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13)
卷一 (13)
1. 臟象上第三
而三焦者曰「中瀆之府」,「是孤之府」,分明確有一腑,蓋即臟腑之外,軀體之內,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,故有「中瀆」、「是孤」之名,而亦有大腑之形。《難經》謂其有名無形,誠一失也。是蓋譬之探囊以計物,而忘其囊之為物耳,遂致後世紛紛無所憑據。有分為前後三焦者,有言為腎旁之脂者;即如東垣之明,亦以手三焦、足三焦分而為二。
夫以一三焦尚云無其形而諸論不一,又何三焦之多也?畫蛇添足,愈多愈失矣。後世之疑將焉釋哉!)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,藏精於肝。(東為木王之方,肝為屬木之臟,故相通也。青者木之色,目者肝之竅。木之精氣藏於肝曰「魂」。)其病發驚駭。(風木之氣多振動,故病發為驚駭。
)其味酸,其類草木,(酸者,木之味。)其畜雞,(《易》曰:巽為雞。東方木畜也。)其穀麥。(麥成最早,故應東方春氣。)其應四時,上為歲星,(木之精氣,上為歲星。)是以春氣在頭也。(木王春,春氣上升也。)其音角,(木音曰角,其應春,其化丁、壬、巳、亥。
)其數八。(《河圖》:數,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。)是以知病之在筋也。(肝主筋也。)其臭臊。(臭,氣之總名也。臊為木氣所化。《月令》曰:其臭膻。膻與臊類。臭,許救、尺救二切。臊,音騷。)南方赤色,入通於心。開竅於耳,藏精於心。(南為火王之方,心為屬火之臟,其氣相通。
赤者,火之色,耳者,心之竅,火之精氣藏於心曰「神」。心在竅為舌,腎在竅為耳,可見舌本屬心,耳則兼乎心腎也。夫舌本兼腎,則心亦兼耳,猶下文羊與馬通用,言其午、未同位也。然五官之用無不兼乎心者也,否則孰為之主宰耶?)故病在五臟。(心為五臟之君主,心病則五臟應之。
)其味苦,其類火,(火之味苦。)其畜羊,(其畜馬而曰羊者,午、未俱屬南方耳。)其谷黍。(黍之色赤,糯小米也。)其應四時,上為熒惑星。(火之精氣,上為熒惑星。)是以知病之在脈也。(心主血脈也。)其音徵,(火音曰徵,其應夏,其化戊、癸、子、午。)其數七,(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。
)其臭焦。(焦為火氣所化。)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。開竅於口,藏精於脾。(土王四季,位居中央。脾為屬土之臟,其氣相通。黃者,土之色。口者,脾之竅。土之精氣藏於脾曰「意」。)故病在舌本。(脾之脈連舌本,散舌下。)其味甘,其類土,(土之味甘。)其畜牛,(牛屬醜而色黃也。
《易》曰:坤為牛。)其谷稷。(稷,小米也。粳者為稷,糯者為黍,為五穀之長,色黃屬土。)其應四時,上為鎮星。(土之精氣,上為鎮星。)是以知病之在肉也。(脾主肌肉也。)其音宮,(土音曰宮,其應長夏,其化甲、己、醜、未。)其數五,其臭香。(香為土氣所化。
白話文:
臟象上第三
三焦被稱為「中瀆之府」、「是孤之府」,明確指出它是一個腑臟,位於臟腑之外、軀體之內,包容所有臟腑的大腑。因此,它有了「中瀆」、「是孤」的名稱,也具有大腑的形狀。《難經》說它有名無形,實在是錯誤的。這就好比用袋子來計算裡面的東西,卻忘記了袋子本身也是一樣東西,因此後世對三焦的論述才紛紛雜亂,缺乏依據。有人將三焦分為前後三焦,也有人說它是腎旁的脂肪;就像東垣(李東垣)所說的那樣,將三焦分為手三焦和足三焦。
如果單說一個三焦尚且說其無形,各家說法不一,那又何來那麼多三焦呢?這無異於畫蛇添足,越多越錯。後世對三焦的疑問將如何解答呢?
東方屬青色,與肝臟相通,開竅於目,肝臟藏精氣於其中。(東方為木的方位,肝屬木,因此相通。青色是木的顏色,眼睛是肝的竅。木的精氣藏於肝,稱為「魂」。)因此肝病會表現為驚駭。(風木之氣容易引起震動,所以疾病表現為驚駭。)肝的滋味是酸的,其類屬草木(酸是木的味道),其動物是雞(《易經》說:巽為雞。東方木的動物是雞),其穀物是麥(麥子成熟最早,因此應於東方的春季)。肝氣在四季的運行,在上應於歲星(木的精氣,在上應於歲星),所以春天之氣在頭部。(木主春,春氣上升)。肝的聲音是角(木的聲音是角,應於春天,其化氣為丁、壬、巳、亥),其數是八(《河圖》說:數,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)。所以知道肝病在筋上。(肝主筋)。肝的氣味是臊臭。(臭是氣味的總稱。臊是木氣所化。《月令》說:其臭膻。膻與臊相近。)。
南方屬赤色,與心臟相通,開竅於耳,心臟藏精氣於其中。(南方為火的方位,心屬火,其氣相通。赤色是火的顏色,耳朵是心的竅,火的精氣藏於心,稱為「神」。心在竅為舌,腎在竅為耳,由此可見舌屬心,耳則兼屬心腎。舌本兼屬腎,則心亦兼屬耳,就像下文羊與馬通用一樣,是因為午、未同屬南方。五官的功能都兼屬於心,否則誰來主宰呢?)所以心臟的疾病會影響五臟。(心為五臟之君主,心臟有病,則五臟都會受到影響。)心的滋味是苦的,其類屬火(火的滋味是苦的),其動物是羊(其動物是馬,但說羊是因為午、未都屬南方),其穀物是黍(黍的顏色赤紅,是糯小米)。心的運行在四季,在上應於熒惑星(火的精氣,在上應於熒惑星),所以知道心臟的疾病在脈上(心主血脈)。心的聲音是徵(火的聲音是徵,應於夏天,其化氣為戊、癸、子、午),其數是七(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),其氣味是焦臭(焦是火氣所化)。
中央屬黃色,與脾臟相通,開竅於口,脾臟藏精氣於其中。(土主四季,位居中央。脾屬土,其氣相通。黃色是土的顏色,嘴巴是脾的竅。土的精氣藏於脾,稱為「意」。)所以脾臟的疾病在舌本上。(脾的經脈連接舌本,散佈於舌下。)脾的滋味是甘的,其類屬土(土的滋味是甘的),其動物是牛(牛屬醜而色黃。《易經》說:坤為牛),其穀物是稷(稷,小米也。粳米為稷,糯米為黍,是五穀之長,顏色黃屬土)。脾氣在四季的運行,在上應於鎮星(土的精氣,在上應於鎮星),所以知道脾臟的疾病在肉上(脾主肌肉)。脾的聲音是宮(土的聲音是宮,應於長夏,其化氣為甲、己、醜、未),其數是五,其氣味是香(香是土氣所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