,不能辨別,則會將此誤為彼,所以常常會感到困惑。浮而緩的脈象是脾,浮而短的是肺,略浮而滑的是心,急促緊弦的是肝,沉而滑的是腎,五臟的脈象,不可不明瞭。
有人頭痛,筋攣骨重,氣虛膽怯,呃逆,腹脹,時而驚恐,不喜歡臥床,脈象浮而弦,按之堅硬如石。想要知道如何治療,老年人要從腑尋找原因,年輕人要從經絡尋找原因,壯年人要從臟腑尋找原因。這是說腎臟疾病的疑似情況。脈象浮似肺,脈象弦似肝,脈象堅硬似腎,需要比較分析區別。
老年人經常飲食過多,六腑是容納食物的場所,所以要從腑尋找原因,觀察其過度;年輕人經常感受風寒勞累,病邪侵犯經絡,所以要從經絡尋找原因,觀察其受損情況;壯年人多縱欲,五臟是積蓄精氣的場所,所以要從臟腑尋找原因,觀察其虛實情況。脈象浮而弦,這是腎氣不足。腎脈應該沉,浮則陰虛,水生木,弦則氣泄,所以是腎氣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