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8)

1. 邪氣

)有所墮墜,惡血留內,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下,積於脅下,則傷肝;(肝藏血,其志為怒,其經行脅下也。)有所擊僕,若醉入房,汗出當風,則傷脾;(脾主肌肉,飲食擊僕者傷其肌肉,醉後入房,汗出當風者因於酒食,故所傷皆在脾。)有所用力舉重,若入房過度,汗出浴水,則傷腎;(腎主精與骨,用力舉重則傷骨,入房過度則傷精,汗出浴水則水邪犯其本臟,故所傷皆在腎。)五臟之中風者,陰陽俱感,邪乃得住。

(此承上言必由中外俱感,而後邪乃得往。往,進也。)虛邪之中身也,灑淅動形,正邪之中人也微,先見於色,不知於身,若有若無,若亡若存,有形無形,莫知其形。

有一脈生數十病者,或痛或癰,或熱或寒,或癢或痹或不仁,變化無窮,皆邪氣之所生也。(一脈,猶言一經也。邪氣,即風也。虛邪賊風,善行數變,故其為病變化無窮。)氣者,有真氣,有正氣,有邪氣。真氣者,所受於天,與穀氣並而充身也。(真氣,即元氣也。氣在天者,受於鼻而喉主之;在水穀者,入於口而咽主之。

然鍾於未生之初者曰「先天之氣」,成於已生之後者曰「後天之氣」,氣在陽分即「陽氣」,在陰即「陰氣」,在表曰「衛氣」,在裡曰「營氣」,在脾曰「充氣」,在胃曰「胃氣」,在上焦曰「宗氣」,在中焦曰「中氣」,在下焦曰「元陰、元陽之氣」,皆無非其別名耳。)正氣者,正風也,從一方來,非實風,又非虛風也。

(從一方來,謂太乙所居之方也,風得時之正者為正風,然正風、實風,本同一方,而此曰「非實風」者,以正風之來徐而和,故曰「正氣」,實風之來暴而烈,故與虛風對言也。)邪氣者,虛風之賊傷人也,其中人也深,不能自去。(從沖後來者為虛風,其中人也甚,故深入不能自去。

)正風者,其中人也淺,合而自去,其氣來柔弱,不能勝真氣,故自去。(合而自去,謂邪與正合,而正勝之,故自去也。)虛邪之中人也,灑淅動形,起毫毛而發腠理。其入深,內搏於骨則為骨痹,搏於筋則為筋攣,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,則為癰,搏於肉與衛氣相搏,陽勝者則為熱,陰勝者則為寒,寒則真氣去,去則虛,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。(灑淅,寒慄也。

邪之中人,變不可測,故無分皮肉筋骨,著則為病也。若與衛氣相搏,陽勝則熱,陰勝則寒,皆邪氣也。曰「寒則真氣去,去則虛」。蓋氣屬陽,人以氣為主,寒勝則陽虛,所重在氣也。陽氣既虛,則陰寒搏聚於皮膚之間矣。)其氣外發,腠理開,毫毛搖,氣往來行則為癢,留而不去則痹,衛氣不行,則為不仁。

(邪之在表者其氣外發,或腠理開,則汗為不斂;或毫毛動搖,則毛瘁而敗;或氣往來行,則流而為癢;或邪留不去,則痛而為痹;若衛氣受傷,虛而不行,則不知痛癢,是謂不仁。)虛邪偏客於身半,其入深,內居榮衛,榮衛稍衰,則真氣去,邪氣獨留,發為偏枯;其邪氣淺者,脈偏痛。

白話文:

邪氣

身體受到外力衝擊或墜落,導致瘀血滯留體內;或因大怒,氣機逆上而不下降,積聚於脅肋下,就會損傷肝臟(肝臟主藏血,與情緒上的憤怒相關,其經絡循行於脅肋部位)。受到外力撞擊、醉酒後房事、汗出後吹風,都會損傷脾臟(脾臟主肌肉,外力撞擊損傷肌肉,醉酒後房事、汗出後吹風都是因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臟)。用力舉重物、房事過度、汗出後泡澡,都會損傷腎臟(腎臟主精和骨骼,用力舉重傷骨,房事過度傷精,汗出後泡澡則水邪入侵腎臟,所以這些都會損傷腎臟)。五臟受到風邪侵襲時,陰陽都會受到影響,邪氣才能入侵並停留。

