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病機
氣急曰喘,病在肺也。吐而有物有聲曰「嘔」,病在胃口也。逆而不降,是皆上焦之病。)諸禁鼓慄,如喪神守,皆屬於火;(禁,噤也。寒厥咬牙曰「禁」,鼓,鼓頷也。慄,戰也。凡病寒戰,而精神不能主持,如喪失神守者,皆火之病也。然火有虛實之辨,若表裡熱甚而外生寒慄者,所謂熱極生寒,重陽必陰也。
心火熱甚,亢極而戰,反兼水化制之,故為寒慄者,皆言火之實也。若陰盛陽虛而生寒慄者,陽虛畏外寒,陰勝則為寒,寒則真氣去,去則虛,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,皆言火之虛也,有傷寒將解而為戰汗者,其人本虛,是以作戰。有痎瘧之為寒慄者,瘧之發也,始則陽並於陰,既則陽復陰仇,並於陽則陽勝,並於陰則陰勝,陰勝則寒,陽勝則熱,更寒更熱,更實更虛也。由此觀之,可見諸禁鼓慄,雖皆屬火,必有虛實之分耳。
)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;(痙,風強病也。項為足之太陽,濕兼風化,而侵寒水之經,濕之極也,然太陽所至,為屈伸不利;太陽之復,為腰脽反痛,屈伸不便者,是又為寒水反勝之虛邪矣。痙,音敬。)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;(火性炎上,故諸逆衝上者,皆屬於火。然諸臟諸經,皆有逆氣,則其陰陽虛實有不同矣,其在心、脾、胃者,太陰所謂「上走心為噫」者。陰盛而上走於陽明,陽明絡屬心,故曰「上走心為噫」也。
有在肺者,肺苦氣上逆也;有在脾者,足太陰厥氣上逆,則霍亂也;有在肝者,肝脈若搏,令人喘逆也;有在腎者,少陰所謂「嘔咳上氣喘者,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諸陽氣浮,無所依從」也;有在奇經者,如衝脈為病,逆氣裡急,督脈生病,從少腹上衝心而痛,不得前後為沖疝也。
凡此者,皆諸逆衝上之病,雖諸衝上皆屬於火,但陽盛者火之實,陽衰者火之虛,治分補瀉,於此詳之。)諸脹腹大,皆屬於熱;(熱氣內盛者,在肺則脹於上,在脾胃則脹於中,在肝腎則脹於下。此以火邪所至,乃為煩滿,故曰「諸脹腹大,皆屬於熱」。如歲火太過,民病脅支滿;少陰司天,肺䐜,腹大滿,膨膨而喘咳;少陽司天,身面胕腫,腹滿仰息之類,皆實熱也。然歲水太過,民病腹大脛腫;歲火不及,民病脅支滿,胸腹大,流衍之紀,其病脹。
水鬱之發,善厥逆,痞堅腹脹。太陽之勝,腹滿食減;陽明之復,為腹脹而泄。又如適寒涼者脹,臟寒生滿病,胃中寒則脹滿,是皆言熱不足,寒有餘也。腹滿不減,減不足言,須當下之,宜與大承氣湯,言實脹也;腹脹時減,復如故,此為寒,當與溫藥,言虛脹也,治此者,不可不察也。)諸躁狂越,皆屬於火;(躁,煩躁不寧也。
狂,狂亂也,越,失常度也。熱盛於外,則肢體躁擾;熱盛於內,則神志燥煩。蓋火入於肺則煩,火入於腎則躁。煩為熱之輕,躁為熱之甚耳。如少陰之勝,心下熱,嘔逆躁煩;少陽之復,心熱躁煩;便數憎風之類,是皆火勝之躁也,然有所謂陰躁者,如歲水太過,寒氣流行,邪害心火,民病心熱、煩心、躁悸、陰厥、譫妄之類,陰之勝也,是為陰盛發躁,名曰「陰躁」。
白話文:
[病機]
呼吸急促稱為喘,是肺部疾病。嘔吐並伴隨有聲和排出物,稱為嘔,是胃部疾病。氣逆不降,這些都是上焦的疾病。
