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1)

1. 陰陽

」中暑者陰證,中熱者陽證。避暑熱於深堂大廈得之者,名曰「中暑」。其病必頭痛惡寒,身形拘急,肢節疼痛而煩心,肌膚火熱無汗,此為房室之陰寒所遏,使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也。又有觸熱太過,氣不得伸,面垢悶倒,名曰「中暍」。若行人或農夫於日中勞役得之者,名曰「中熱」。

其病必苦頭痛,發躁熱,惡熱,捫之肌膚大熱,必大渴引飲,汗大泄,無氣以動;乃為天熱外傷肺氣也,一中於熱,一中於寒,皆謂之「暑」。但治寒宜散,必汗出而解;治熱宜涼,必熱清而愈。然夏月浮陽在外,伏陰在內。若人以飲食情欲傷其內,或冒暑貪涼,勞役過度傷其外,及元氣素虛之輩,最易患此,香薷等豈宜泛用?要當以調補元氣為主,然後察其寒熱而佐以解暑之劑。

若果為陰寒所中,則附子、薑、桂,先哲每多用之,不可因炎熱在外而忽「舍時從證」之良法也。)因於濕,首如裹,濕熱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弛長。緛短為拘,弛長為痿。(濕土用事,雖屬長夏之氣,然土王四季,則感發無時。

但濕之中人,有內外上下之辨,濕傷外者,雨霧陰濕之屬也;濕傷內者,酒漿乳酪之屬也,濕在上則首如裹,謂若以物蒙裹然者,凡人行瘴霧之中,及酒多之後,覺脹壅頭面,即其狀也,濕熱,濕鬱成熱也。攘,退也。濕熱不退而下及肢體,大筋受之則血傷,故為緛短;小筋受之則柔弱。

故為弛長。緛短,故拘攣不伸;弛長,故痿弱無力。)因於氣,為腫,四維相代,陽氣乃竭。(因於氣者,凡衛氣、營氣、臟腑之氣,皆氣也,一有不調,皆能致疾。四維,四肢也。相代,更迭而病也,因氣為腫,氣道不行也。四肢為諸陽之本,胃氣所在,病盛而至於四維相代,即上文「內閉九竅,外壅肌肉、衛氣散解」之謂,其為陽氣之竭也可知。)陽氣者,煩勞則張,精絕,闢積於夏,使人煎厥。

(此下言起居不節,致傷陽氣也。闢,病也,人以陽氣為生,惟恐散失。若煩勞過度,則形氣弛張於外,精神竭絕於中,陽擾陰虧,不勝炎熱,故病積至夏日以益甚,令人五心煩熱,如煎如熬;孤陽外浮,真陰內奪,氣逆而厥,故名「煎厥」。)目盲不可以視,耳閉不可以聽,潰潰乎若壞都,汩汩乎不可止。

(目盲耳閉,九竅廢也。潰潰,壞貌。都,城郭之謂。汩汩,逝而不返也,陰以陽虧,精因氣竭。精神日銷,漸至衰敗,真潰潰乎若都邑之壞,汩汩乎其去不可綰也。汩,音骨。)陽氣者,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(此下言怒氣傷肝,及汗濕、肥甘、風寒之類,皆足以傷陽氣也。

人之陽氣,惟貴充和,若大怒傷肝則氣血皆逆,甚至形氣俱絕,則經脈不通,故血逆妄行。菀積於上焦也。相迫曰薄,氣逆曰厥。氣血俱亂,故為薄厥。)有傷於筋,縱,其若不容。(怒傷形氣,必及於筋,肝主筋也。筋傷則縱緩不收,手足無措,其若不能容者。)汗出偏沮,使人偏枯。

白話文:

陰陽

中暑是因為體內陰寒之氣盛,中熱則為陽氣受損。待在陰涼的深堂大廈中而中暑,稱為「中暑」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通常會頭痛、惡寒、身體僵硬、關節疼痛、煩躁不安,皮膚發熱卻不出汗,這是因為室內陰寒之氣阻礙了陽氣的運行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因過度接觸熱氣,陽氣無法舒展,導致面容灰暗、昏倒,稱為「中暍」。如果是在烈日下勞作的人,例如農夫,則稱為「中熱」。

