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11)
卷一 (11)
1. 臟象上第三
)主不明則十二官危,使道閉塞而不通,形乃大傷,以此養生則殃,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,戒之戒之!(心不明則神無所主,而臟腑相使之道閉塞不通,故自君主而下,無不失職,所以十二臟皆危而不免於殃也。身且不免,況於天下乎!重言戒之者,甚言君心之不可不明也。
)至道在微,變化無窮,孰知其原?(至道之大,其原甚微,及其變化,則有莫測。不能見道,安得知其原哉!見道者,由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。)窘乎哉,消者瞿瞿,孰知其要?閔閔之當,孰者為良?(窘,窮也。瞿瞿,不審貌。閔閔,憂恤也。
「消者瞿瞿,孰知其要」,謂十二官相失則精神日消,瞿瞿然莫審其故,誠者窘矣,果孰得而知其要也!「閔閔之當,孰者為良」,謂能憂人之憂而恤人之危者,又孰足以當其明哲之良哉!蓋甚言知道之少也。)恍惚之數,生於毫釐。(恍惚者,無形之始,毫釐者,有象之初,即「至道在微」之徵也。
)毫釐之數,起於度量;千之萬之,可以益大;推之大之,其形乃制。(毫釐者,度量之所起也。千之萬之者,積而不已而形制益多也。喻言大必由於小,著必始於微,是以變化雖多,原則一耳。但能知一,則無一之不知也;不能知一,則無一之能知也。正以見人之安危休咎,亦惟心君為之原耳。
)心者身之本,神之變也。其華在面,其充在血脈,為陽中之太陽,通於夏氣。(心為君主而屬陽,陽主生,萬物系之以存亡,故曰「生之本」。心藏神,神明由之以變化,故曰「神之變」。心主血脈,血足則面容光彩,脈絡滿盈,故曰「其華在面,其充在血脈」。心屬火,以陽藏而通於夏氣,故為陽中之太陽。
)肺者氣之本,魄之處也,其華在毛,其充在皮,為陽中之太陰,通於秋氣。(諸氣皆主於肺,故曰「氣之本」。肺藏魄,故曰「魄之處」。肺主身之皮毛,故其華在毛,其充在皮。肺金以太陰之氣而居陽分,故為陽中之太陰,通於秋氣。)腎者主蟄,封藏之本,精之處也。
其華在發,其充在骨,為陰中之少陰,通於冬氣。(腎者,胃之關也,位居亥子,開竅二陰而司約束,故為主蟄,封藏之本。腎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,故曰「精之處也」。發為血之餘,精足則血足而發盛,故其華在發。腎之合骨也,故其充在骨。腎為陰臟,故為陰中之少陰,通於冬氣。
)肝者罷極之本,魂之居也,其華在爪,其充在筋,以生血氣,此為陽中之少陽,通於春氣。(人之運動,由乎筋力,運動過勞,筋必罷極。肝藏魂,故為魂之居。爪者,筋之餘,故其華在爪,其充在筋。肝屬木,位居東方,為發生之始,故以生血氣。雖王於春,陽猶未盛,故為陽中之少陽,通於春氣。
白話文:
臟象上第三
君主不明,則十二臟器皆有危險,導致經絡阻塞不通,身體就會嚴重受損。如果以此方式保養身體,反而會招致禍患,若以此治理天下,則國家將面臨巨大危險,務必謹慎!心不明則神志無法主宰,臟腑之間的相互協調作用也因此阻塞不通,從君主到百姓,沒有一個能盡到職責,所以十二臟器都處於危險之中,難以避免禍患。自身尚且難以倖免,何況治理天下呢!再三告誡,是因為君主之心絕對不可不明。
至道玄妙精微,變化無窮,誰能真正了解其根本?至道至大,其根本非常微小,但其變化卻難以預測。不能理解至道,又怎能了解其根本呢!理解至道,是透過窮究事理,完善自身品性,最終體悟生命之道。令人窘迫的是,精神日漸衰弱,茫然不知其原因,真正讓人感到困境的是,誰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關鍵呢?憂心忡忡,不知該如何是好,誰又能真正擔當起明智良善的重任呢?這正是深刻地說明,了解至道的人少之又少。
恍惚之數,產生於極其細微之處。恍惚,是無形之始;毫釐,是有形之初,正是「至道在微」的體現。
毫釐之微,源於精密的測量;積少成多,可以變得非常巨大;不斷推廣擴大,最終形成一定的形制。毫釐,是測量的起點。千千萬萬,不斷積累,最終形制就會越來越多。比喻偉大的事物必起源於微小,顯著的成就必始於細微,所以變化雖多,但根本原則只有一個。只要能明白一個道理,就能明白所有道理;不能明白一個道理,就什麼道理也明白不了。正是說明人的安危禍福,都源於君主之心。
心是人體的根本,是神明的變化之源。心的光華表現在面容上,心的充盈表現在血脈之中,它是陽中之太陽,與夏季之氣相通。
肺是氣的根本,是魄的所在。肺的光華表現在毛髮上,肺的充盈表現在皮膚上,它是陽中之太陰,與秋季之氣相通。
腎主宰著封藏,是封藏的根本,也是精的所在。腎的光華表現在頭髮上,腎的充盈表現在骨骼之中,它是陰中之少陰,與冬季之氣相通。
肝是筋力耗盡的根本,是魂的居所。肝的光華表現在指甲上,肝的充盈表現在筋腱之中,它主生血氣,它是陽中之少陽,與春季之氣相通。