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31)
卷三 (31)
1. 論治第八
毒藥者,總括藥餌而言。凡能除病者,皆可稱為毒藥,然治此輩,正不必純甘至靜也。凡後世所用毒藥之法,亦自西方來也。)北方者,天地所閉藏之域也。(天之陰在北,故其氣閉藏,而在時則應冬。)其地高陵居,風寒冰冽。(地高陵居,西北之勢也。風寒冰冽,陰氣勝也。
)其民樂野處而乳食,臟寒生滿病。(野處乳食,北人之性,胡地至今猶然。地氣寒,乳性亦寒,故令人臟寒。臟寒多滯,故生脹滿等病。)其治宜灸焫,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。(灸焫,艾灸火灼也,亦火針之屬。凡治牛馬,類行此法,北人宜用之,故後世所用灸焫之法,亦自北方來也。
焫,如瑞切。)南方者,天地所長養,陽之所盛處也。(天之陽在南,故萬物長養,而時應夏。)其地下,水土弱,霧露之所聚也。(南方低下而濕,故水土弱而多霧露。)其民嗜酸而食胕,(胕,腐也。物之腐者,如鼓鮓曲醬之屬是也。胕,音父。)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,其病攣痹。
(嗜酸者收,食胕者濕,故其民致理而攣痹。攣痹者,濕熱盛而病在筋骨也。南方屬火,故其色赤,致,密也。)其治宜微針,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。(病在筋絡,故宜用九針。凡後世所用針法,亦自南方來也。)中央者,其地平以濕,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。(土體平,土性濕,土王於四方之中而為萬物之母,故其生物也眾。
)其民食雜而不勞,(四方輻輳,萬物所歸,故民食雜。土性和緩,故不勤勞也。)故其病多痿厥寒熱,(土氣通脾而主四肢,故濕滯則為痿,寒熱則為厥,中央者,四方之氣交相集,故或寒或熱也。)其治宜導引按蹺,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。(導引,謂搖筋骨、動肢節以行氣血也。
按,捏按也,蹺,即陽蹺、陰蹺之義,蓋謂推拿溪谷蹺穴以除疾病也。病在肢節,故用此法。凡後世所用導引按摩之法,亦自中州出也。蹺,音喬,又極虐切。)故聖人雜合以治,各得其所宜,治雖異而病皆愈者,得病之情,知治之大體也。(雜合五方之治而隨機應變,則各得其宜矣。
故治法雖異,而病無不愈。知變通之道者,即聖人之能事也,豈特治病而已哉!)
形樂志苦,病生於脈,治之以灸刺;(形樂者,身無勞也。志苦者,心多慮也。心主脈,深思過慮,則脈病矣。脈病者當治經絡,故當隨其宜而灸刺之。)形樂志樂,病生於肉,治之以針石;(形樂者逸,志樂者閒。飽食終日,無所運用,多傷於脾。脾主肌肉,故病生焉。肉病者,或為衛氣留,或為膿血聚,故當用針石以取之。
)形苦志樂,病生於筋,治之以熨引;(形苦者身多勞,志樂者心無慮。勞則傷筋,故疾生於筋。熨,以藥熨。引,謂導引。)形苦志苦,病生於咽嗌,治之以甘藥;(形苦志苦,必多憂思。憂則傷肺,思則傷脾。脾肺氣傷,則虛而不行,氣必滯矣。脾肺之脈,上循咽嗌,故病生於咽嗌,如人之悲憂過度,則喉嚨哽咽,食飲難進;思慮過度,則上焦痞膈,咽中核塞,即其徵也。隔則閉絕,上下不通,則暴憂之病也。
白話文:
論治第八
