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34)
卷三 (34)
1. 論治第八
)陰陽反作,治在權衡相奪。(反作,反順為逆也。逆則病生矣。治在權衡相奪,謂度其輕重而奪之使平,猶權衡也。)奇恆事也,揆度事也。(此承上文而言陰陽反作者,即奇恆事也;權衡相奪者,即揆度事也。)搏脈,痹躄寒熱之交。(上文言奇恆之色,此下言奇恆之脈。
搏脈者,搏擊於手也,為邪盛正衰,陰陽乖亂之脈,故為痹為躄,為或寒或熱之交也。痹,頑痹也。躄,足不能行也。)脈孤為消氣,虛泄為奪血。(脈孤者,孤陰孤陽也。孤陽者洪大之極,陰氣必消;孤陰者微弱之甚,陽氣必消。故脈孤為消氣也。脈虛兼泄者,必亡其陰,陰亡則血虛,故虛泄為奪血也。
)孤為逆,虛為從,(孤者,偏絕之謂。絕者不可復生,故為逆。虛者,不足之稱,不足者猶可補,故曰從。)行奇恆之法,以太陰始。(肺為百脈之朝會,故脈變奇恆之辨,當以太陰始。太陰者,手太陰之氣口也。)行所不勝曰逆,逆則死;(行所不勝,克我者也。如以木見金、以金見火之類是也。
)行所勝曰從,從則活。(行所勝,我克者也。如以木見土、以土見水之類是也。)八風四時之勝,終而復始。(八風之至,隨四時之勝。至數有常,則終而復始,此順常之令也。)逆行一過,不復可數,論要畢矣。(設或氣令失常,逆行一過,是為回則不轉而至數紊亂,無復可以數計矣。
過,失也。喻言人之色脈,一有失調,則奇恆反作,變態百出,亦不可以常數計也。此則天人至數之要,在逆從之間,察其神而畢矣。)其有不從毫毛生,而五臟陽已竭也,津液充郭,其魄獨居,孤精於內,氣耗於外,形不可與衣相保,此四極急而動中,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。(不從毫毛生,病生於內也。
五臟陽已竭,有陰無陽也。津液,水也。郭,形體胸腹也。陰無陽不行,水無氣不化,今陽氣既竭,不能通調水道,故津液妄行,充於郭也。魄者,陰之屬,形雖充而氣則去,故其魄獨居也。精中無氣,則孤精於內,陰內無陽,則氣耗於外。三焦閉塞,水道不通,皮膚脹滿,身體羸敗,故形不可與衣相保也。
四肢者,諸陽之本,陽氣不行,故四極多陰而脹急也。脹由陰滯,以胃中陽氣不能制水而肺腎俱病,喘咳繼之,故動中也。此以陰氣格拒於內,故水脹形施於外而為是病也。)平治於權衡。(平治之法,當如權衡者,欲得其平也。且水脹一症,其本在腎,其標在肺。如五臟陽已竭,魄獨居者,其主在肺。
肺主氣,氣須何法以化之?津液充郭,孤精於內,其主在腎。腎主水,水須何法以平之?然肺金生於脾,腎水制於土,故治腫脹者必求脾、肺、腎三臟,隨盛衰而治得其平,是為權衡之道也。)去宛陳莝,是以微動四極,溫衣,繆刺其處,以復其形,開鬼門,潔淨府,精以時服,五陽已布,疏滌五臟,故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宛,積也。
白話文:
論治第八
陰陽失調,治療要根據情況權衡取捨。所謂「反作」,指的是順逆相反,逆則生病。治療時要權衡輕重,使之平衡,如同使用秤一樣。奇恆之症,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。這段話承接上文陰陽反作,也就是奇恆之症;權衡取捨,也就是根據情況判斷。診脈時,要觀察痹、躄、寒熱交替出現的情況。搏脈是指在手腕上診脈,反映邪盛正衰、陰陽紊亂的脈象,因此會出現痹痛、足不能行,以及寒熱交替等症狀。痹指的是頑固的痹痛,躄指的是腿腳不能行走。脈象孤獨則氣虛,脈象虛弱且滑泄則失血。脈象孤獨指的是孤陰或孤陽。孤陽是指陽氣極盛,陰氣必然衰竭;孤陰是指陰氣極衰,陽氣必然衰竭。因此脈象孤獨則氣虛。脈象虛弱且滑泄,必然陰氣虧損,陰氣虧損則血虛,因此脈象虛弱且滑泄則失血。
孤獨屬逆,虛弱屬從。孤獨指偏枯絕亡,絕亡則不可復生,所以屬逆;虛弱指不足,不足則可以補充,所以屬從。治療奇恆之症,應從手太陰肺經開始。因為肺主氣,為百脈之朝會之所,因此辨別奇恆之脈象,應從手太陰經開始。行所不勝則為逆,逆則死;行所勝則為從,從則生。行所不勝,指被克制,例如木克金,金克火等。行所勝,指克制他人,例如木克土,土克水等。八風四時之氣的盛衰變化,週而復始。八風指風寒暑濕燥火瘟疫八種邪氣,其盛衰變化,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變化。其變化規律是有一定規律的,所以週而復始。這是正常的運作規律。如果逆行一次,就不再有規律可循,這就概括了其要點。如果氣的運行失去常規,逆行一次,就會導致運行紊亂,無法規律計算。過,指失常。比喻人的面色脈象一旦失調,就會出現奇恆之症,變化多端,無法用常規來計算。這就是天人至數的關鍵,在逆從之間,觀察其神妙變化即可。如果毫毛不順,而五臟陽氣已竭,津液充盈於胸腹,只有魂魄獨留,精氣內虛,氣息外泄,身體瘦弱得無法穿衣,這四肢極度脹痛,這是氣滯於內而形體外顯的表現。毫毛不順,說明病在內部。五臟陽氣已竭,指陰盛陽衰。津液指體液,郭指胸腹。陰盛則陽氣不能運行,水液不能化解,現在陽氣已竭,不能調節水液,所以津液妄行,充盈於胸腹。魄屬陰,形體雖然充盈,但氣已虛,所以只有魂魄獨留。精氣缺乏陽氣,所以精氣內虛,陰氣內盛,所以氣息外泄。三焦閉塞,水道不通,皮膚脹滿,身體消瘦,所以無法穿衣保暖。四肢是諸陽之本,陽氣不能運行,所以四肢陰氣盛而脹痛。脹痛是由於陰氣阻滯,胃中陽氣不能制約水液,肺腎都生病了,所以喘咳隨之而來。這是陰氣阻滯於內,所以水脹而形體外顯所致的疾病。治療應當如同權衡一樣。治療的方法,應如同使用秤一樣,目的是達到平衡。而且水腫這種病,其根本在腎,其表現症狀在肺。如果五臟陽氣已竭,魂魄獨留,其主要病變在肺。肺主氣,氣需要什麼方法來化解?津液充盈胸腹,精氣內虛,其主要病變在腎。腎主水,水需要什麼方法來調節?但是肺金由脾土所生,腎水受脾土所制,所以治療腫脹,必須考慮脾、肺、腎三臟,根據其盛衰情況治療以達到平衡,這就是權衡之道。去除積聚,因此四肢略微活動,穿暖衣服,針刺患處,以恢復其形體,打開鬼門關,清潔臟腑,按時服用藥物,五臟陽氣已布,疏通五臟,所以精氣自然產生,形體自然強壯,骨肉相連,氣機自然平和。宛,指積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