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4)

1. 陰陽

若強力入房,尤傷精髓。髓者骨之充,骨者髓之府,精髓耗傷,故高骨壞而不為用。)凡陰陽之要,陽密乃固。(陽為陰之衛,陰為陽之宅。必陽氣閉密於外,無所妄耗,則邪不能害,而陰氣完固於內,此培養陰陽之要也。)兩者不和,若春無秋,若冬無夏,因而和之,是謂「聖度」。

(兩,陰陽也。不和,偏病也。)故陽強不能密,陰氣乃絕。(強,亢也。孤陽獨用,不能固密,則陰氣耗而竭絕也。)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;(平,即靜也。秘,即固也。人生所賴,惟精與神。精以陰生,神從陽化,故陰平陽秘,則精神治矣。)陰陽離決,精氣乃絕。(決,絕也。

有陽無陰則精絕,有陰無陽則氣絕。兩相離決,非病則亡,正以見陰陽不可偏廢也。)因於露風,乃生寒熱。(上文言風瘧、風客淫氣,皆未悉風之為義,故此復言之而並及四時之邪也。因露於風者,寒邪外侵,陽氣內拒,陰陽相簿,故生寒熱。)春傷於風,邪氣留連,乃為洞泄;(春傷於風,木邪勝也,留連既久,則剋制脾土,故為洞泄。

)夏傷於暑,秋為痎瘧;(夏傷暑邪,若不即病而留延至秋,寒鬱為熱,故寒熱交爭,而為痎瘧。)秋傷於濕,上逆為咳,發為痿厥;(濕土用事於長夏之末,故秋傷於濕也。秋氣通於肺,濕鬱成熱則上乘肺金,故氣逆而為咳嗽。傷於濕者,下先受之,則為痿為厥。痿多屬熱,厥則因寒也。

)冬傷於寒,春必溫病。(冬傷寒邪,則寒毒藏於陰分,至春夏陽氣上升,新邪外應,乃為溫病。藏精者生,不藏者死。)四時之氣,更傷五臟。(風暑寒濕,迭相勝負,故四時之氣,更傷五臟,然時氣外傷,陽邪也,五臟內應,陰氣也,惟內不守而後外邪得以犯之,所以明陰氣不守之為病。)陰之所生,本在五味;陰氣五宮,傷在五味。

(此下言陰之所以生者在五味,而所以傷者亦在五味也。五宮,五臟也。味得地氣,故能生五臟之陰。若五臟不節,則各有所克,反傷其陰矣。)味過於酸,肝氣以津,脾氣乃絕;(津,溢也,酸入肝,過於酸則肝氣溢。酸從木化,木實則剋土,故脾氣乃絕。)味過於咸,大骨氣勞,短肌,心氣抑;(鹹入腎,腎主骨。

過於咸則傷腎,故大骨氣勞。勞,困劇也。咸走血,血傷故肌肉短縮。咸從水化,水勝則剋火,故心氣抑。)味過於甘,心氣喘滿,色黑,腎氣不衡;(甘入脾,過於甘則滯緩上焦:故心氣喘滿。甘從土化,土勝則水病,故黑色見於外,而腎氣不衡於內。衡,平也。)味過於苦,脾氣不濡,胃氣乃厚;(苦入心,過於苦則心陽受傷而脾失所養,氣乃不濡。

濡,潤也。脾氣不濡則胃氣留滯,故曰「乃厚」。厚者,脹滿之謂。)味過於辛,筋脈沮弛,精神乃殃。(辛入肺,過於辛則肺氣乘肝。肝主筋,故筋脈沮弛。辛散氣則精神耗傷,故曰「乃殃」。)是故謹和五味,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,腠理以密,如是則氣骨以精,謹道如法,長有天命。(五味入口藏於胃,以養五臟氣,故當謹和五味,則骨正筋柔,氣血以流。

白話文:

陰陽

若過度房事,則會嚴重損傷精髓。精髓是骨骼的充盈物質,骨骼是精髓的居所,精髓耗損,就會導致骨骼衰敗而失去功能。總之,陰陽調和的關鍵在於陽氣的閉藏。陽氣是陰氣的保護者,陰氣是陽氣的住所。必須使陽氣閉藏於體表,避免妄耗,這樣邪氣就無法入侵,陰氣才能在體內完好地保存,這就是調養陰陽的關鍵。陰陽二者如果不和諧,就像春天沒有秋天,冬天沒有夏天一樣。使陰陽協調,就是所謂的「聖人境界」。

陰陽二者不協調,就會導致疾病。所以,陽氣過盛而不能閉藏,陰氣就會衰竭。陽氣過盛,獨自運作,不能閉藏,就會導致陰氣耗竭。陰平陽秘,精神才能調和;陰陽分離,精氣就會衰竭。

有陽氣而無陰氣則精氣衰竭,有陰氣而無陽氣則氣息衰竭。陰陽二者分離,不是生病就是死亡,正是說明陰陽不可偏廢。因受風寒,就會產生寒熱症狀。先前提到風瘧、風邪淫氣,還沒有完全闡述風的病理,所以這裡再次說明,並提及四季的邪氣。由於暴露在風中,寒邪入侵體表,陽氣內部抵抗,陰陽相爭,就會產生寒熱。春季受風寒侵害,邪氣久留不散,就會導致腹瀉;夏季受暑邪侵害,到秋天則會成為瘧疾;秋季受濕邪侵害,會上逆而導致咳嗽,甚至發展成痿厥;冬季受寒邪侵害,春天就會得溫病。藏精才能生存,不藏精就會死亡。

四季之氣的變化會損傷五臟。風、暑、寒、濕等邪氣交替盛衰,所以四季之氣會輪流損傷五臟。但是,時令之氣的外來侵害屬於陽邪,五臟內在的反應屬於陰氣,只有內部陰氣不足,外邪才能入侵,所以說明陰氣不足是致病的原因。陰氣的滋生,本源在於五味;陰氣的損傷,也在於五味。

這裡說明陰氣的滋生和損傷都在於五味。五宮指五臟。五味吸收地氣,所以能滋生五臟的陰氣。如果五臟失調,就會互相克制,反而損傷陰氣。

口味過酸,肝氣就會過盛,脾氣就會衰竭;口味過鹹,骨骼就會勞損,肌肉萎縮,心氣受抑;口味過甜,心氣就會氣喘胸悶,面色發黑,腎氣失衡;口味過苦,脾氣就會失於滋潤,胃氣就會脹滿;口味過辣,筋脈就會鬆弛,精神就會受損。

所以,應該謹慎調和五味,才能使骨骼正直、筋脈柔韌、氣血暢通、肌膚緻密,這樣氣血才能充盈精髓,謹遵養生之道,才能長壽。五味入口後貯藏於胃,用以滋養五臟之氣,所以應該謹慎調和五味,這樣才能骨骼正直,筋脈柔韌,氣血暢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