毒藥泛指所有藥物。凡是能治病的,都可以稱為毒藥,但治療這些病症,並不需要一味追求溫和緩慢。後世所用的毒藥療法,起源於西方。北方,是天地閉藏之地的區域。(因天之陰氣在北方,所以氣候閉塞,季節應對冬季。)那裡地勢高峻,風寒刺骨。(地勢高峻,是西北的地理特徵;風寒刺骨,是陰氣盛行的表現。)當地人民喜歡在野外生活,以乳食為生,所以容易產生臟寒滿腹的病症。(在野外生活,以乳食為生,是北方人的生活習慣,至今胡地仍是如此。由於地氣寒冷,乳製品也寒涼,所以容易導致臟腑寒冷。臟腑寒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因此產生脹滿等疾病。)治療宜用灸灼法,所以灸灼法也起源於北方。(灸灼,就是艾灸或火灼,也包括火針療法。治療牛馬等牲畜,常用這種方法,北方人常用,所以後世所用的灸灼法,也起源於北方。)
南方,是天地滋養萬物,陽氣盛行的地方。(天之陽氣在南方,所以萬物生長茂盛,季節應對夏季。)那裡的土地低洼,水土鬆軟,多霧露。(南方地勢低洼潮濕,所以水土鬆軟,多霧露。)當地人民喜好酸味食物和腐敗食物,(腐敗的食物,例如鼓鮓、曲醬等。),所以他們膚色紅潤,容易患上攣痹之症。(喜好酸味食物會導致收斂,食用腐敗食物會導致濕邪,所以當地人膚色紅潤,容易患上攣痹。攣痹是濕熱盛行,病在筋骨的疾病。南方屬火,所以膚色紅潤。)治療宜用微針,所以九針法也起源於南方。(疾病在筋絡,所以宜用九針。後世所用的針灸療法,也起源於南方。)
中央地區,地勢平坦而濕潤,是天地孕育萬物的地方。(土的特性是平坦濕潤,土居於四方中央,是萬物之母,所以能孕育眾多萬物。)那裡的人們飲食雜而不勞作,(四方物產匯聚於中央,所以飲食雜;土性平和緩慢,所以不勤勞。)所以他們的疾病多為痿厥寒熱。(土氣通於脾,主四肢,所以濕邪滯留則為痿證,寒熱交加則為厥證;中央地區是四方之氣交匯的地方,所以寒熱並見。)治療宜用導引按蹺法,所以導引按蹺法也起源於中央地區。(導引,指的是搖動筋骨、活動關節以運行氣血。按,是捏按;蹺,指的是陽蹺、陰蹺穴位,也就是推拿溪谷等穴位來治療疾病。疾病在關節,所以用這種方法。後世所用的導引按摩療法,也起源於中州。)所以聖人綜合運用各地的療法,針對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雖然治療方法不同,但都能治癒疾病,這正是掌握了致病的道理,明白了治療的大原則。(綜合運用五方之治,隨機應變,就能各得其所宜。所以治療方法雖異,但疾病都能治癒。懂得變通之道,就是聖人的能力,豈止是治病而已!)
形體安逸,精神勞累,疾病產生於脈絡,治療宜用灸刺;(形體安逸,身體不勞動;精神勞累,心思過多。心主血脈,過度思慮,則脈絡受損。脈絡受損應治療經絡,所以應根據情況而灸刺。)形體安逸,精神愉悅,疾病產生於肌肉,治療宜用針石;(形體安逸,生活逸樂;精神愉悅,心情閒適。飽食終日,不思進取,容易損傷脾胃。脾主肌肉,所以疾病產生於肌肉。肌肉疾病,可能是衛氣鬱滯,可能是膿血瘀積,所以要用針石來治療。)形體勞累,精神愉悅,疾病產生於筋絡,治療宜用熨引;(形體勞累,身體勞動過度;精神愉悅,心情舒暢。勞累傷筋,所以疾病產生於筋絡。熨,是用藥物熨敷;引,指的是導引。)形體勞累,精神勞累,疾病產生於咽喉,治療宜用甘甜藥物。(形體勞累,精神勞累,必然多憂慮。憂慮傷肺,思慮傷脾。脾肺氣虛,則氣機運行不暢。脾肺之脈上行於咽喉,所以疾病產生於咽喉,例如悲傷憂慮過度,則喉嚨哽咽,飲食困難;思慮過度,則上焦痞膈,咽喉有異物感,都是這種情況的表現。氣機阻滯,上下不通,就是暴憂之病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