中熱的症狀包括劇烈頭痛、發熱、怕熱、皮膚發燙、口渴難耐、大量出汗、氣力衰竭,這是因為陽氣被外界的酷熱損傷。中暑無論是因寒邪或熱邪所致,都統稱為「暑」。但治療寒邪需用發汗的方法,待汗出則病癒;治療熱邪需用清熱的方法,待熱退則病癒。然而,夏季陽氣在外,陰氣在內。如果因飲食、情慾損傷內在,或貪涼冒暑、勞累過度損傷外在,以及元氣本就虛弱的人,更容易患此病,因此香薷等藥物不能濫用,應以調補元氣為主,再根據寒熱症狀,佐以解暑藥物。

如果確實是陰寒之邪入侵,則古人常使用附子、生薑、桂枝等藥物,不可因為外在炎熱而忽視「隨證施治」的良法。濕邪入侵,會導致頭部感覺像被包裹一樣,濕熱之邪不清除,則大筋收縮,小筋鬆弛。大筋收縮則肢體拘緊,小筋鬆弛則肢體痿弱。濕邪的影響貫穿四季,並無特定時節。

但濕邪入侵人體,有內外上下之分。外感濕邪,多為雨霧陰濕所致;內傷濕邪,多為酒、漿、乳酪等所致。濕邪在上則頭部感覺像被包裹一樣,如同以物蒙裹。凡人在瘴霧中行走,或飲酒過量後,都會感覺頭面脹滿,就是這個道理。濕熱是濕邪鬱結化熱。攘,就是驅除。濕熱之邪不退而下行至肢體,大筋受損則血瘀,所以筋縮;小筋受損則柔弱,所以鬆弛。筋縮則拘攣不伸,筋鬆則痿弱無力。氣邪入侵則會導致腫脹,四肢輪流受病,陽氣便會衰竭。

所謂氣邪,包括衛氣、營氣、臟腑之氣,任何一氣失調,都能致病。四維指四肢。輪流受病,是指疾病交替影響四肢。因氣致腫,是氣道不通暢。四肢是諸陽之本,也是胃氣所在,如果病情嚴重到影響四肢,就像上文中所說的「內閉九竅,外壅肌肉,衛氣散解」,可知陽氣已衰竭。陽氣過度勞累則氣機外泄,精氣耗損,疾病在夏季加重,使人煩熱難耐。

這段描述的是起居不節,損傷陽氣的情況。疾病,人賴陽氣而生,最怕陽氣散失。如果過度勞累,則形氣外泄,精神耗竭,陽氣擾動,陰氣虧損,無法抵禦炎熱,故疾病在夏季加重,令人五心煩熱,如同炙烤煎熬;陽氣外浮,真陰內虛,氣逆而厥,故名「煎厥」。目盲不能視物,耳聾不能聽聲,如同城池崩壞,不可挽回。

目盲耳聾,九竅功能喪失。崩壞的樣子。城郭的意思。逝去而不返。陰氣因陽氣虧損而盛,精氣因氣竭而損。精神日漸衰弱,最終衰敗,如同城池崩壞,不可挽回。陽氣過度憤怒,則形氣衰竭,血液瘀滯於上,使人昏厥。

這段描述的是怒氣傷肝,以及汗濕、肥甘、風寒等,都能損傷陽氣。人的陽氣貴在充盈和諧,如果大怒傷肝,則氣血逆亂,甚至形氣俱絕,經脈不通,血液逆流而上。聚集阻塞。氣逆則昏厥。氣血俱亂,所以昏厥。筋受損則鬆弛,如同不能承受重物。

怒氣傷及形氣,必定影響筋,肝主筋。筋傷則鬆弛無力,手足無措,如同無法承受重物。出汗異常,導致肢體枯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