各種禁聲、震慄、如喪失神志的表現,都屬於火邪。(禁,指嘴巴緊閉;寒邪導致牙關緊閉稱為禁,鼓,指鼓動頷部;慄,指戰慄。凡是疾病導致寒戰,且精神無法集中,如同喪失神志一般,都屬於火邪的疾病。但是火邪分虛實,若表裡熱盛而外生寒慄,這是所謂的熱極生寒,陽盛則陰衰。
心火過盛,亢奮到極點而戰慄,反而水克火,故而寒慄,都是火邪實證。若是陰盛陽虛而生寒慄,陽虛則畏懼外寒,陰盛則為寒,寒則真氣耗損,耗損則虛弱,虛弱則寒邪搏於皮膚之間,這些都是火邪虛證。傷寒將要痊癒而出現戰慄出汗的,此人體質本就虛弱,所以才會戰慄。瘧疾發作時的寒慄,瘧疾發作之初,陽氣與陰氣相抗衡,之後陽氣又與陰氣相抗衡,與陽氣抗衡則陽氣勝,與陰氣抗衡則陰氣勝,陰氣勝則寒,陽氣勝則熱,寒熱交替,虛實交替。由此可見,各種禁聲、震慄,雖然都屬於火邪,但是一定有虛實之分。)
各種痙攣、項強,都屬於濕邪。(痙,指風邪引起的強直性疾病。項部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濕邪兼夾風邪,侵犯寒水的經絡,是濕邪極盛的表現。然而足太陽膀胱經所經過的部位,會導致屈伸不利;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範圍,也會導致腰骶部疼痛,屈伸不便,這又是寒水反勝的虛邪。)各種氣逆上衝,都屬於火邪。(火性炎上,所以各種氣逆上衝的症狀,都屬於火邪。然而各個臟腑經絡,都會出現氣逆,其陰陽虛實則有所不同,例如在心、脾、胃,太陰經的描述「氣上衝心而噫氣」就是一例。陰盛而上衝於陽明經,陽明經絡屬心,所以稱為「氣上衝心而噫氣」。
有在肺部的,肺氣易於上逆;有在脾部的,足太陰脾經的厥氣上逆,則會出現霍亂;有在肝部的,肝脈搏動,令人喘逆;有在腎部的,少陰經描述「嘔咳上氣喘,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諸陽氣浮,無所依從」;有在奇經的,如衝脈生病,逆氣裡急,督脈生病,從少腹上衝心而痛,不能前後活動,為衝疝。
凡此皆是氣逆上衝的疾病,雖然各種上衝都屬於火邪,但是陽盛者為火邪實證,陽衰者為火邪虛證,治療時要分清補瀉,在此詳述。)各種腹脹,都屬於熱邪。(熱邪內盛,在肺則脹於上,在脾胃則脹於中,在肝腎則脹於下。這是因為火邪所致,才會煩滿,所以說「各種腹脹,都屬於熱邪」。例如歲星之火過盛,百姓患脅肋脹滿;少陰經司天,肺氣閉塞,腹部脹滿,膨脹並伴有喘咳;少陽經司天,則面部腫脹,腹部脹滿仰臥呼吸等,都是實熱證。然而歲星之水過盛,百姓患腹部脹滿脛腫;歲星之火不及,百姓患脅肋脹滿,胸腹部脹滿,氣血運行失常,其病為脹。
水濕鬱結而發病,易於厥逆,腹部痞塊堅硬脹滿。太陽經過盛,腹部脹滿食慾減少;陽明經氣復盛,則腹部脹滿而腹瀉。又如適逢寒涼則脹滿,臟腑寒冷產生脹滿病症,胃中寒冷則脹滿,這些都是熱邪不足,寒邪有餘。腹部脹滿不減,減輕不足以言,必須瀉下,宜用大承氣湯,是實脹;腹部脹滿時輕時重,反覆如故,這是寒邪,應該用溫藥治療,是虛脹,治療此症,不可不仔細觀察。)各種躁狂妄動,都屬於火邪。(躁,指煩躁不安;狂,指狂亂;越,指失常。熱邪盛於外,則肢體躁擾;熱邪盛於內,則神志躁煩。蓋火邪入肺則煩,火邪入腎則躁。煩是熱邪輕證,躁是熱邪重證。如少陰經過盛,心下熱,嘔逆煩躁;少陽經氣復盛,心熱煩躁;大便次數多,惡風等,這些都是火邪亢盛導致的躁症。然而也存在所謂陰虛導致的躁症,例如歲星之水過盛,寒邪流行,邪氣損傷心火,百姓患心熱、煩心、心悸、陰厥、譫妄等,是陰盛,這是陰盛而發躁,稱為「陰躁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