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3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8)

1. 論治第八

(臟腑有雌雄,經絡有表裡,刺灸石藥,各有所宜,此臟象之不可不知也。)從容人事,以明經道,貴賤貧富,各異品理,問年少長,勇怯之理。(經道,常道也。不從容於人事,則不知常道。不能知常,焉能知變?人事有不齊,品類有同異,知之則隨方就圓,因變而施,此人事之不可不知也。)審於部分,知病本始,八正九候,診必副矣。

(八正,八節之正氣也。副,稱也。能察形色於分部,則病之本始可知;能察邪正於九候,則脈之順逆可據。明斯二者,診必稱矣。此色脈之不可不知也。上言「五過」,未明「四德」。而此四節,一言天道,一言臟象,一言人事,一言脈色,即「四德」也。明此四者,醫道全矣,誠缺一不可也。

)治病之道,氣內為寶,循求其理,求之不得,過在表裡。(氣內者,氣之在內者也。即元氣也。凡治病者,當先求元氣之強弱。元氣既明,大意見矣。求元氣之病而無所得,然後察其過之在表在裡以治之,斯無誤也。此下五節,亦皆四德內事。按氣有外氣,天地之六氣也;有內氣,人身之元氣也。

氣失其和,則為邪氣;氣得其和,則為正氣,亦曰真氣。但真氣所在,其義有三:上有氣海,曰膻中也,其治在肺;中有水穀氣血之海,曰中氣也,其治在脾胃;下有氣海,曰丹田也,其治在腎。人之所賴,惟此氣耳。氣聚則生,氣散則死,故曰「氣內為寶」,此誠最重之辭,醫家最切之旨也。

)夫經脈十二,絡脈三百六十五,此皆人之所明知,工之所循用也。(循,依順也。此言經絡之略,人所知也。)所以不十全者,精神不專,志意不理,外內相失,故時疑殆。不知陰陽逆從之理,此治之一失也;受師不卒,妄作離術,謬言為道,更名自功,此治之二失也;(受師不卒者,學業未精,苟且自是也。妄作離術者,不明正道,假借異端也。

謬言為道,更名自功者,侈口妄談,巧立名色以欺人也。)不適貧富貴賤之居,坐之厚薄,形之寒溫,不適飲食之宜,不別人之勇怯,不知比類,足以自亂,不足以自明,此治之三失也;診病不問其始。憂患飲食之失節,起居之過度,或傷於毒,不先言此,卒持寸口,何病能中?妄言作名,為粗所窮,此治之四失也。世人之語,馳千里之外。

(工之得失,則譭譽之遠聞也。)不明不中,棄術於市,自遺其咎。

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無問大小,病狀相似,不施救療,如何可得不相移易?(五疫,即五運疫癘之氣。移易,傳染也。)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避其毒氣,天牝從來,復得其往,氣出於腦,即不邪干。(疫癘乃天之邪氣,若吾身正氣內固,則邪不可干,故不相染也。天牝,鼻也。

白話文:

論治第八

臟腑有陰陽之分,經絡有表裡之別,針灸、藥物治療,都各有其適應症,這是認識臟象的重要之處。要從容地處理人事,才能明白治病的常道,無論貴賤貧富,病情各有不同;要考慮年齡、性格等因素。(常道,就是正常的治病方法。不從容地處理人事,就無法明白治病的常道。不能了解常規,又怎麼能應對變化呢?人事有差異,病情也有相同和不同之處,明白了這些,就能隨機應變,因時制宜,這是處理人事的重要之處。)要仔細觀察病人的局部症狀,了解疾病的本源,根據八正、九候的診斷方法,就能做出準確的診斷。(八正,指八個節氣的正氣。副,指診斷的準確性。能夠察覺病人分部之處的形色,就能知道疾病的本源;能夠察覺九候中邪正之氣的盛衰,就能判斷脈象的順逆。明白了這兩點,診斷就一定準確。這是觀察面色脈象的重要之處。前面說了「五過」,還沒有說明「四德」。而這四點:天道、臟象、人事、脈色,就是「四德」。明白了這四點,醫道就完善了,任何一點都不能缺少。

治療疾病的方法,內在元氣最重要,要追尋其道理,如果找不到原因,就要考慮是表證還是裡證。(氣內,指體內的元氣。也就是元氣。凡是治療疾病,都應該先了解元氣的強弱。元氣明白了,大方向就清楚了。如果找不到元氣方面的病因,就要觀察疾病的表裡,然後再治療,這樣就不會出錯了。以下五點,也都屬於「四德」的內容。元氣有外氣,也就是天地間的六氣;有內氣,也就是人體的元氣。

氣失去了平衡,就成了邪氣;氣保持平衡,就成了正氣,也叫真氣。真氣所在之處,有三個:上面是氣海,稱為膻中,其治療應針對肺;中間是水穀氣血之海,稱為中氣,其治療應針對脾胃;下面是氣海,稱為丹田,其治療應針對腎。人體依靠的,就是這元氣。氣聚則生,氣散則死,所以說「氣內為寶」,這確實是最重要的話,也是醫家最關切的重點。

人體有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脈,這些都是人們熟知的,也是醫生們遵循運用的。(循,指遵循。這段話說明經絡的大概情況,是人人都知道的。)所以治療不能十全十美的,是因為精神不集中,意志不堅定,內外失調,所以時常會產生懷疑和錯誤。不了解陰陽的盛衰變化,這是治療的第一個錯誤;學習不精,隨意使用偏方,歪曲道理,誇大自己的功勞,這是治療的第二個錯誤;(學習不精,指學業沒有精通,自以為是。隨意使用偏方,指不了解正道,借用旁門左道。誇大自己的功勞,指夸夸其談,巧立名目來欺騙人。)不適合病人貧富貴賤的住處、坐臥的厚薄、形體的寒溫,不適合病人的飲食習慣,不區分病人的性格,不能類比病情,就會使自己混亂,無法明辨,這是治療的第三個錯誤;診斷疾病不詢問疾病的起因,憂慮、飲食的失調,起居的過度,或者中毒,不先問清楚這些,就診脈,怎麼能診斷準確呢?隨便下結論,粗心大意,這是治療的第四個錯誤。世人的評價,會傳播得很遠。(醫生的成敗,其名譽也會遠播。)診斷不明確,治療不準確,會被拋棄,自己也會承擔後果。

瘟疫流行,都是互相傳染的,不論大小,症狀相似,如果不施救治,怎麼可能不互相傳染呢?(瘟疫,指五運瘟疫之氣。傳染,指互相傳播。)正氣存在體內,邪氣就不能入侵,避開瘟疫的毒氣,鼻子(天牝)本來就通暢,又能恢復正常,氣從腦部排出,邪氣就不會入侵。(瘟疫是天地的邪氣,如果我們自身正氣充足,邪氣就不能入侵,所以就不會被傳染。天牝,指鼻子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