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36)
卷三 (36)
1. 論治第八
蘇,葉也。荄,根也。枝,莖也。根枝相佐,故云「本末為助」,即後世之煎劑也。病源為本,病變為標,得其標木,邪無不服,此中古之治,雖不若上古之見於未然,而猶未若後世之誤也。荄,音該。)莫世之治病也則不然,治不本四時,不知日月,不審逆從,病形已成,乃欲微針治其外,湯液治其內,(既不能防於未然,又不能察其見在,心粗見淺,針藥亂施也。)所謂粗工凶凶,以為可攻,故病未已,新病復起。
(粗工,學不精而庸淺也。凶凶,好自用而孟浪也。若輩者,意其為實而攻之,則假實未去而真虛至;意其為熱而寒之,則故熱未除而新寒起。是不足以治人,而適足以害人耳。)必也治之極於一,一者因得之。(因者,所因也。得其所因,又何所而不得哉!)凡診病者,必問嘗貴後賤,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名曰「脫營」。(嘗貴後賤者,其心屈辱,神氣不伸,雖不中邪,而病生於內。
營者,陰氣也。營行脈中,心之所主,心志不舒則血無以生,脈日以竭,故為脫營。)嘗富後貧,名曰「失精」,五氣留連,病有所並。(嘗富後貧者,憂煎日切,奉養日廉,故其五臟之精日加消敗,是為失精。精失則氣衰,氣衰則不運,故為留聚而病有所並矣。)不在臟腑,不變軀形,診之而疑,不知病名。
(如前二病者,求之內證,則臟腑無可憑,求之外證,則形軀無所據。診者不明其故,則未有不疑而莫識其為何病也。)身體日減,氣虛無精。(其病漸深,則體為瘦減;其氣日虛,則精無以生。)病深無氣,洒洒然時驚。(及其病深,則真氣消索,故曰「無氣」。無氣則陽虛,故灑然畏寒也。
陽虛則神不足,故心怯而驚也。)病深者,以其外耗於衛,內奪於榮。(精氣俱損,則表裡受困,故外耗於衛,內奪於榮,此其所以為深也。)良工所失,不知病情,此亦治之一過也。(雖曰良工,而不能察此,則不得其情,焉知其本,此過誤之一也。)凡診病者,必問飲食居處,(飲食有膏粱藜藿之殊,居處有寒溫燥濕之異,因常知變,必詳問而察之。)暴樂暴苦,始樂後苦,皆傷精氣。
精氣竭絕,形體毀沮。(樂則喜,喜則氣緩;苦則悲,悲則氣消。故苦樂失常,皆傷精氣,甚至竭絕,則形體毀沮。沮,壞也。)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。(怒傷肝,肝藏血,故傷陰;喜傷心,心藏神,故傷陽。)厥氣上行,滿脈去形。(厥氣,逆氣化。凡喜怒過度而傷其精氣者,皆能令人氣厥逆而上行。
氣逆於脈,故滿脈;精脫於中,故去形。)愚醫治之,不知補瀉,不知病情,精華日脫,邪氣乃並,此治之二過也。(不明虛實,故不知補瀉;不察所因,故不知病情;以致陰陽敗竭,故精華日脫。陽脫者,邪並於陰;陰脫者,邪並於陽,故曰「邪氣乃並」。此愚醫之所誤過之二也。
白話文:
論治第八
葉是葉子,荄是根,枝是莖。根和枝互相輔佐,所以說「本末為助」,這就相當於後世的煎藥方法。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本,疾病的症狀是標,掌握了疾病的症狀(標),邪氣就無處躲藏。這是中古時期的治療方法,雖然不如上古時期能預先察覺疾病,但還沒有後世治療方法那樣錯誤。荄,讀音為「該」。
