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32)
卷三 (32)
1. 論治第八
病在嗌者,因損於臟,故當以甘藥調補之。)形數驚恐,經絡不通,病生於不仁,治之以按摩醪藥。(驚者氣亂,恐者氣下,數有驚恐則氣血散亂而經絡不通,故病不仁。不仁者,頑痹耎弱也,故治宜按摩以導氣行血,醪藥以養正除邪。醪藥,藥酒也。醪,音勞。)是謂五形志也。
(重申形志不同,以足上文之意。)
病有久新,方有大小,有毒無毒,固宜常制。(病重者宜大,病輕者宜小,無毒者宜多,有毒者宜少,皆常制也。)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,小毒治病,十去其八;無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(藥性有大毒、常毒、小毒、無毒之分,去病有六分、七分、八分、九分之制者,蓋以治病之法,藥不及病則無濟於事,藥過於病則反傷其正而生他患矣,故當知制而進止有度也。)穀肉果菜,食養盡之。
無使過之,傷其正也。(病已去其八九而有餘未盡者,則當以穀肉果菜飲食之類培養正氣,而餘邪自盡矣。如飲食亦貴得宜,皆不可使之太過,過則反傷其正也。)不盡,行復如法。(如此而猶有未盡,則再行前法以漸除之,寧從乎慎也。)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。(五運有紀,六氣有序,四時有令,陰陽有節,皆歲氣也。
人氣應之,以生長收藏,即天和也。設不知歲氣變遷而妄呼寒熱,則邪正盛衰無所辨,未免於犯歲氣,伐天和矣。夭枉之由,此其為甚。)無盛盛,無虛虛,而遺人夭殃。(邪氣實者復助之,盛其盛矣;正氣奪者復攻之,虛其虛矣。以致真氣日消,病氣日甚,遺人夭殃,醫之咎也。
)無致邪,無失正,絕人長命。(盛其盛,是致邪也;虛其虛,是失正也。重言之者,所以深戒夫伐天和而絕人長命,以見歲氣不可不慎也。)其久病者,有氣從不康,病去而瘠,化不可代,時不可違。(化,造化也。時,時候也。)養之和之,靜以待時。謹守其氣,無使傾移,其形乃彰,生氣以長。
(養者養以氣味,和者和以性情。靜以待時者,預有修為,而待時以復也。如陽虛者喜春夏,陰虛者喜秋冬,病在肝者愈於夏,病在心者愈於長夏,病在脾者愈於秋,病在肺者愈於冬,病在腎者愈於春,皆其義也。謹守其氣,無使傾移,則固有弗失。日新可期,是即復原之道,而生氣可漸長矣。
)《大要》曰:無代化,無違時,必養必和,待其來復。此之謂也。(《大要》,上古書名。此引古語以明化不可代,時不可失,不可不養,不可不和,以待其來復,未有不復者矣。)婦人重身毒之,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。(重身,孕婦也。毒之,謂峻利藥也。故有是故而用是藥,所謂「有病則病受之」,故孕婦可以無殞,而胎氣亦無殞也。
白話文:
論治第八
病在咽喉者,是因為臟腑受損,所以應該用甘甜的藥物調補。若是因驚恐過度,導致經絡不通,疾病產生於氣血不暢,則應以按摩和藥酒治療。驚恐會使氣機紊亂,經常驚恐則氣血散亂,經絡不通,導致身體麻木不仁。麻木不仁是指肢體僵硬、麻痺、軟弱無力,因此治療應該用按摩來疏通氣血,用藥酒來滋養正氣、去除邪氣。藥酒,就是藥物泡製的酒。
(再次強調,不同體質的治療方法不同,以上文字已說明。)
疾病有久病新病之分,治療方法也有大小之別,藥物也有毒性和無毒性之分,所以用藥需謹慎。病情重者用藥量宜大,病情輕者用藥量宜小;無毒藥物可以用得多些,有毒藥物則用得少些,這都是用藥的基本原則。劇毒藥物治病,需減量至原量的四成;毒性一般的藥物治病,需減量至原量的三成;毒性較小的藥物治病,需減量至原量的二成;無毒藥物治病,需減量至原量的一成。(藥物毒性分為劇毒、常毒、小毒、無毒,減量比例分別為六分、七分、八分、九分。這是因為治療疾病的方法,藥力不夠則無效,藥力過猛則會傷及正氣而產生新的疾病,因此用藥必須掌握分寸。)飲食方面,五穀雜糧、肉類、水果蔬菜等,都要適度攝取。
不要過度攝取,以免傷及正氣。(病情已經好轉八九成,還有些許殘餘未盡,這時應該用五穀雜糧、肉類、水果蔬菜等飲食來滋養正氣,剩下的邪氣就會自行消散。飲食也需適度,過度攝取也會傷及正氣。)如果病情未完全痊癒,則應繼續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,逐步去除病邪,寧可謹慎為妙。治療時必須考慮季節的氣候變化,不要違背自然規律。(五運有其規律,六氣有其順序,四季有其變化,陰陽有其節度,這些都是自然界的規律。人體的氣機要順應自然規律,才能順利生長、收藏。如果不知道季節氣候的變化而胡亂施治寒熱,則邪正盛衰難以分辨,很容易違背自然規律,最終導致疾病加重。夭亡的原因,往往就在於此。)不要過度治療,也不要過度放任,以免危及生命。(邪氣盛者,再助長其勢,是為過度治療;正氣虛者,再使其衰弱,是為過度放任。再次強調這一點,是要告誡大家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而危及生命,由此可見,順應季節的變化是多麼重要。)久病之人,元氣已損,即使病癒後也會體弱,身體的恢復需要時間,不可操之過急。(造化,指身體的恢復;時候,指適當的時機。)要精心調養,保持身心平和,靜心等待時機,謹慎守護元氣,不要使其紊亂,這樣身體才能恢復健康,元氣才能慢慢增長。
(調養是指用藥物和飲食調理,平和是指調和情志。靜心等待時機,是指預先做好準備,等待身體自然恢復。例如,陽虛者宜在春夏調養,陰虛者宜在秋冬調養;肝病宜在夏季治療,心病宜在長夏治療,脾病宜在秋季治療,肺病宜在冬季治療,腎病宜在春季治療,都是這個道理。謹慎守護元氣,不要使其紊亂,才能保持身體健康。每天都會有進步,這是恢復健康的途徑,元氣也會慢慢增長。)《大要》說:不可強求身體快速恢復,不可違背時令,必須調養身心,等待身體自然恢復。這就是這個道理。(《大要》,上古醫書的書名。這裡引用古語說明身體的恢復需要時間,不可違背時令,必須調養身心,等待身體自然恢復,沒有不能恢復的疾病。)孕婦服用峻猛的藥物,如果確有必要,則可以服用,不會危及母子性命。(峻猛藥物,指毒性較強的藥物。如果孕婦有病,則必須接受治療,這就是“有病則病受之”的意思,因此孕婦服用藥物即使毒性較強,只要有必要,也不至於危及母子性命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