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37)
卷三 (37)
1. 論治第八
)善為脈者,必以比類奇恆,從容知之。為工而不知道,此診之不足貴,此治之三過也。(比類,比別例類也。奇恆,異常也。從容,安詳靜察也。凡善診者,必比類相求,故能因陰察陽,因表察里,因正察邪,因此察彼,是以奇恆異常之脈證,皆自從容之法而知之矣。引而伸之,觸類而長之,天下之能事畢矣。
工不知此,何證之有?此過誤之三也。又如脾虛浮似肺,腎小浮似脾,肝急沉散似腎,此皆工之所時亂也,惟從容而後得之。)診有三常,必問貴賤,封君敗傷,及欲侯王。(三常,即常貴賤,常貧富,常苦樂之義。封君敗傷者,追悔已往,及欲侯王者,妄想將來,皆致病之因。
)故貴脫勢,雖不中邪,精神內傷,身必敗亡。(抑鬱不伸,故精神內傷。迷而不達,不亡不已也。)始富後貧,雖不傷邪,皮焦筋屈,痿躄為攣。(憂愁思慮則心肺俱傷,氣血俱損,故為是病。)醫不能嚴,不能動神,外為柔弱,亂至失常,病不能移,則醫事不行,此治之四過也。
(戒不嚴,則無以禁其欲;言不切,則無以動其神。又其詞色外為柔弱而委隨從順,任其好惡,則未有不亂而至失其常者。如是則病不能移,其於醫也何有?此過誤之四也。)凡診者,必知終始,有知餘緒,切脈問名,當合男女。(「必知終始」,謂原其始,要其終也。「有知餘緒」,謂察其本,知其末也。
切其脈必問其名,欲得其素履之詳也。男女有陰陽之殊,脈色有逆順之別,必辨男女而察其所合也。)離絕菀結,憂恐喜怒,五臟空虛,血氣離守,工不能知,何術之語?(離者,失其親愛。絕者,斷其所懷。菀,謂思慮抑鬱。結謂深情難解。憂則氣沉,恐則氣怯,喜則氣緩,恚則氣逆,凡此皆傷其內,故令五臟空虛,血氣離守。
醫不知此,何術之有?)嘗富大傷,斬筋絕脈,身體復行,令澤不息。(大傷,謂甚勞甚苦也,故其筋如斬,脈如絕,以耗傷之過也。雖身體猶能復舊而行,然令澤不息矣。澤,精液也。息,生長也。)故傷敗結,留薄歸陽,膿積寒炅。(故,舊也。言舊之所傷,有所敗結,血氣留薄不散,則鬱而成熱,歸於陽分,故膿血蓄積,令人寒炅交作也。炅,居永切,熱也。
)粗工治之,亟刺陰陽,身體解散,四肢轉筋,死日有期。(粗工不知寒熱為膿積所生,膿積以勞傷所致,乃治以常法,急刺陰陽,奪而又奪,以致血氣復傷,故身體解散,四肢轉筋,則死日有期。謂非粗工之誤之者耶?)醫不能明,不問所發,惟言死日,亦為粗工,此治之五過也。
(但知死日而不知致死者,由於施治之不當,此過誤之五也。)凡此五者,皆受術不通,人事不明也。(不通者,不通於理也。物理不通,焉知人事?以上五條,所不可不知也。)故治病也,必知天地陰陽,四時經紀,(陰陽氣候之變,人身應之以為消長,此天道之不可不知也。)五臟六腑,雌雄表裡,刺灸砭石,毒藥所主。
白話文:
論治第八
精通脈診的人,一定能根據不同類型和異常脈象,從容判斷。如果只是熟練操作卻不懂原理,這樣診斷就沒有價值,這是治療的第三個錯誤。 (比類:比較不同類型;奇恆:異常;從容:安詳仔細地觀察)凡是善於診斷的人,必定會比對各種脈象,因此能夠由陰證察知陽證,由表證察知裡證,由正氣察知邪氣,由已知推測未知,所以各種異常的脈證,都能透過從容觀察的方法而了解。以此類推,觸類旁通,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能辦成。
如果不懂這些,又怎能診斷呢?這就是治療的第三個錯誤。 例如脾虛的脈象浮腫,類似肺虛;腎虛的脈象略浮,類似脾虛;肝氣急促下沉散亂的脈象,類似腎虛,這些都是醫生們常常混淆的地方,只有從容觀察才能分辨清楚。診斷有三個常規,一定要詢問病人的貴賤貧富,以及過去的經歷和將來的打算。(三常:指常貴賤,常貧富,常苦樂)追悔過去,妄想未來,都是致病的原因。
所以,地位顯赫的人即使沒有外邪侵襲,但精神受傷,身體也會衰敗。(抑鬱不暢,導致精神受傷,迷惑不解,病情不會好轉)先富後貧的人,即使沒有外邪侵襲,也會皮膚乾燥,筋脈拘攣,肢體痿弱。(憂愁思慮會損傷心肺,氣血受損,所以會導致這種疾病)醫生如果不能嚴肅認真,不能觸動病人的精神,對病人態度過於溫柔,順從病人的意願,就會導致病情加重,無法治癒,這就是治療的第四個錯誤。
(不嚴肅,就不能約束病人的慾望;言語不切合實際,就不能觸動病人的精神。如果醫生表現得過於柔弱,一味順從病人的喜好,必然會導致病情失常。這樣病情就無法好轉,醫生又何必存在呢?這是治療的第四個錯誤。)凡是診斷,都必須了解疾病的始末,注意其餘的徵兆,切脈詢問病史,要區分男女。(「必知終始」:指探究疾病的起因,掌握疾病的終結。「有知餘緒」:指察覺疾病的根本,了解疾病的後續發展)切脈一定要詢問病人的姓名,以便了解其以往的經歷。男女有陰陽的差異,脈象也有順逆之別,一定要區分男女,然後才能判斷病情。
親情疏離,感情隔閡,思慮鬱結,憂慮恐懼,喜怒無常,五臟空虛,氣血失調,醫生不能了解這些,又怎麼能談得上醫術呢?(離:失去親愛的人;絕:斷絕思念;菀:思慮鬱結;結:深情難解)憂慮則氣沉,恐懼則氣怯,喜悅則氣緩,憤怒則氣逆,這些都會損傷內臟,導致五臟空虛,氣血失調。醫生不懂這些,又哪來的醫術?
曾經過度勞累,筋脈受損,即使身體能恢復行走,精氣神也難以再生。(大傷:指過度勞累)所以,舊傷復發,血氣淤滯不散,就會鬱積化熱,歸於陽分,所以膿血積聚,導致寒熱交替。(炅:熱)粗心的醫生,會急於針刺,反而導致身體虛弱,四肢抽搐,很快就會死亡。(粗心的醫生不知道寒熱是膿血積聚引起的,而膿血積聚是由於勞傷造成的,卻用一般的治療方法,急於針刺,反而加重病情,所以身體衰弱,四肢抽搐,很快就會死亡。)醫生不能明辨病情,不詢問病情發生的原因,只說病人很快就會死,也是粗心的醫生,這是治療的第五個錯誤。
(只知道死期卻不知道致死的原因,是因為治療不當,這是治療的第五個錯誤。)以上五點,都是由於醫術不通,對人事不明。(不通:指不通曉道理。道理不通,又怎麼能了解人事?以上五點,是不可不知的。)所以治療疾病,一定要了解天地陰陽,四季變化,(陰陽氣候的變化,人體會相應地消長,這是天道不可不知的)五臟六腑,表裡雌雄,針灸砭石,以及各種毒藥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