然而,現代的治病方法卻不是這樣。他們不根據四季變化、陰陽消長來治療,也不考慮疾病的發展趨勢,等到病症已經形成,才用針灸治療外在症狀,用湯藥治療內在症狀。既不能預防疾病,又不能觀察疾病的現狀,醫術粗糙,見識淺薄,針藥亂用。所謂粗工凶凶,以為可以攻克疾病,結果是舊病未愈,新病又起。
(粗工,指醫術不精、庸碌淺陋的人。凶凶,指輕率魯莽,喜歡自作主張的人。這樣的人,以為是實證就攻之,結果虛實未分,反而導致真虛;以為是熱證就用寒涼之法,結果舊熱未除,又產生新寒。這樣的人,不僅不能治病,反而會害人。)
一定要把治療做到極致,做到「一」,「一」就是找到病因。(因,指病因。找到病因,還有什麼得不到的呢!)凡是診斷疾病,一定要詢問患者過去富貴之後貧賤的經歷,即使沒有外邪入侵,疾病也可能從內而生,這叫做「脫營」。
(過去富貴之後貧賤,指一個人經歷過富貴,之後貧困潦倒,這種心理上的屈辱,會使精神氣血不暢,即使沒有外邪入侵,也會從內生疾病。營,指陰氣。陰氣在經脈中運行,由心臟主導,心志不舒暢,則血液不能生成,經脈日漸衰竭,所以稱為「脫營」。)
過去富足之後貧窮,叫做「失精」,五臟之氣鬱結,疾病就會合併出現。(過去富足之後貧窮,指生活安逸之後,生活條件變差,導致五臟之精氣日漸損耗,這就是「失精」。精氣損耗則氣血衰弱,氣血衰弱則運行不暢,因此導致氣血瘀滯,疾病也就合併出現了。)
疾病不在臟腑,也不改變形體,診斷時會感到懷疑,不知道病名。
(像前兩種疾病,從內證尋找原因,臟腑沒有明顯異常;從外證尋找原因,形體也沒有明顯異常。診斷者不明白原因,必然會感到懷疑,不知道是什麼病。)
身體日漸消瘦,氣虛無精。(疾病加重,身體就會消瘦;氣血日漸虛弱,精氣就不能生成。)
疾病嚴重,氣虛無力,經常感到害怕。(疾病嚴重,真氣就會消耗殆盡,所以說「無氣」。無氣就是陽氣虛弱,所以畏寒怕冷。陽氣虛弱,精神就會不足,所以膽怯害怕。)
疾病嚴重的人,是因為外邪耗傷衛氣,內邪損傷營氣。(精氣都受損,則表裡都受到傷害,所以外邪耗傷衛氣,內邪損傷營氣,這就是疾病嚴重的原因。)
即使是優秀的醫生,如果察覺不到這種病情,就會不知道疾病的本質,這也是治療上的失誤。(即使是優秀的醫生,如果不能察覺到這一點,就無法了解疾病的真相,怎麼能知道疾病的根本原因呢?這也是治療上的失誤之一。)
凡是診斷疾病,一定要詢問患者的飲食起居狀況。(飲食有膏粱厚味和粗茶淡飯的區別,起居有寒溫燥濕的不同,要根據常理推斷變化,一定要詳細詢問並仔細觀察。)
過度喜怒哀樂,先樂後苦,都會損傷精氣。
精氣耗竭,形體就會衰敗。(高興就會使氣血舒緩,悲傷就會使氣血消沉。所以喜怒哀樂失常,都會損傷精氣,甚至精氣耗竭,形體就會衰敗。沮,指衰敗。)
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。(生氣傷肝,肝臟藏血,所以傷陰;高興傷心,心臟藏神,所以傷陽。)
厥逆之氣上行,脈象充實但形體消瘦。(厥氣,指逆亂的氣機。凡是喜怒過度損傷精氣的人,都會導致氣機逆亂上行。氣逆於脈,所以脈象充實;精氣耗損,所以形體消瘦。)
愚昧的醫生治療時,不知道如何補瀉,也不知道疾病的病情,精華日漸流失,邪氣就會趁虛而入,這是治療上的第二個失誤。(不明白虛實,所以不知道如何補瀉;不察覺病因,所以不知道病情;導致陰陽失調,精華日漸流失。陽氣虛脫,邪氣就侵犯陰氣;陰氣虛脫,邪氣就侵犯陽氣,所以說「邪氣就會趁虛而入」。這是愚昧的醫生治療上的第二個失誤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