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8)

1. 陰陽

)三陰者,六經之所主。(三陰,太陰也。三陰之臟,脾與肺也。肺主朝會百脈,脾為萬物之母,故三陰為六經之主。)交於太陰,伏鼓不浮,上空志心;(交於太陰,謂三陰脈至氣口也。肺主輕浮,脾主和緩,其本脈也。今見伏鼓不浮,則陰盛陽衰矣,當病上焦空虛,而脾肺之志,以及心神為陰所傷,皆致不足,故曰「上空志心」。志,臟之志也。

)二陰至肺,其氣歸膀胱,外連脾胃;(二陰至肺者,言腎脈之至氣口也。二陰搏至,腎沉不浮者是也。腎脈上行,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出氣口,是「二陰至肺」也。腎主水,得肺氣以行降下之令,通調水道,其氣歸膀胱也。肺在上,腎在下,脾胃居中,主其升降之柄,故曰「外連脾胃」也。

外者,腎對脾言,即「三陰為表,二陰在裡」之義。)—陰獨至,經絕氣浮,不鼓鉤而滑。(一陰獨至,厥陰脈勝也。厥陰本脈,當耎滑弦長,陰中有陽,乃其正也。若一陰獨至,則經絕於中,氣浮於外,故不能鼓鉤而滑,而但弦無胃,生意竭矣。)此六脈者,乍陰乍陽,交屬相併,繆通五臟,合於陰陽。

(六脈者,乍陰乍陽,皆至於手太陰,是寸口之脈可以交屬相併,繆通五臟,故能合於陰陽也。)先至為主,後至為客。(六脈之交,至有先後,有以陰見陽者,有以陽見陰者。陽脈先至,陰脈後至,則陽為主而陰為客;陰脈先至,陽脈後至,則陰為主而陽為客。此「先至為主,後至為客」之謂也。

然至有常變,變有真假,常陽變陰,常陰變陽。常者主也,變者客也。變有真假,真變則殆。假變無虞。真者主也。假者客也。客主之義,有脈體焉,有運氣焉,有久暫焉,有逆順焉,有主之先而客之後者焉。診之精妙,無出此矣,肺豈易言哉!)三陽為父,(此詳明六經之貴賤也。

太陽總領諸經,獨為尊大,故稱為父。)二陽為衛,(捍衛諸經陽氣也。)一陽為紀,(紀於二陽之間,即「少陽為樞」之義也。)三陰為母,(太陰滋養諸經,故稱為母。)二陰為雌,(少陰屬水,水能生物,故曰「雌」,亦「二陰為里」之義也。)一陰為獨使。(使者,交通始終之謂。

陰盡陽生,惟厥陰主之,故為獨使。)二陽一陰,陽明主病,不勝一陰,脈耎而動,九竅皆沉;(此下言諸經合病,有勝制也。二陽,土也。一陰,木也。陽明、厥陰相薄,則肝邪侮胃,故陽明主病,不勝一陰。耎者,胃氣也。動者,肝氣也。土受木邪,則耎而兼動也。九竅之氣,皆陽明所及,陽明病則胃氣不行,故九竅皆為沉滯不通利矣。

)三陽一陰,太陽脈勝,一陰不能止,內亂內臟,外為驚駭;(三陽一陰,膀胱與肝合病也。肝木生火,而膀胱以寒水侮之,故太陽脈勝,一陰肝氣雖強,不能禁止,由是而風寒相挾,內亂五臟,肝氣受傷,故發為驚駭之病。)二陰二陽,病在肺,少陰脈沉,勝肺傷脾,外傷四肢;(二陰,手少陰也。

白話文:

陰陽

三陰是六經的主宰。(三陰,指太陰經。三陰所屬的臟腑是脾和肺。肺主導全身經脈的氣血運行,脾是萬物的根本,所以三陰為六經之主。)三陰經脈交匯於太陰經的氣口,脈象沉伏不浮動,上焦則感到空虛,心神不足。(三陰脈交匯於太陰,指的是三陰經脈到達氣口的意思。肺氣輕浮,脾氣平和緩慢,這是它們經脈的本性。如今脈象沉伏不浮,則陰盛陽衰,應是上焦虛弱,脾肺的機能以及心神都受到陰邪的損傷,導致氣血不足,所以稱為「上焦空虛,心神不足」。「志」指的是臟腑的功能。)