(這承接上文,邪氣入侵必須陰陽都受到影響,邪氣才能進犯。進犯,指邪氣入侵。)虛邪侵犯身體時,會讓人感到寒慄,身體顫抖;正邪之氣交爭於人體時徵兆不明顯,首先表現在面色上,本人卻不自知,似有似無,似存似亡,有形無形,難以察覺。

一條經脈上可以產生數十種疾病,或疼痛、或癰腫、或發熱、或發冷、或瘙癢、或痺痛、或感覺麻木,變化無窮,都是邪氣所致。(一條經脈,指一條經絡。邪氣,即風邪。虛邪風邪,善於遊走變化,所以引起的疾病變化無窮。)氣,有真氣、正氣和邪氣。真氣,是先天稟賦,與穀氣共同充盈全身。(真氣,即元氣。來自於天的氣,由鼻吸入,喉嚨主導;來自於水穀的氣,由口吸入,咽喉主導。

然而,在人未出生前就有的氣稱為「先天之氣」,出生後才有的氣稱為「後天之氣」;氣在陽分則稱為「陽氣」,在陰分則稱為「陰氣」;在體表則稱為「衛氣」,在體內則稱為「營氣」;在脾臟則稱為「脾氣」,在胃則稱為「胃氣」;在上焦則稱為「宗氣」,在中焦則稱為「中氣」,在下焦則稱為「元陰、元陽之氣」,這些都是氣的不同名稱而已。)正氣,是正風,從特定方向而來,非實風,也非虛風。(從特定方向而來,指太乙所居的方向。順應時令的正風為正氣,但正風和實風本同源,此處說「非實風」是因為正風來勢緩慢平和,所以稱為「正氣」,而實風來勢猛烈,所以與虛風相對。)邪氣,是虛邪風邪侵害人體,深入人體,難以自行消除。(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風為虛風,深入人體,所以難以自行消除。)正風,侵入人體較淺,與正氣結合後會自行消退,其氣勢柔和,不足以勝過真氣,所以會自行消退。(結合後自行消退,指邪氣與正氣結合,正氣戰勝邪氣後,邪氣自行消退。)虛邪入侵人體時,會讓人感到寒慄,身體顫抖,毛髮豎立,皮膚發麻。若侵入較深,搏擊骨骼則導致骨痺,搏擊筋脈則導致筋攣,搏擊經絡則導致血脈阻塞不通,形成癰腫;搏擊肌肉與衛氣相搏,陽氣盛則發熱,陰氣盛則發冷;發冷則真氣流失,真氣流失則虛弱,虛弱則寒邪搏於皮膚之間。(寒慄,指發冷。

邪氣入侵人體,變化莫測,不分皮肉筋骨,只要邪氣停留就會發病。若與衛氣相搏,陽氣盛則發熱,陰氣盛則發冷,這些都是邪氣所致。「發冷則真氣流失,真氣流失則虛弱」,因為氣屬陽,人體以氣為主,寒邪盛則陽氣虛弱,關鍵在於氣的虛弱。陽氣虛弱,則陰寒之邪聚集於皮膚之間。)邪氣外發,皮膚腠理開闔,毛髮豎立,氣機往來則發癢,停滯不去則痺痛;衛氣運行受阻則感覺麻木。(邪氣在體表,則氣機外洩,或皮膚腠理開闔,則汗液不能收斂;或毛髮豎立,則毛髮受損;或氣機往來則發癢;或邪氣停滯不去,則疼痛痺痛;若衛氣受損,虛弱不能運行,則感覺不到疼痛和瘙癢,這叫做麻木。)虛邪偏犯身體的一側,若侵入較深,停留於榮衛之間,榮衛稍有衰弱,則真氣流失,邪氣獨留,則會導致半身不遂;若邪氣入侵較淺,則會導致經絡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