二陰經脈到達肺部,其氣歸屬於膀胱,並與脾胃相連。(二陰至肺,指的是腎經脈到達氣口的意思。二陰脈搏動沉伏不浮,這是腎經的表現。腎經向上運行,直行經絡由腎上貫穿肝臟和膈肌,進入肺部,到達氣口,這就是「二陰至肺」。腎主水,依靠肺氣來調節下降,通調水道,其氣歸於膀胱。肺在上,腎在下,脾胃居中,主宰著人體氣機的升降,所以說「外連脾胃」。「外」指的是腎相對脾而言,也就是「三陰在表,二陰在裡」的意思。)只有一陰經脈獨盛,經絡氣血運行不暢,脈象浮滑。(一陰獨盛,指的是厥陰經脈過盛。厥陰經脈本應柔緩、弦長,陰中含陽,這是正常的。如果只有一陰獨盛,則經絡氣血運行不通暢,氣血浮於外,所以脈象不沉實而浮滑,弦細無力,生命力衰竭。)這六條經脈,陰陽交替,相互聯繫,貫通五臟,符合陰陽的規律。

(六脈,陰陽交替,都到達手太陰經,所以寸口脈可以反映出經脈的相互聯繫,貫通五臟,所以能符合陰陽的規律。)先到的經脈為主,後到的經脈為客。(六脈的交會,有先後之分,有的以陰顯陽,有的以陽顯陰。陽脈先到,陰脈後到,則陽為主而陰為客;陰脈先到,陽脈後到,則陰為主而陽為客。這就是「先至為主,後至為客」的意思。

然而,脈象有常態和變化,變化有真假之分,常陽可變陰,常陰可變陽。常態為主,變化為客。變化有真假,真的變化則危險,假的變化則無礙。真的變化為主,假的變化為客。客主之義,體現在脈象的形態、氣血的運行、時間的長短、順逆的變化以及主脈先到客脈後到等方面。診脈的精妙,莫過於此,豈是容易說清楚的!)三陽為父,(這是說明六經的貴賤。

太陽經統領諸經,獨具尊貴地位,所以稱為父。)二陽為衛,(捍衛諸經的陽氣。)一陽為樞紐,(居於二陽之間,也就是「少陽為樞」的意思。)三陰為母,(太陰經滋養諸經,所以稱為母。)二陰為雌,(少陰屬水,水能生萬物,所以稱為「雌」,也是「二陰在裡」的意思。)一陰為獨使。(使者,指主導陰陽轉化的意思。

陰氣盡而陽氣生,唯有厥陰經主導這個過程,所以稱為獨使。)二陽一陰相搏,陽明經主病,不能勝過一陰,脈象柔弱而動,九竅皆閉塞沉滯;(這是說諸經合病,有相互克制。二陽屬土,一陰屬木。陽明、厥陰相搏,則肝邪犯胃,所以陽明經主病,不能勝過一陰。柔弱指的是胃氣虛弱,動指的是肝氣亢盛。土受木邪,則脈象柔弱而兼有動盪。九竅之氣,都屬於陽明經所主管,陽明病則胃氣不通,所以九竅皆沉滯不通。)三陽一陰相搏,太陽經脈盛,一陰不能制止,內亂五臟,外見驚恐;(三陽一陰,膀胱與肝合病。肝木生火,而膀胱以寒水克之,所以太陽經脈盛,一陰肝氣雖強,不能制止,因此風寒相夾,內亂五臟,肝氣受傷,所以出現驚恐之症。)二陰二陽相搏,病在肺,少陰脈沉,勝過肺而傷及脾,外見四肢受損;(二陰,手少陰經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